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哈馬斯改口稱將如期釋放以色列人質
 
【人民報消息】哈馬斯星期四(2月13日)表示,它將按照停火協議的規定,依計畫再釋放三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質,從而化解了有關以哈停火協議中一個重大的爭議議題。 據美國之音報導,哈馬斯之前指責以色列違背停火協議多項規定,包括不讓帳篷和簡易住房進入加沙,並以此為由威脅說要將原定星期六再次進行的人質釋放行動延後。此舉遭到以色列以及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的嚴厲譴責,以色列更威脅說,如果人質不能按期釋放,就有可能恢復對哈馬斯的軍事打擊。 美聯社說,以色列尚未對哈馬斯的最新宣布發表評論,但是應該會繼續執行雙方簽署的停火協議。至於第二階段的停火,目前仍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哈馬斯表示,其代表團在開羅與埃及官員舉行了會談,而且也與卡達首相討論了將更多的帳篷、簡易住房、醫藥設備、燃料和清理瓦礫堆所需的重型器械運進加沙的問題。這些都是哈馬斯近期提出的強烈要求。哈馬斯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調解人承諾要「清除所有的障礙」。 美聯社表示,哈馬斯在作出最新宣布後不久,其發言人阿卜杜勒.拉蒂夫.卡努(Abdul Latif al-Qanou)通過電話向該社證實,三名以色列人質將按計畫於星期六獲釋。 國營的《開羅新聞電視》(Qahera TV)報導說,埃及和卡達成功化解了相關的爭議。這兩個國家一直在以哈之間扮演調解人的角色,並且協助促成了目前仍在持續的停火。 埃及媒體同時也播出了裝載臨時住房和推土機的卡車在加沙南部拉法過境點埃及一側等待進入加沙的視頻。這些媒體報導說,這些卡車正排隊駛入以色列的檢查點,然後在通過檢查後進入加沙。 以哈第一階段停火自1月19日開始,並將於三月初到期。而有關第二階段停火的談判卻尚未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美聯社指出,目前的停火未來幾週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如果第二階段停火協議能夠談成,哈馬斯將釋放所有人質,而以軍也將全部從加沙撤離,從而讓此次加沙戰爭完全結束。 美聯社的報導說,川普有關將加沙200多萬居民移居其他國家的提議讓第二階段停火協議陷入更大的不確定性之中。這項提議受到以色列的歡迎,但卻遭到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和拒絕。阿拉伯國家也拒絕接受大批的巴勒斯坦難民。人權團體甚至指出,根據國際法,此舉有可能構成戰爭犯罪。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聯合政府中的極右派盟友已經呼籲在第一階段停火協議到期後恢復戰爭,以便消滅哈馬斯並執行川普的移民計畫。但是哈馬斯此次在經歷了以軍多年來最猛烈的打擊後,似乎仍然維持了對加沙的控制。 哈馬斯武裝分子2023年10月7日從加沙向以色列南部發動大規模突襲,打死1200人,另將250挾持為人質。根據以哈之間的停火協議,目前已有一大半人質獲釋返回家園,八人被以軍救出,另有幾十名人質的遺體被找到。 美聯社指出,哈馬斯扣押的人質也是這個被美國及幾個其他國家認定為恐怖組織的團體唯一的談判籌碼,而且如果哈馬斯認定以色列將恢復戰爭,未來它將很難會承諾繼續釋放人質。 目前大約還有73名人質未獲釋放,其中一半的人據信已經死亡。幾乎所有剩餘的人質都為男性,其中包括以色列士兵。 根據哈馬斯掌控的加沙衛生部門的統計,以色列對哈馬斯展開的大規模軍事報復行動已經導致48,000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絕大多數為婦女和兒童。但是這一統計不對平民和武裝分子作區別。以色列指出,巴勒斯坦人的死亡數字包括了17,000多名哈馬斯武裝分子。△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2/14/8876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