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當心,別被「墨菲定律」繞昏了頭!
——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50週年
 
【人民報訊】網友「黎陽」供稿:二十世紀以來美國在亞洲打過三仗:對日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對日戰爭中美國和中國是盟友,結果美國贏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美國和中國是對頭,結果美國表面上一平一輸,實際是都輸了,而且輸得一次比一次慘。好萊塢的電影對這三場戰爭的表現也很有意思:有關對日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片子綿綿不絕,有關朝鮮戰爭的則幾乎空白一片。對日戰爭的片子調子基本是眉飛色舞,回味無窮;而關於越南戰爭的片子的調子則基本是滿腹牢騷,一腔怨氣,說來說去無非是之所以吃了敗仗,不是將士無能,只怪內部小人搗亂,敵人太狡猾。這類片子還挺賣座,好幾個還得了奧斯卡獎,如《野戰排》(Patoon)、《早安越南》(GoodMorning,Vietnam)、《獵鹿人》(DeerHunter)等等。還有個《藍波》(Ranbo)系列更活靈活現,總之是戰場上打輸了銀幕上打贏了。誰說阿Q精神是中國的土特產?美國阿Q們發揮起來比中國同行們精彩多了,而且絕對是現代化水平。

  好萊塢的作品反映了一般美國人對這幾場戰爭的心理狀態:徹底贏了的自然要耀武揚威一番;徹底輸了的也得找個替罪羊出出鳥氣;但表面上不輸不贏而實際上輸了的就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按下不提。朝鮮戰爭被美國人稱爲「被遺忘的戰爭」(TheForgottenWar),絕對不堪回首。沒有賣點的片子必賠本,好萊塢豈敢違背市場法則?

  爲什麼美國人要忘掉朝鮮戰爭?簡單說:太窩心。既沒能打贏,又不甘認輸,還沒法向全世界說明爲什麼自己佔了絕對優勢卻贏不了一個佔絕對劣勢的對手,而且雙方傷亡總數居然不相上下。既然戰爭結果是維持住了三八線,表面上算是平了,在這種情況下保住面子最乾脆的辦法是裝聾作啞,等時間一長大家都忘掉,同時設法另找機會再跟中國較量,找回這個「場子」。(於是才有了後來的越南戰爭。)中國的孔老二發明了「春秋筆法」,寫歷史要「隱惡揚善」、「爲尊者諱」。在朝鮮戰爭的評價問題上美國人照樣無師自通,與孔夫子的教導不謀而合。俗話說:「打人別打臉,說話別揭短」。阿Q忌諱別人說癩疤,和尚膩歪被人當着面罵賊禿,美國人不想渲染朝鮮戰爭這嘲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這都是人之常情,不難理解。令人難以理解的倒是中國這裏,勝利的一方內部居然有人對自己的勝利不以爲榮,反而陪着輸家比健忘。更有甚者,則以贏爲恥。朝鮮戰爭爆發都50年了,中國居然有人嘟嘟囔囔說朝鮮戰爭不該打,不該贏,沒有贏,贏了反而虧了,等等。他們對志願軍的一切要麼淡漠,要麼嘲諷。如果這樣做的是美國人那自然不奇怪:本來也不能指望人家捱了揍還要一個勁地誇你揍得好;但如果這樣做的是中國人自己,那才真叫離奇。過去只聽說過「敗軍之將,不可以語勇;亡國之臣,不可以言謀」,想不到如今這世道不僅變得快,而且變得怪,怪得陰陽倒錯,怪得勝利之師的一些後人不但既不語勇,又不言謀,而且冷嘲熱諷自己的歷史英雄。魯迅曾說一個民族的最大悲劇是亂捧與亂罵,比如把英雄說成娼婦,把娼婦說成英雄。中國歷史上的輝煌一頁如果由中國人自己來一筆勾消,則其荒唐程度決不亞於把英雄說成娼婦,把娼婦說成英雄。經常聽到的反對觀點是:「中國抗美援朝得罪了美國,延誤了中國建設,得不償失。」持這種看法的人中有的是鐵了心,敵視中國的一切。跟這種人當然犯不着浪費脣舌。但還有不少的人出發點還是替中國着想,希望中國好起來。這些人算有共同語言,自然還有溝通的基矗

  朝鮮爆發戰爭,中國和美國誰得罪了誰?歷史事實是:中國對於朝鮮戰爭的爆發事先毫不知情。戰爭於1950年6月25日爆發,美國1950年6月30日宣佈參戰並派第七艦隊「保護」臺灣。中國是1950年10月才出兵朝鮮。就是說,中國是在自己領土臺灣問題被美國武力強行介入四個月之後才動手的。要說得罪,是美國先得罪了中國,並不是中國「得罪」了美國(這還不算中國內戰期間美國支持國民黨打共產黨那些老賬)。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雖不欲得罪美國,豈可得乎?退一萬步說,即使當年中國不出兵朝鮮,不「得罪」美國,那就能安生了嗎?鴉片戰爭時中國得罪過誰了?人家的兵艦照樣打上門來。太平天國信仰上帝基督,意識形態上比排斥西方的滿清政府跟西方算是親近多了,仍遭到西方列強和滿清政府的聯合圍剿。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站在勝利的協約國一方,算是盟友,結果卻是在「巴黎和會」上被要求把山東交給日本,引發了「五.四」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跟美國是盟國,又不是什麼「共產黨國家」,結果美國在雅爾塔會議上把中國的權益當籌碼送給了蘇聯,而且跟中國連招呼都不打一個。翻翻中國近代史,中國跟西方套近乎不是一次兩次,但不管你如何委曲求全,哪怕跟人家結盟穿一條褲子,人家照樣說收拾你就收拾你,老實不客氣。這不是因爲中國做錯了什麼,也不能簡單說西方列強天生就要跟中國過不去,歸根結底是因爲你弱,而現實世界的客觀規律就是弱肉強食。中國人往往喜歡同情弱者,推崇「均富濟貧」、「除暴安良」、「抑制豪強」之類。但東方的這套哲理在西方根本吃不開。人家只尊重強者,只承認勝利者。有個笑話:假如兩個男人同時追求一個姑娘而打了起來,要是西方姑娘往往會選擇那個打贏了的,而如果是中國姑娘則很可能會同情那個打輸了的。在中國,是「人怕出名豬怕壯」,成功者往往受到比對一般人更苛刻的挑剔與責難(雖然中國人又發現了「成則王侯敗則賊」的歷史規律)。但在西方,則是「勝利者不受責難」。弱者最多得到憐憫,但決得不到同情。要得到尊重,你就必須是強者,至少設法被認爲是強者。不信你看美國人,從學生到總統,一個賽一個地能吹,從來不知「謙虛」爲何物。如果有誰敢老老實實說對工作沒把握,保險找不着飯碗,理由是:「你自己都對自己沒信心,還能把事情做好?」面對這種強勢哲理,如果還堅持東方那套謙虛、謹慎、溫良恭儉讓之類哲理,那隻能是無立錐之地。面對強者,弱者無論怎樣忍讓,不得罪,「表達善意」,對方也決不手軟,更不領情,而且佔了便宜還要賣乖。當年荷蘭人用價值24美元左右的玻璃珠子和其他小玩藝從印第安人手中換取了現在寸土值萬金的紐約曼哈頓島。西方人從不認爲這筆交易是巧取豪奪,更不承認這是得惠於印第安人的好心善意,而只承認是自己的精明能幹,同時嘲笑對手無能。

  再扯遠些,最初歐洲人剛跑到美洲時飢寒交迫,印第安人幫他們生存下來。這夠恩惠的了吧?但結果呢,叫人家來了個反客爲主,把整個美洲大陸都佔了去。美國人年年過感恩節,感謝的可不是印第安人,而是上帝,感謝上帝給他們這麼好的機會,從這麼傻的人手裏這麼容易就搶到這麼好的地方。印第安人賠了個美洲大陸都撈不着感謝,連認輸都不行。一個極有名的例子是:曾有一個印第安蘇族酋長向一名美國白人軍官表示他的部族願意在美國政府的統治下當個「好印第安人」。得到的回答是:「我所知道的『好』印第安人都是死的。」當中國人在別人眼中跟當年的美國印第安人一樣孱弱可欺時,你能指望人家僅僅因爲你態度恭順就放你一馬嗎?

  鴉片戰爭結束了中國閉關自守的歷史,從此中國想不跟西方國家打交道也不可能了。要打交道,就得知己知彼,否則只有挨涮的份。知彼:知道人家只尊重強者,對弱者決不手軟,那就別抱幻想,以爲可以靠委曲求全逃過一劫;知己:知道中國的份量,既不狂也不卑,「該出手時就出手」。中國人跟西方打交道,知彼不易,知己更難。有些人光看到人家的強,信人家的「理」,就是不知道人家只尊重強者;有些人雖然知道「弱國無外交」,卻面對中國的現實束手無策,就是不知道如何實現由弱變強的轉折。朝鮮戰爭一打,全世界對中國從此刮目相看。對西方而言,一個最重要的教訓就是:中國是強者,別把中國惹翻了。有人以爲中國參戰惹了麻煩,其實恰恰相反,中國正因爲參了戰、取了勝才避免了更大的麻煩。這就是西方的規則起了作用:只尊重強者。當中國的力量外國人看不到,很多中國人自己也看不到,人人都覺得你軟弱可欺,外侮不斷時,你怎麼可能安心搞建設?要計算中國參戰的得與失,這是最大的「得」。

  有人說,朝鮮戰爭引發美國對中國長達數十年的封鎖禁運,這不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損失嗎?

  不錯,美國的封鎖禁運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困難。但信不信由你:對此更後悔不迭的是美國,一再吵吵嚷嚷發誓再不這樣幹。理由是:對中國禁運只能使美國在中國的影響下降爲零,而一個與世隔絕而憤怒的中國能對美國造成更不可估量的傷害。這個結論對中國是好事還是壞事?

  有人說,朝鮮戰爭都過去幾十年了,那時的經驗現在都過時了,對今天沒有什麼指導意義,何必舊事重提呢?其實不然,這其中最根本性的經驗仍然不失光彩。比如朝鮮戰爭前,中國人是有名的「一盤散沙」,對外作戰從來就沒獨立自主打贏過。突然之間,國還是那個國,民還是那個民,周圍環境、物質力量原封不動,楞是頂住了世界頭號強國的軍隊。這奇蹟從何而來?根本的變化只有一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的事要是換了其他隨便什麼人來,一定是「軍閥混戰,天下大亂」,只有共產黨能把中國搞好。不信?請看看朝鮮戰爭,再想想前蘇聯。又比如,西方只尊重強者的規律,誰忘了誰倒霉。當年的超級大國蘇聯相信了西方的保證,同意了東西德合併。等蘇聯解體,國力衰敗,北約的信誓旦旦全成了廢紙,北約東擴,坦克開到了俄羅斯家門口,炸彈落到俄國的親戚頭上。老毛子是有苦說不出:誰讓你自廢武功的?要說明的是,西方所尊重的強者包含三重意思:第一,你必須有實力;第二,你必須證明你有實力;第三,你必須讓別人明白,你有勇氣和決心在必要時使用你的實力。三者缺一就不夠格。

  拿破崙說中國是「睡獅」,告誡西方別驚醒中國。可見中國的潛力西方有識之士並不是不知道。但潛力不等於實力,西方社會評價實力只會「要現錢」,而不管其他。只要中國的潛力還沒有轉化成實力,人家照樣侵略中國不誤。中國出兵朝鮮前蘇聯空軍推三託四不露面,等中國一、二次戰役把美軍打垮了,證明中國確有實力,蘇聯空軍就來了。同樣,衛國戰爭中等到蘇軍守住了莫斯科,證明蘇聯能頂住德國的進攻後,美國的租借法案物資才開始往蘇聯送。商界中,你越沒錢銀行越不給你貸款,等你沒有銀行的錢也能撐得下去,銀行就會主動送貨上門。總之現實世界是高度勢利眼的世界。光有實力不顯示,別人照樣不承認,總要變着法子欺負你。只有你真正顯示出你有力量,而且你證明有使用你的力量的意志,人家才會買帳。目前中國大陸對美國貿易是順差,對日本貿易也是順差,而對臺灣地區則是每年上百億的逆差。難道臺灣比美日還發達嗎?當然不是。大陸把對臺貿易當國內貿易對待,不收關稅,種種優惠,想方設法表示善意。而臺灣卻對大陸出口採取嚴厲的限制措施,人爲造成大陸鉅額逆差。臺灣佔了這許多好處,不但不領情,不承認這是大陸的善意和優惠,反而自鳴得意是自己的「精明」。他們靠着大陸的優惠發了財,反過臉來嘲諷大陸窮,轉過手拿大陸的錢買武器對付大陸。中國對臺灣發警告,美國精神緊張,臺獨置若罔聞,而且揚揚自得:「全世界都怕中共,唯獨臺灣不怕。」美國跟中國交過手,知道中國的實力,而且真敢使用自己的實力,所以不敢掉以輕心。臺灣新上來的臺獨勢力則從沒領教過,不承認也不願相信中國有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實力和決心。你越苦口婆心,他越覺得你虛張聲勢。想想朝鮮戰爭時麥克阿瑟對中國警告的態度,結論只有一個:跟這樣的人打交道,靠善意不行,沒有實力不行,有實力不顯示也不行,有實力沒決心更不行。臺獨勢力就是不肯明白一個常識:當年臺灣是滿清甲午戰爭戰敗後才被迫割讓的。現在如果中國一槍不放就把臺灣丟了,豈不連好歹還打了一仗的清政府都不如了?中國能爲朝鮮出兵,難道輪到臺灣反而不敢動手了?對於如此明明白白的事實,臺獨就是不買帳,原因無它:它沒吃到苦頭,就不相信你的實力和使用實力的毅力。不斷有人煞費苦心預言:如果中國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美國一定武力介入或一定不敢武力介入,等等。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很難判斷,想想朝鮮戰爭和衛國戰爭的例子就可以了。簡單一句話:如果臺灣沒有美國介入也能撐得住,那美國就一定介入,就象蘇聯空軍等到中國在朝鮮打了勝仗就出動、美國物資在蘇軍守住莫斯科之後就發運、銀行貸款在借貸人站穩腳跟就發放一樣。相反,如果臺灣軍隊不堪一擊、迅速崩潰,那美國自然不會再做賠本買賣。否則,如果美國真想當中流砥柱,挽狂瀾於既倒,鐵了心不惜犧牲一切保衛臺灣,那最有效的辦法是趕快跟臺灣直接籤個「共同防禦條約」之類的東西,就象北約,美日防禦條約一樣,白紙黑字,板上釘釘。如此一來,對臺灣實際不會有什麼束縛,但把美國卻牢牢套住了,想脫身都不成。美國始終不肯畫這個押,顯然是沒有決心徹底陷進去,而要保留見勢不妙拔腳溜號的自由。「過去的事都過時了,如今順着美國不好嗎?幹嗎要跟美國抗呢?」

  老實講,「順着美國」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洞,人家的胃口只怕你永遠也滿足不了。冷戰時期美國說,只要不跟着蘇聯就算是順着美國了。南斯拉夫搞「不結盟」,美國起勁鼓掌喝彩,着實風光了一陣子。等冷戰結束,「不結盟」也吃不開了,美國隨便找個藉口就把南斯拉夫炸了個雞飛狗跳。蘇聯存在時,美國說只要共產黨下臺就天下大吉。等前蘇聯真的「順着美國」解體了,美國馬上搞北約東擴,支持車臣獨立,肢解、削弱俄國的行動一點也不含糊。按美國現在說法,搞「人權」的「民主國家」才算「順着美國」。那麼如果大家都按美國標準變成了「民主國家」,就該相安無事了吧?對不起,人家的新理論早在那兒等着你了:「文明的衝突」。下一步將是「基督教文明」跟「伊斯蘭文明」、「儒教文明」的衝突!人家的標準越來越高,真稱得上「不斷革命論」。即使全世界都皈依了我主耶穌,恐怕新的標準又要來了,說不定下次該以種族爲標準。除非你重新投胎當白人,否則大概永遠也不夠格。再假設一下,如果中國一切都順着美國,下場將會如何?

  首先,你得通過「民主」這種手段,把共產黨趕下臺,讓中國重新變成一盤散沙。

  其次,你得同意「民族自決」,讓臺灣、西藏、新疆、內蒙以及其他天曉得什麼地方名義的中國地方分裂出去,如李登輝希望的那樣,把中國大卸七塊,使中國土地面積大幅度縮小。

  第三,你得同意「個人自由」,放棄計劃生育,讓中國人口無限制膨脹再膨脹。

  就憑這三條,就足以使中國單位土地的人口負荷超過極限,又成了一盤散沙,那中國還能有什麼結果呢?按照西方馬爾薩斯人口論,結果只能是:戰爭,大面積饑荒,大規模人口死亡。美國家喻戶曉的格言「墨菲定律」(Murphy%%$saw)裏有這麼一條:「如果你無法說服對方,那就把對方繞糊塗」(Ifyoucannotconvincethem,confusethem.)。跟某人討價還價不成,就弄出個幾十頁的合同出來,砌上一大堆華詞麗藻,再把自己的要價零零碎碎地悄悄藏在條款之中,讓對方讀得昏頭昏腦,稀裏糊塗簽字畫押同意,「墨非定律」大功告成。同樣,如果直截了告訴中國實現這三條,有幾個中國人會同意?但用「自由」、「民主」、「民族自決」包裝一下再拿出來,那就能把好大一部分人繞糊塗。這「墨菲定律」夠厲害的吧?「既然美國這麼壞,還理它幹嗎?」

  這是另一種誤解。不能說美國天生就跟中國過不去。只要客觀條件允許,人家就要這樣做。中國具有當超級大國的一切客觀條件,你強大人家就怕,只要有機會,能制止就制止,能肢解就肢解。實在制止不了也只好認賬。只要中國保持安定團結發展,西方尊重強者的規律和其他對中國有利的規律就會佔上風,最壞的情況就不會發生。天下人身上不帶有病菌的大概沒有。如果這個人身上抵抗力足夠,病菌雖在也對他無能爲力。但如果這個人抵抗力衰弱,病菌就會乘虛而入。這不能怪細菌壞,只能怪自己抵抗力不夠。說到底,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如果中國給了人家收拾你的機會,那怪不得別人。怎麼樣就會給人可乘之機?閉關自守、自甘落後,這是其一;否定自己的一切、一切照搬外國,這是其二。以朝鮮戰爭爲例,人家不怕你學義和團排斥一切洋貨,拿血肉之軀硬拼洋槍洋炮,也不怕你全盤照抄美國,只跟人家拼武器裝備。人家最怕是朝鮮戰爭中,特別是後期出現的情況,中國軍隊既有傢伙又有膽子,點子還層出不窮。怎麼實現這一條?一要堅持自己的優良傳統,二要改革開放,把人家的好的一切拿來爲我所用。過去是「撂倒一個俘虜一個,繳獲它幾隻美國槍」,拿着美國傢伙打天下;今天改革開放,有系統有意識地把人家的先進東西拿了來發展壯大自己,這又有何不可?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9/1/2780.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1. 江澤民接受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訪問全文 (32,217次)

2. 這就是我們的偉大領袖, 你們承認嗎 (27,321次)

3. 江澤民可望成爲此次元首大會最耀眼的明星 (24,409次)

4. 自由亞洲電臺專訪李洪寬談《小參考》和《大參考》 (20,910次)

5. 江澤民就是一隻鴨子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華萊士當面暗示 (20,715次)

6. 【凌鋒】李鵬子女──太子黨的新朽 (19,444次)

7. 朱熔基指李鵬老婆涉嫌走私 (19,253次)

8. 政治順口溜 江澤民多事之秋 (18,432次)

9. 國內官場腐敗大觀 (18,335次)

10. 諫江澤民書 (16,661次)

11. 真情的故事傳遍了全國 (15,953次)

12. 百瘤齊發,推陳出新--中國腐敗面面觀 (15,878次)

13. 專政絕無日月,民主才有青天! (15,483次)

14. 胡平: 從法輪功現象談起 (15,353次)

15. 新派武俠系列: 大鬧紫禁城之六相府風波 (15,227次)

16. 小笑話 老漢趕驢進城 (15,082次)

17. 江澤民集團斷送了中國共產黨的前程 (14,978次)

18. 江澤民是「偉大領袖」 末世怪事多 (14,857次)

19. 新派武俠系列:大鬧紫禁城之四李老官兒 (14,838次)

20. 早報:中國事故頻頻形勢嚴峻 (14,705次)

21. 在這個國家,編織着世界上最美麗而又最無恥的謊言 (14,468次)

22. 江南傑:江澤民謀略全無,怎能和毛鄧平起平坐? (14,302次)

23. 《阿詩瑪》的命運 (14,236次)

24. 新派武俠系列:大鬧紫禁城之五小俠這廝 (14,105次)

25. 李長春內定國務院總理 (14,103次)

26. 江澤民何許人也? (13,924次)

27. 暗箱操作夢斷清華 又一考生成高招犧牲品 (13,866次)

28. 【人民報社論】「愛國」天主教主傅鐵山爲共產教皇江主子傳教 (13,858次)

29. 江西兩萬農民暴動 民間流傳「只缺陳勝吳廣」 (13,748次)

30. 凌鋒: 李鵬是中國腐敗總頭目 (13,685次)

31. 李鵬縱有苦衷懷璧其罪 江胡薪火相傳樂觀其成  (13,683次)

32. 曾志回憶錄記錄中共殺人防火 (13,626次)

33. 江澤民三部署延續政治生命力 (13,590次)

34. 河北省爆出高級官員集體貪污受賄大案 (13,340次)

35. 十六大江澤民志在當「教主」 胡錦濤只能是「新弱主」 (13,323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