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網友:遊故宮想到咱中國人
 
【人民報訊】據多維新聞社28日報導,網友rickshawer於27日在《大家論壇》發表文章,標題是《遊故宮想到咱中國人》:我們,中國人,毋論大陸的,或海外的,經過了"五四",直至"文化大革命"的"洗禮",某些程度上,已經變得多多少少有點兒寡廉鮮恥。這就是鄙視,乃至拋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後果。

最近,聽到兩個剛從中國旅遊回來的人談起故宮。她們一個是回去探親的中學生;另一個是第一次去大陸的臺灣人。她們異口同聲的地告訴我們她們對故宮的失望。中學生說:"沒回去前覺得照片上看故宮特別雄偉,漂亮。但到了北京一看,殿裏的龍椅上一層厚厚的灰塵,地上也是,真是令我大大失望。如果我早知如此,就寧願不來了。"

臺灣人也是第一次到中國大陸訪問旅遊。怍爲熱愛中國文化並自認爲自己是中國人的這位女士,對故宮的管理也很感失望。除了與上述中學生一樣,對故宮大殿內塵土寸厚,因而顯得陰暗邋遢之外,她還對故宮工作人員聚怍一堆,大聲談笑,旁若無人,而感到特別難過。她說,"故宮難道就這麼個樣子?不是說故宮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嗎?!精華就這樣子?!讓全世界人來看?!然後再回去跟他們的親戚朋友說,他看到的正宗中國文化就是除了塵土,骯髒,別值得一提之處?再加上哪些大聲暄嘩的工作人員,我看了特別難受。$$%

聽了她們的抱怨,我也想起十多年前去故宮時也就這麼個樣:黯淡的大殿廳堂,滿地塵土。不過,那時身在國內,大概是對此司空見慣,所以不覺有什麼不對(咱中國人的文化中是不是與髒,亂有聯繫呀?以至我是身在廬山不知其真面目了)。去國幾年,走了不少地方,看了一些博物館如羅浮宮,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人家也是金碧輝煌不提(咱故宮從遠處看也一樣金碧輝煌),那只是風格不一樣罷了。但人家的一塵不染,地面永遠保持如同鏡子一般地光亮,工作人員的彬彬有禮,訓練有素;待人接物熱心周全,還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以前,我們說沒錢。沒錢當然沒有文物保存的好條件。現在呢?好像不能再那麼說了吧?我想我們故宮的工作人員要做到彬彬有禮,並保持環境的安靜也不能說難,它並不需要很高的科技,只需要一些職業道德。跟工資高低也不見得有密切關係。其實,那些在國外的博物館工作的人員大多數工資也是不高的,其中不少還是義務的呢。

我不知道爲何故宮的大殿內都沒有人去清理一下那厚厚的塵土。是否留著灰塵在那龍床龍椅上能起更好的保護作用?是否那厚厚的灰土更能使人驚愕或驚歎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以使其顯出更厚重的,令人壓抑的歷史感?抑或就是什麼都不是,就懶,不負責任而已?

常常感到憤怒與壓抑,當讀到那些有關過去一百多年裏,中國被辱受侮的歷史的文章。也很感慨我們有超過百萬件的珍貴文物,在全世界四十七個國家的二千多個博物館裏。但當聽到,想到故宮的現狀與過去,不由得悲從中來。我悲的是如果整座故宮如同許多圓明園文物一樣,不幸地被那些過去的強盜們搶奪去了海外,是不是能得到比現在更好得多的保存條件?就像我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及法國丹楓白露博物館中所陳列著的中國文物一樣?同樣的中國文物,爲什麼在歐美的被保存得那麼精心,那麼細緻,那麼令人肅然起敬;而故宮,這有五百多年曆史的宮殿與珍貴文物在北京,在中國,就只能躺在那該死的塵土裏,受著哪些沒有教養,沒有責任心的所謂的"故宮工作人員"用他們的大聲喧嚷來騷擾?來褻瀆?這些人的無知,無禮,還毒化了周圍的環境,破壞,影響了許多想來感受,沐浴中國文化的旅遊者,訪問者的興趣。我真不知道,我們中國文化中的禮義,廉恥,溫良,謙讓都哪兒去了?

是的,我們,中國人,毋論大陸的,或海外的,經過了"五四",直至"文化大革命"的"洗禮",某些程度上,已經變得多多少少有點兒寡廉鮮恥。這就是鄙視,乃至拋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後果。我們在公共場合大聲談笑,大聲喧譁,如入無人之境,視別人的權利如草芥,無論身置何處,國內或海外;我們無視公共規則,爭先恐後,沒老沒少,不知禮讓,專作一些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之事。我九八年回國時,在明尼蘇達,不幸遇上航班晚點(所乘之航班公司機師罷工),所有航班的乘客都只好"就地待命",這一等就等了八個鐘頭。這樣,反讓我又有機會見識了咱中國人:一些全爲中國乘客的航線,當聽說可以登機的廣播,便一窩蜂炸了似的,你爭我搶,紳士淑女,互不相讓,無論是大陸人,香港人抑或臺灣人,看了令人寒心。因晚點而等候登機的這段時間裏,如此這般地鬧了不下兩,三次。但隨後我又發現一點,那就是凡哪些有非華人(確切地說,白人)的航線中,哪怕只有二三個白人乘客,我們那親愛的華人同胞們都會老老實實地,規規則則地排隊。紳士的還是紳士,淑女還是淑女,無論是大陸人,香港人抑或臺灣人。對此現象我直到現在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我所在工作學習的大學,是美國的一流大學,應當說那裏的華人學生素質更高點兒吧?我又發現,當你出入各種廳堂時,當你前面走的是華人學生(你可以肯定,那是(個)大陸學生,而不是日本,韓國或甚至來自臺灣,香港的學生,憑直覺),大多數時候你得小心保護你的鼻子(其實也無妨,美國的玻璃彈簧門不會反彈很快),因爲許多時候他們不會爲你禮貌性地持住門,讓你有機會紳士似的說聲"謝謝"。如那是個女學生,你就更別指望你能對其說這"謝謝"了。對此我常(亂碼)而更令我氣悶的是,如果他們後面來人是非華人的話(確切地說,白人,黑人,或一切看來不像華人的人),百分之百他們會爲其彬彬有禮地持著門,幾乎無例外。我常常好奇,他們並不用回頭,便知後面來者何人,並迅速怍出是否給予禮貌待遇的決定。(我因此非常認真,認真到有點兒造作地爲我身後的同胞們開門。心想從我做起吧!)是否他們有病?這樣看不起自己的同胞?這樣看不起,歧視自己的同胞,不也是同樣地看不起,歧視自己?!

我愛我的中國文化,也爲我的中國文化背景而自豪。我寫這篇短文,對發生在咱中國,咱同胞身邊的一些現象的的不滿與揭露(我自己也有與大多數中國人一樣的陋習,如在公共場合控制不了自己的音量),並不是想"抹黑"同胞,而是希望我們每個中國人更文明,更有禮貌,更象來自有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的國民;而不是一羣面目可憎,不懂禮貌,不講文明,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一盤散沙;一堆不知廉恥,不顧別人而又自個兒看不起自個兒,自個兒歧視自個兒的野蠻人;一夥只會糟塌,污辱,中傷,橫眉惡目地對待自己同胞的烏合之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8/29/2656.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1. 江澤民可望成爲此次元首大會最耀眼的明星 (24,024次)

2. 自由亞洲電臺專訪李洪寬談《小參考》和《大參考》 (20,491次)

3. 【凌鋒】李鵬子女──太子黨的新朽 (19,067次)

4. 朱熔基指李鵬老婆涉嫌走私 (18,845次)

5. 政治順口溜 江澤民多事之秋 (18,027次)

6. 國內官場腐敗大觀 (17,938次)

7. 諫江澤民書 (16,321次)

8. 真情的故事傳遍了全國 (15,602次)

9. 百瘤齊發,推陳出新--中國腐敗面面觀 (15,502次)

10. 專政絕無日月,民主才有青天! (15,124次)

11. 新派武俠系列:大鬧紫禁城之四李老官兒 (14,516次)

12. 江澤民是「偉大領袖」 末世怪事多 (14,515次)

13. 早報:中國事故頻頻形勢嚴峻 (14,350次)

14. 在這個國家,編織着世界上最美麗而又最無恥的謊言 (14,105次)

15. 江南傑:江澤民謀略全無,怎能和毛鄧平起平坐? (13,921次)

16. 《阿詩瑪》的命運 (13,887次)

17. 新派武俠系列:大鬧紫禁城之五小俠這廝 (13,761次)

18. 李長春內定國務院總理 (13,749次)

19. 江澤民何許人也? (13,548次)

20. 【人民報社論】「愛國」天主教主傅鐵山爲共產教皇江主子傳教 (13,478次)

21. 江西兩萬農民暴動 民間流傳「只缺陳勝吳廣」 (13,402次)

22. 凌鋒: 李鵬是中國腐敗總頭目 (13,331次)

23. 江澤民三部署延續政治生命力 (13,198次)

24. 河北省爆出高級官員集體貪污受賄大案 (12,994次)

25. 十六大江澤民志在當「教主」 胡錦濤只能是「新弱主」 (12,954次)

26. 北京軍區某軍人:《出師表》 致江陛下 (12,945次)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訂得一塌糊塗 (12,883次)

28. 新派武俠系列: 彈江澤民鎮壓法輪功 (12,748次)

29. 海外專家嘲笑江澤民建議的國際網絡警察公約 (12,733次)

30. 江澤民——人類歷史上最醜的怪角 (12,648次)

31. 新派武俠系列: 與江總書記網上鬥法(全) (12,559次)

32. 新派武俠系列:大鬧紫禁城之三此去秦城 (12,551次)

33. 中共十六大和第十屆人大、政協領導成員名單 (12,441次)

34. 厚黑高手-江澤民 (12,364次)

35. 老同志聯誼會堅決----粉碎江澤民的斯大林主義迷夢 (12,329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