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俄乌停战现曙光 识时务者为俊杰(图)
 
沈舟
 
曙光(视频截图)
【人民报消息】俄乌停战在2025年现出了曙光,最期待和平的是那些前线战壕里的俄乌士兵,身处生死之地,只要战争持续,他们就随时可能倒下。两国军队应该对停火谈判翘首以待,但和谈的真正推手却来自地球的另一边,不少筹码在战场之外。但伴随著谈判桌上的交锋,士兵们也不得不在战场上用生命去争取更多的筹码。 战场僵局未能促成尽早和谈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三年,俄军仍在总体上占有优势,但难以真正实现战略目标。俄军付出了重大伤亡,却始终不能迅速占领乌克兰东部顿涅斯克州全境。 拜登政府和北约并没有积极推动停火谈判,更希望看到莫斯科自吞苦果。既然克里姆林宫挑起了战争,那就让其陷在战争泥潭里爬不起来;最大限度地削弱俄罗斯的实力,这是美国上一任政府对俄乌战争的主要思路。 美国的欧洲盟友也希望俄军被持续消耗,北约将来面临的威胁就会不断降低。美国承担了军援乌克兰的最主要部分,欧洲各国相继跟随,与俄军拼杀的主要是乌克兰士兵。 乌克兰军队得到强大武器援助后,基本维持住了战场僵局,但也知道暂时没有能力收复大片领土。战场的僵局本应促成停火谈判,然而双方谈判的要价都太高、不肯让步。 乌克兰总体上处于劣势,但乌克兰政府不敢说放弃部分领土,担心成为千古罪人;乌克兰老百姓恐怕也不敢这样说,那可能被当作卖国贼。 莫斯科当然不会归还占领的土地,但看到了消耗战并非长久之计,怎奈美国和北约一直不给台阶。援助乌克兰的各国都不想背上骂名,谁也不愿提出以土地换和平。于是,一场消耗战一打就是三年。 战场之外的因素推动了和谈 川普上任后,快速推动俄乌和谈。2月12日,美国新任国防部长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北约总部举行的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上说,「美国优先考虑遏制与中国(中共)在太平洋地区的战争,也认识到资源不足的现实,并做出资源权衡。」他呼吁欧洲「承担起欧洲大陆常规安全的责任」;并提出「我们可以共同建立分工,分别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在欧洲和太平洋的相对优势」。 这是俄乌战场之外最大的和谈推手。美国新政府决定给莫斯科一个台阶,海格塞斯表示乌克兰暂时不会加入北约,美军也不会部署到乌克兰。 海格塞斯也同时给了基辅一个台阶,表示俄乌之间回到2014年之前的边界「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这是目前的战场现状决定的,谁都清楚,但谁也不敢这样说;现在美国国防部长说了实情,乌克兰人也需要理智地接受现实,基辅的官员们或许可以松口气了。 乌克兰自身没有能力对抗俄罗斯,必须依靠美国和北约,但知道美军不会为乌克兰上战场。美军明确了优先战场在印太地区,优先的敌人是中共;潜在的印太战场才是真正的核心战场,美国需要俄乌尽快停战,世界上的战场就少了一个。 美国也在尽力降低中东战场的热度,最好能消除战争的根源,美军就仅需关注一个潜在的印太战场,以确保对中共能稳操胜券。这是世界三大战场联动的结果,俄乌战场的和平推手来自俄乌战场之外。 基辅和莫斯科的选项都有限 海格塞斯的实话被有的盟友质疑,认为对莫斯科让步太大,属于主动示弱,但和谈本来就是互相让步的结果。过去三年里,似乎谁都不愿意让步,残酷的战争也无法停止。 乌克兰难以阻止俄军的缓慢推进,胜利更是遥遥无期,除了和谈,几乎没有其它选项。乌克兰仍需要美国,必须遵从川普的国际大局。不过,川普已高调宣布与乌克兰合作开发稀有矿产,等于给乌克兰至少留下了一个潜在的保证。美国将有重大资产和利益在乌克兰,若俄罗斯再轻举妄动,美军就有出兵的理由。 克里姆林宫三年前若能预料到今天的状况,估计就不会开战了。俄军的真正实力已彻底暴露,各种武器的性能差强人意,还把前苏联留下的家底快折腾光了;经济被严重拖累,国家实力被严重削弱,再也保不住近邻的叙利亚阿萨德政权。 克里姆林宫此时最担心北约对莫斯科发出致命一击,也怕远东地区出事;若能赶紧借坡下驴,仍可宣传为胜利。 莫斯科早就看到了中美对抗的大势,川普的战略意图如此明确,克里姆林宫没有理由再做中共的挡箭牌。 乌克兰还能争取到什么? 2月12日,北约宣布了对乌克兰新的军事援助,包括英国承诺数十辆主战坦克、装甲车、防空系统,还有无人机;德国承诺提供100枚防空导弹、6,000架配备人工智能的无人机;荷兰承诺交付25辆装甲车;拉脱维亚提供42辆装甲车;挪威的无人机将装备乌克兰一个旅等。 乌克兰近期没有再强烈抱怨各国的军援不及时,还称前线的炮火已经和俄军相当。乌克兰军队持续获得所需的武器,炮弹短缺已大幅缓解,美国和欧洲的产能应大幅提高。乌克兰还从法国接收了第一架幻象-2000战斗机,能搭载法国的空对空、空对地导弹、炸弹,有望成为F-16之外的又一空中战力。 不过,乌克兰的兵力仍处于劣势,虽然大量无人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仅能延缓俄军的攻势,无法完全阻止。2025年1月,俄军又占领了乌克兰约320平方公里土地。2024年12月,俄军占领了乌克兰约400平方公里土地;2024年11月约700平方公里,也是数字最高的一个月。 乌克兰军队2024年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反攻,迫使部分俄军回访,令俄军针对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的攻势消退。 乌克兰军队也不断使用无人机袭击俄军后方的弹药库、指挥所、能源设施和军工基地等,但在大部分前线仍采取守势。因兵力所限,乌克兰能做的不多,最乐观的前景可能是等待俄军弹药难以为继、攻势减弱,但乌克兰也没有足够的部队实施强有力的反攻、收复大片失地。 乌克兰开始招募18至24岁的乌克兰年轻人自愿入伍,服役一年后即可退役,先支付4,700美元,服役期间支付19,120美元,每月还将再支付2,870美元,但不是强制动员,短期内恐怕收效有限。 乌克兰军队总司令公开了战场的优先事项,第一是继续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行动;第二是袭击俄罗斯领土上的军事设施;第三是保持防线稳定。 乌克兰军队攻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已经半年,守住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区域,现在正发动新攻势,这可能是乌克兰为准备和谈在战场上做出的最新努力;或可用来换取部分乌克兰领土的回归。 或许乌克兰军队还能动用一些预备队,在谈判之际争取全力反攻,但大举突破俄军防线的代价可能很大,反攻后能否守住仍是未知数,而且大规模行动的风险也很大。 俄军在战场上的难度 按照英国国防部的情报,2025年1月,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伤亡约48,240人,是近期伤亡第二高的月份,平均每天伤亡约1,556人。2024年12月,俄军伤亡约48,670人,是俄乌战争以来伤亡最多的一个月,平均每天伤亡约1,570人。过去三年里,俄军已总计伤亡约83.7万人。 2024年,俄军不断新增兵员,驻乌克兰的兵力反而增加了14万人,达到了约60万人。然而,俄军的兵力优势仍无法很快转为胜势,双方在前线的火炮若趋于持平,俄军就可能只剩下了人数的优势了。 据报导,俄军2024年又损失了至少约5,00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2023年损失了至少约3,000辆,而俄罗斯每年新造或翻新库存车辆的能力不足以填补损失。从2024年底开始,俄军在乌克兰顿涅斯克前线的装甲车辆减少,以往的大规模机械化攻击消失,应该也因为难以抵御乌克兰的无人机和炮火。俄军更多在实施轻步兵的进攻战术,推进速度不可能快。 此外,据称俄军向一些前线运送炮弹也遇到了问题,可能因为弹药库遭遇打击,也可能库存正在减少,朝鲜提供的数百万炮弹大概快用完了,再大规模持续供应也难。 一旦谈判的信息传开,前线俄军士兵更会惜命,在停火之前殒命或受重伤显然不值得。这可能会影响俄军的士气,导致进攻效率大减,继续动员新兵或许也将变得困难。 乌克兰占领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是莫斯科的一大心病。虽然克里姆林宫宣称,不接受领土交换,但很难想像停火之后,乌克兰军队仍长期占据俄罗斯领土。俄军可以调集重兵,尝试尽快收复库尔斯克,但又要继续维持在乌克兰东部的攻势,两者难以兼得,这在谈判桌上都是筹码。 据分析,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接近20%,战争导致劳动力短缺。中共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部分军民两用物资,俄罗斯仍需要自行生产武器。俄罗斯的战争支出不断加大,川普正努力降低油价、增加出口,可能严重打击俄罗斯石油出口的收入。这都是莫斯科必须考虑的。 川普上任第二天就发帖称:如果我们不能尽快达成协议,我别无选择,只能对俄罗斯向美国和其它参与国出售的所有产品征收高税、关税和制裁……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方法,也可以用困难的方法,但简单的方法总是比较好。 川普有不同选项,莫斯科却几乎没有。克里姆林宫也可以玩打打谈谈的游戏,但若真惹怒了川普,将适得其反。 俄乌战争在2025年终于迎来了停火的契机,和平在望。大势所趋之下,战场内外的一些筹码已大致明朗,还有一些筹码暂时不会公开,或许还有不小的变动。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就看当事者是否愿做俊杰了。△ (大纪元)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2/17/8879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