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台灣風情與民國印象
 
楚一丁
 
【人民報消息】 聽過鄧麗君,看過林青霞,讀過三毛、瓊瑤和張愛玲,還觀賞過李安的《推手》和《飲食男女》。但民國對於從中國大陸移民到北美的我來說,仍然是霧裡的花,水中的月。有點像朱自清筆下的〈背影〉和徐志摩詩中的〈康橋〉。好便是好極了,但總還是覺著留在想像中的成分居多,似乎好得有點摸不到實處。 好在,要讓那些模糊之處清晰起來,也不算太難。買上一張去台灣的機票,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2024年5月小滿的節氣剛過,我們一行所搭乘的華航班機,就降落在台灣的桃園國際機場。走出機艙,便踏上了梅雨季節中濕漉漉的台北。開始了一段走馬觀花,探幽民國的短暫旅程。 此行從台北出發,途經台中、台南、屏東、台東、花蓮,最後到台北。用11天的時間,逆時針繞著台灣轉一個大圈。希望,此行能讓民國的輪廓,在我的頭腦中清晰起來。 香火鼎盛的國度 印象中曾經的民國,是個有著類似薛岳、張自忠、戴安瀾和張靈甫等鐵血人物叱咤風雲的國度。但到了台灣才知道,真實的民國讓人印象最深的,其實是各式各樣,香火鼎盛的廟宇。 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也不管都市或者鄉鎮,不經意間拐過一處街角,或流連於某個商區,往往都會驚奇地發現,幾步之外,就有著一處廟宇,一個道觀,或一座教堂。當然,還有更多的數也數不清的寺、宮、院、祠、樓、台、殿、閣等等等等。而且處處都煙香濃郁,信眾不絕。據導遊介紹,在這個世界上要想找到一個比台灣廟宇更多的國度,也許就只能去泰國了。 接受膜拜的神靈多了,哪處供著的菩薩更為靈驗,就無法一一去考證了。但在一個信眾比例如此高的社會裡,民風,一定會比天天搞階級鬥爭的那些地方淳樸,這就是必然的。對於一個成長在文革期間大陸人,我眼裡所看到的台灣民國,遠比大陸中國更為謙和,更加禮讓,有著更為濃厚的溫良恭儉之氛圍。 台北的一些單行小道,街不寬,車也不多,但偏偏就有個紅綠燈在街口那矗著。這種情況,如果換在大陸,甚至在舊金山的唐人街,過往的行人瞅著沒車,三兩步就穿過馬路了。偏偏在台北,有一堆的人會站在那裡巴巴地等著,直到指示燈上出現放行的綠色小人,才規規矩矩地過街。 台北有名的小吃店忒多,不少開在兩廣常見的騎樓式建築底層。店面不大,門外擺兩三張矮桌,圍幾支小凳。店裡一個掌櫃的,加三兩個幫手。但門外站隊的,卻排得老長老長。有的甚至能長過半個街區,從許多鋪面的正門口外橫插過去。排隊等候的人,會自動在每家鋪面的門口,留下讓店家營業的充足空間。於是,長長的一溜隊伍,就在不同的店門之前,被空成一段一段的。排隊的人群與那些營業的店家相安無事,也見不到人藉機插隊。 如果要問台灣人為何如此這般守規矩,不妨就想想那眾多的廟宇內長年不斷的香火,和那些相信善惡有報的信眾。在一個敬畏天地和相信神明的社會裡,人們的內心會秉持遠遠高於法律的道德理念。 記得當年剛從大陸到美國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美國人比中國人友善多了。但到過台灣才知道,民國人也不比美國人差。 包容兼蓄的文化傳承 有人說台灣是民國的,也有人說民國在台灣,還有些人說乾脆直截了當些吧,台灣就是台灣人的。反正是,眾說紛紜,不一而終。但不論怎麼去說,民國與台灣,就像是一對棒打不散的歡喜冤家。吵是吵了,鬧是鬧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而過日子的方式,就是文化。台灣人拜媽祖,也信觀音。所以,台灣文化的主體,仍然是道家與佛家的文化。祭天拜地,相信輪迴。 人類近代與現代的文化潮流,由美利堅所引領。而建立在歐洲古典自由主義基礎之上的美國文化,與釋道儒的文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信仰自由。 以道家為先驅的中華文化,是返本歸真,反向求索的尋根文化。老莊不知道天地宇宙的源頭在哪裡,所以,老子將這個源頭命名為道,並啟步踏上了為自己尋根的旅程。 從道家思想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古印度來的佛家文化,還是那些遠自西方傳來的各類宗教,其實不過都是在這個溯本求源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同道路的尋根方式而已。所以,炎黃祖先所踏上的這條尋根長路,從來都不排斥不同膚色、不同族群、與不同信仰人們的加入。也所以,美國文化所推崇的宗教自由,在道家所開創的中華文化中,已經延續了五千年。 可惜,在1949年以後,大陸的中國不再允許老祖宗傳下的信仰自由。也所幸,台灣的民國,是當今世界信仰自由的典範國度之一。 當然,台灣人過日子,不能僅靠著形而上的信仰,還少不了形而下的禮儀。 子曰:道不遠人。 坐落在台南的孔廟,是台灣最早的文廟,建於明鄭永曆19年(公元1665年)。廟的正門之上,高懸著「全台首學」的門匾。紅牆掩映之間,綠蔭飛檐之下,喧嚷市井之中的文廟,卻是一處鬧中取靜的地方。 與那些祭拜神佛的廟宇相比,這裡既沒有鼎盛的香火,也看不見絡繹不絕的香客。這裡所有的,僅僅是一塊塊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和修、齊、治、平,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碑牌。 上個世紀的哲學,是下個世紀的常識。2500多年前孔子所留下的教誨,早已完完全全融入到台灣人今天的言行舉止之中,體現在彬彬有禮的台灣社會的方方面面。如今文廟的存在,更多的作用是在告訴人們,台灣這個禮儀之邦的人道傳承之由來。 除了文廟,台灣的文化傳承中還保留了許許多多的外來文化。 在新北市的淡水區,有荷蘭帝國時期留下的紅毛城。這棟建築物,是荷蘭人在聖多明哥城的遺址之上建立的。而聖多明哥城,則是從更早的西班牙帝國時期留下的。 另外,在台灣各地的鬧市與鄉村,還可見到各式各樣日治時期留下的,帶著東瀛特色的車站、鐵道、建築物和老街。甚至還有日治時期留存下來的,有著日本名字的老店。 政治是政治,文化是文化。台灣社會並沒有因為二戰期間日軍的侵華歷史,而否定東瀛文化對台灣的影響。包容與多元,從來都是儒道兩家思想不可分割的傳承。 選擇未來的得失與取捨 得與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在今天的世界,台灣對未來的選擇,已經不是一個藍綠話題,甚至不是一個兩岸議題。如何決定台灣的未來,已經成為一個全球關注的焦點。 既然台灣延續了古老的文化傳承;既然有人說「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就不妨站在古人的角度,來看看老祖宗對台灣的未來會如何做選擇? 《呂氏春秋》中記載: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這個故事,就是《孔子家語》中楚王失弓的故事:楚王出獵,弄丟了弓。他的隨從要回去找,楚王說:楚國人失去的弓,自有楚國人撿到,何必去找。孔子後來聽到了這個故事,卻說:有人丟,就有人撿,何必非得是楚國人。再後來老子聽到了,則說:得與失存在於一切事物的規律之中,既然失去了弓,何必一定要找回來。 老子的意思是,有的人丟了弓,別人撿到了這是有失有得。如果沒人撿到,其結果也不過是人的手中少了一把弓,而山野之中多了一把弓,同樣是有失有得。 所以,道家的意思是,萬事不必強求,順其自然就好。 回顧台灣的歷史,荷蘭帝國趕走了西班牙帝國,所以,荷蘭得,西班牙失。鄭成功趕走了荷蘭人,於是,荷蘭失,明朝得。之後,愛新覺羅氏得,明朝失。再往後,大清朝失,日本人得。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中又失,美軍得。美國政府將台灣給了民國政府,則是美國失,民國得。 站在道家思想的角度上,台灣歷史上過去的這一串變化,都是有失有得。既然順其自然是最佳的選擇,那麼台灣未來的最佳選擇當然應該是:不要對台灣做任何強行的改變。 所以,老子的選擇應該是:維持現狀。 再從孔子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 孔學的核心是人。所以,在楚王失弓這個故事中,孔子看到的只有人。 孔子早年在魯國官至大司寇並兼行相事,之後由於魯國的國王昏庸無能,孔子便掛冠而去,開始周遊列國。孔學是周朝的文化,在孔子的眼裡,周朝的文化傳承源自於天。無論哪個國家的君王,只要願意幫助他恢復並延續這個上天所賜予的文化,他就可以服務於那個君王。 所以,在孔子的眼裡,文化是超越國界的——高於君王、高於朝廷、也高於國家。 那麼試問:如果孔子活在當代,他會願意去接受那個建立在鬥爭哲學基礎之上的馬列文化嗎(另見拙作《端午戲言——假如屈原和孔子活在當代》)? 所以,若由孔子來決定民國的未來,他應該會告訴民國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至於說到楚王,他是站在統治者的位置上考慮問題的。他如果是今天台灣的統治者,不用想都會知道,他的答案應該會是:台灣之弓,當予台灣藏之。 ——轉載自《新紀元》△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8/29/84776.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人民報視頻
大爺大媽佔領星巴克 !下圍棋、嗑瓜子 主打佔座休閒不消費!
大爺大媽佔領星巴克 !下圍棋、嗑瓜子 主打佔座休閒不消費!
暗訪中國醫院黑幕,「全世界只有中國醫院在掙錢」;
暗訪中國醫院黑幕,「全世界只有中國醫院在掙錢」;
遼寧葫蘆島災後現狀!志願者:現場比視頻還慘 看完現場沒有不哭的!|
遼寧葫蘆島災後現狀!志願者:現場比視頻還慘 看完現場沒有不哭的!|
中國經濟低迷,實體店相繼關門,店主只能擺地攤!中國青年失業率飆升,
中國經濟低迷,實體店相繼關門,店主只能擺地攤!中國青年失業率飆升,
經濟大蕭條下 小中產窮遊 底層民眾苦熬| #人民報
經濟大蕭條下 小中產窮遊 底層民眾苦熬| #人民報
中國70城房價「以跌為主」 未來還會下跌?成都千人抗議城管打人,
中國70城房價「以跌為主」 未來還會下跌?成都千人抗議城管打人,
 
更多文章導讀
 
 
 
 
 
 
 
 

1. 傳北戴河元老責成習做檢討 達成8點共識 (76,193次)

習近平不見蹤影 出事傳聞並非空穴來風(多圖)
2. 習近平不見蹤影 出事傳聞並非空穴來風(多圖) (71,302次)

傳彭麗媛被趕出軍委考評小組 鐘紹軍辦公室被撤(圖)
3. 傳彭麗媛被趕出軍委考評小組 鐘紹軍辦公室被撤(圖) (58,623次)

「摜蛋」變「炮蛋」 紅二代的目標是這倆常委(圖 )
4. 「摜蛋」變「炮蛋」 紅二代的目標是這倆常委(圖 ) (57,667次)

越共書記訪華 異常一個接一個 習近平怎麼了?(圖)
5. 越共書記訪華 異常一個接一個 習近平怎麼了?(圖) (55,107次)

李強露面再有異常(圖)
6. 李強露面再有異常(圖) (53,762次)

王小洪張又俠發文挺習 京城政局吊詭(圖)
7. 王小洪張又俠發文挺習 京城政局吊詭(圖) (53,578次)

正國級老同志提議恢復集體決策制度 習能聽嗎?(圖)
8. 正國級老同志提議恢復集體決策制度 習能聽嗎?(圖) (53,055次)

最近北京詭異動作頻繁 2442消失了(圖)
9. 最近北京詭異動作頻繁 2442消失了(圖) (52,179次)

10. 捧鄧救習 習鄧政治混裝車能走多遠? (51,167次)

從軍報官媒近期異常再說北京內部有事發生(圖)
11. 從軍報官媒近期異常再說北京內部有事發生(圖) (49,444次)

蘇林訪華 黨媒再現詭異(圖)
12. 蘇林訪華 黨媒再現詭異(圖) (48,862次)

不得了!中學生反內卷聯盟觸動中共高壓線(圖)
13. 不得了!中學生反內卷聯盟觸動中共高壓線(圖) (45,254次)

神隱逾兩周後習近平發文 釋何信號(圖)
14. 神隱逾兩周後習近平發文 釋何信號(圖) (45,010次)

意境搭建是個技術活(圖)
15. 意境搭建是個技術活(圖) (44,613次)

揭買屍案律師指「更高層介入」擔憂個人安全
16. 揭買屍案律師指「更高層介入」擔憂個人安全 (42,790次)

海外華人:清算共產黨罪行是全人類的責任(多圖)
17. 海外華人:清算共產黨罪行是全人類的責任(多圖) (42,458次)

中共海外詆毀法輪功新計劃曝光 專家解讀
18. 中共海外詆毀法輪功新計劃曝光 專家解讀 (40,814次)

不畏中共滲透威脅 朱虞夫歡迎會爆滿(多圖)
19. 不畏中共滲透威脅 朱虞夫歡迎會爆滿(多圖) (40,268次)

中共前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受賄案開庭 贓款逾八億(圖)
20. 中共前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受賄案開庭 贓款逾八億(圖) (39,583次)

21. 廣東惠州「塌方式腐敗」 10名市委常委7人落馬 (39,179次)

22. 當局繼續清算河北官場 近期又有官員落馬 (39,100次)

23. 分析:習近平權威確實受到挑戰 但很快會露面 (37,131次)

24. 中共加大金融「反貪」 證券業權貴紛落馬 (36,826次)

為何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陷入了困境(圖)
25. 為何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陷入了困境(圖) (36,551次)

致癌物超標229倍!韓國檢測SHEIN和Temu商品結果嚇人(圖)
26. 致癌物超標229倍!韓國檢測SHEIN和Temu商品結果嚇人(圖) (36,387次)

習給老鄧戴高帽揭示了一個公開的祕密(圖)
27. 習給老鄧戴高帽揭示了一個公開的祕密(圖) (36,021次)

李嘉誠用腳投票 長江基建到倫敦二次上市(圖)
28. 李嘉誠用腳投票 長江基建到倫敦二次上市(圖) (35,327次)

中共的威脅明朗化 以色列視中共為「不受歡迎者」(圖/視頻)
29. 中共的威脅明朗化 以色列視中共為「不受歡迎者」(圖/視頻) (34,867次)

紐約華裔專業人士:法西斯與受害者之間不存在立場中立(多圖)
30. 紐約華裔專業人士:法西斯與受害者之間不存在立場中立(多圖) (34,627次)

中共已徹底崩壞 我們正在等那個結果(多圖/視頻)
31. 中共已徹底崩壞 我們正在等那個結果(多圖/視頻) (34,242次)

美國經濟強勁 美銀不再預測經濟衰退(圖)
32. 美國經濟強勁 美銀不再預測經濟衰退(圖) (33,666次)

中國經濟成長引擎僅剩出口還沒拋錨(圖)
33. 中國經濟成長引擎僅剩出口還沒拋錨(圖) (33,549次)

葫蘆島死者上千災情慘烈 民眾斥官方掩蓋真相刁難救援(圖/視頻)
34. 葫蘆島死者上千災情慘烈 民眾斥官方掩蓋真相刁難救援(圖/視頻) (33,512次)

超過40名巴黎奧運選手感染新冠 中國疫情嚴重(圖)
35. 超過40名巴黎奧運選手感染新冠 中國疫情嚴重(圖) (33,312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