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豐富多彩的清明節 民俗活動多彩多姿(圖)
 
容乃加
 
清明節歷史文化和民俗內容豐富多彩,我們現代人知多少?圖為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人民報消息】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寶貴的好時節。現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聯想到掃墓的民俗,其實,從古到近代,清明節聯繫著寒食節和上巳,民俗活動多彩多姿,五花八門。可知道歷代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從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動嗎?一起來探一探清明豐富的內涵吧! 清明改火出新火 周代時有「季春出火」頒新火的禮制(《周禮》)。古人鑽木取火,按照季節特性,取用適用的木材取火,以免積毒患病。例如春天用榆柳,到了夏天仍用榆柳便有毒,人容易生疾,所以必須改火。仲春之末的寒食節禁火,到季春之初的清明出火,取榆柳來生火,稱「柳之火」,富含旺盛的生機。 踏青春遊 清明時節天清地明,人們喜愛出遊踏青起源於古代上巳(黃曆三月三日)的「祓禊」(音同福系)。周公時就定下了三巳節(《御定月令輯要》解)。依周朝禮制,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在季春上巳,用香薰草藥在河邊幫人沐浴潔身。 東周春秋時代,在上巳之日,鄭國的男子、女子手中拿著蘭草到溱、洧水邊去招魂、祓除災禍和不祥之氣(見《詩經.鄭風.溱洧》)。漢代時的上巳之日,不論官家或百姓都在東流水上「祓禊」(《後漢書.禮樂志上》)。還有一說,三月三日,清明之節,於水側祈禱祭祀,以祈求豐年(《通典.禮十五.祓禊》。 「祓禊」到了晉代還很風行,王羲之名作《蘭亭集序》就是上巳「祓禊」時留下的名作。後來這種民俗演變為春遊踏青。宋代清明節時,都人出城掃墓、踏青,引來各種玩藝把戲,聚集成市,吃喝玩樂,應有盡有;人們尋芳訪勝,極意縱遊,在柳蔭花下處處可見友朋聚宴(《武林舊事》)。清朝時,都人在清明日踏青數以萬計(《帝京歲時紀勝》)。 打毬蹴踘(毬) 南北朝時人們在寒食打毬(一種皮球,外皮內毛),古時稱為「蹴踘」遊戲,也稱蹴毬。傳說蹴踘是黃帝所設計的一種訓練作戰兵勢的方法,也有說是起於戰國時代。《輦下歲時記》記載,唐代新登科進士於清明這一天在長安月燈閣設置打毬宴,一起打毬,當時人才濟濟允文允武的氣象呈現我們眼前。唐代宰相張說云:「從來禁火日(寒食),會接清明朝。鬥敵雞殊勝,爭毬馬絕調。」詩句反映了唐朝寒食清明之時,打毬和鬥雞遊戲盛行的實況。 鬥雞和鬥卵 寒食鬥雞還有鬥卵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北朝至隋代的《玉燭寶典》記載,「寒食此節,城市尤多鬥雞、鬥卵之戲。春秋(時代)季郈雞鬥延及魯邦。」就說鬥雞起於魯國的季氏和郈氏之間,後來風行魯國。《呂氏春秋.察微》也記載了「魯季氏與郈氏鬥雞」。 伴隨鬥雞而來的是鬥雞卵(雞蛋),怎麼玩?據南北朝風土誌《荊楚歲時記》記錄,寒食鬥雞卵是指彩畫雞蛋、雕鏤雞蛋的比賽,這些彩繪彫刻的雞蛋也用來祭祀或作為饋贈遠方親朋的禮物。富豪之家,在雞蛋上染出藍茜色,並雕鏤成綵球花等等,種種玲瓏細緻模樣。白居易詩句「玲瓏鏤雞子,宛轉綵球花」傳出這些風俗。雕卵有什麼特別含意呢?用意在於「發積藏、散萬物」,應合清明節氣,含有激勵人「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意味。除了鏤雞子,還有雕畫鴨子互贈的。(《歲華紀麗》) 盪鞦韆 盪鞦韆是北方山戎鍛鍊矯健輕快身手的一種體能遊戲,在春秋時期傳入中原(《藝文類聚》)。因為設備簡單易學,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到了漢代以後,盪鞦韆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的民間體育活動,流行在女孩和仕女之間。清淨明潔的春陽下,女孩們穿著炫亮的服裝立在鞦韆懸木上,迎風晃盪,鞦韆綵繩和著女子衣裾飄飄,成了春日的一道明媚的風景。唐代王建《鞦韆詞》描寫少年男女都愛鞦韆遊戲:「少年兒女重鞦韆,槃巾結帶分兩邊」。明媚的春天,青春女孩們走出閨門盪鞦韆也是尋找良人的一條途徑。 拔河 在戰國時代就有拔河遊戲,稱為「拖鉤」「牽鉤」,到了唐代稱為「拔河」。唐中宗很愛看拔河比賽,《談徵.事部.拔河》記載:「唐中宗景龍三年春正月,幸元武門觀宮女拔河。」次年清明日再次「幸梨園命侍臣為拔河之戲」。這些史實記載也呈現出當時拔河是男女皆宜的團體較力的遊戲比賽,雙方「以大麻繩兩頭繫十餘條小索,每條數人執之以挽,力弱為輸」。當時的宰相和駙馬也都來參加這種團體競賽遊戲。 清明掃墓 民間的清明掃墓可能比一般想像的年代要來得晚。夏商周三代時沒有掃墓祭拜之禮,《後漢書》記載「古不墓祭」;到晉代,《晉書》也記載「古無墓祭之禮」。皇室的陵墓建造廟寢(寢廟)作為祭祀之用,起於秦代,漢代繼承了這種作法,見《後漢書》云:「漢諸陵皆有園寢(廟寢),承秦所為也。」春秋時代,士大夫在家廟祭祀祖先,不在墓地祭奠。 民間的掃墓可以追溯到中唐。據《唐會要.卷廿三》記載,唐代百姓在寒食節上墳拜掃,儼然成俗;開元二十載(公元732年)四月唐玄宗下詔,允許百姓於寒食節上墳墓祭盡孝思,並編入五禮之一。因此一般認為「墓祭始於唐也」(元劉壎撰《隱居通議卷二十七》)。百姓上墳,可在墳塋南門外奠祭食物,但不得作樂,祭拜後泣辭祖先,然後可在看不到祖墳的地方吃奠祭的祭品(《通典.禮十二.上陵》)。 開元二十四載又有詔「寒食通清明四日為假」(《唐六典.卷二》),也就是說寒食連到清明放連假,寒食清明沒有界線,也讓掃墓日期的安排更有彈性,在宋代時展現了出來。 宋代時寒食依舊通清明,這假期間出城上墳是宋人的大事。從寒食開始連三日都有人上墳祭掃,其中寒食是最多人上墳掃墓的一天;而上新墳掃墓都是在清明日進行。紙錢舖將祭掃用的紙錢當街堆疊作成樓閣狀,出城上墳掃墓的人不分官宦貴家或是庶民百姓,塞滿各個城門(《東京夢華錄》)。自宋代以後,寒食、清明上墳祭掃並沒有明顯的劃分,到了清代,「清明即寒食」了(《燕京歲時記》)。 戴柳插柳 柳樹生命力強盛,古人說柳枝具有辟邪功能,「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北魏《齊民要術》)。戴柳、插柳是古人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或可追溯到春秋時代晉文公紀念忠臣介子推的遺事。《燕京歲時記》書中提到,唐高宗時,三月三日祓禊於渭水北岸,賜群臣柳圈各一,說戴柳圈可免蠆毒(蠆音chài,形狀似蠍而尾部較長的毒蟲)。 宋朝俗諺說「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當時在寒食前一日,家家戶戶做「子推燕」——用麵和棗做成飛燕,再用柳條串起來,插於門楣。當年成年的女子多會在這一天取「子推燕」插在頭上,保紅顏也。南宋時,寒食日,都城人家屋簷下插滿柳條,小坊幽曲顯得青青可愛(《武林舊事》)。 清明斷鷂放災 到了清代,掃墓兼春遊放風箏成了時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擔酌挈盒,輪轂相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攜紙鷂(又稱紙鳶、風箏)和線軸上墳去,待祭掃完了,就在墳前施放紙鷂,有「清明斷鷂(諧音「藥」)放災」的寓意。也有放紙鷂比賽的,在紙鷂製作上競巧。「紙鳶」又諧音「子燕」(子推燕),昔人高韜而去,今人似曾相識燕歸來! 整理蠶室勤農 清明節一到,吹響了一年中養蠶的號令。古代在清明這一天,后妃齋戒,親採桑葉,以勸農婦努力養蠶。漢代時,「三月清明節令蠶妾治蠶室,塗隙穴具槌、持箔籠。」這種農事代代相傳,到南朝時也是這樣做。蠶家婦女在清明日不忘農事的關鍵時機,把蠶室的穴縫塗緊密,以保持蠶室的溫度,準備養蠶寶寶了,以確保一年養蠶好收成(《四時月令》《齊民要術》)。 寒食與清明潤餅 古代寒食節是禁火不舉炊的,一說是為了換季用新火的準備。另一說寒食斷火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朝時冷食三曰,作乾粥(陸翽《鄴中記》);南朝時在寒食節吃甜大麥粥、杏仁酪和春日生菜(《荊楚歲時記》);唐代時寒食薦餳粥,即麥芽粥(《新唐書》);宋人上墳祭拜常見用甜點,如:官家用麥芽糖糕點、糖果,民家用棗餅漬薑(《武林舊事》)。這些口味都偏向於甜食。 清明節吃「潤餅」,也叫「春捲」,也加入了糖粉調味,流行於福建南部、潮汕、臺灣。臺灣清明節祭拜用「潤餅」,以薄麵餅皮包春蔬、蛋皮絲、豆乾絲、肉絲和香菜,南部的人還加乾油麵,再灑上糖粉和花生粉調味。「潤餅」帶有古人春日吃春菜、五辛菜的遺風。也有一說,清朝捻匪作亂蔓延到閩南泉、漳一帶,兵荒馬亂中,無法準備祭品,於是有人就把所有食物捲進麵皮裡以此來祭拜,因而,潤餅成為清明節的應景食品。臺灣人的祖先從閩南泉、漳一帶來的很多,因此潤餅也成為臺灣清明祭品的一種。 把握天地陽氣盛發的契機,回應人間清明好時節,可以讓我們生氣煥發!莫忘「天道無私,是以常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以「清明」作為我們日常的座右銘,好讓生命生生不息!△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3/89817.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人民報視頻
污染太嚴重 中南海怕了?5款免費VPN與共軍有關【 #曉坤話時局 】
污染太嚴重 中南海怕了?5款免費VPN與共軍有關【 #曉坤話時局 】
上海街上沒人 商場沒人 人去哪了?……肉眼可見的大蕭條景象!|
上海街上沒人 商場沒人 人去哪了?……肉眼可見的大蕭條景象!|
緬甸震出中共豆腐渣工程  ……震區狀況比想像的更嚴重!|人民報
緬甸震出中共豆腐渣工程 ……震區狀況比想像的更嚴重!|人民報
北京令外國人聞風而逃;中鐵十局=中共死局【 #曉坤話時局 】|
北京令外國人聞風而逃;中鐵十局=中共死局【 #曉坤話時局 】|
中國電動車品質差成笑話 ……油門踏板斷裂:塑料做的!| #人民報
中國電動車品質差成笑話 ……油門踏板斷裂:塑料做的!| #人民報
在哀牢國,薩滿能呼風喚雨,但是要成為薩滿比哪吒投胎還恐怖;
在哀牢國,薩滿能呼風喚雨,但是要成為薩滿比哪吒投胎還恐怖;
 
更多文章導讀
 
 
 
 
 

1. 趙蘭健:共軍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被帶走,蔡慎坤:有跡可循 (10,588次)

習近平身體衰老兼權勢衰弱難連任(圖)
2. 習近平身體衰老兼權勢衰弱難連任(圖) (10,436次)

元老不想戰火中度餘生?紅二代派代表見川普(圖)
3. 元老不想戰火中度餘生?紅二代派代表見川普(圖) (9,117次)

4. 軍隊大收網 何衛東被抓事出有因 (8,848次)

5. 習會見外賓透異常 蔡奇兩次露臉有蹊蹺 (8,733次)

6. 哀牢山 — 神祕事件開啟古老文明(視頻) (8,533次)

7. 美披露中共高層腐敗 習近平家族被提及 (8,489次)

8. 傳習連任無望 李強將接下爛攤子 (8,373次)

9. 習連任無望 李強內定接班? (8,227次)

10. X驚爆習近平副手被抓 可信度幾何? (7,844次)

11. 承認了? 國防部網站刪除新聞例會有關何衛東遭查一事回答 (7,820次)

12. 中國幾億人消失 發現大量無人村!(視頻) (7,807次)

13. 銀行又降薪了 降到你懷疑人生 (7,773次)

丁薛祥不妙?港澳辦心腹要員被換(圖)
14. 丁薛祥不妙?港澳辦心腹要員被換(圖) (7,588次)

15. 中共國防部信號不尋常 何衞東出事 董軍兇多吉少 (7,456次)

16. 天下奇譚(204)他十八歲吐血而死 轉世後與妻子再續前緣 (7,303次)

17. 盤點又一輪失蹤的共軍將領 軍隊大風暴來臨(上) (7,231次)

18. 傳何衛東被關301醫院 觀察家:中共政權走向更大危機 (7,189次)

19. 中共黨魁滿頭白髮走雲貴 觀察家:北京或發生大事 (7,141次)

20. 「一個97歲的人,是怎麼背叛76歲的祖國的?」 (7,062次)

21. 炮轟司馬南降溫李嘉誠 習近平權力再衰變 (6,975次)

美官員證實何衛東出事  共軍上層更大清洗恐來臨(圖)
22. 美官員證實何衛東出事 共軍上層更大清洗恐來臨(圖) (6,953次)

啟發善念 一念讓巫婆變成美女(圖)
23. 啟發善念 一念讓巫婆變成美女(圖) (6,820次)

24. 柬埔寨詐騙背後的真相 (6,793次)

25. 臺商撤離 福建廈門淪為空城!(視頻) (6,790次)

26. 中南海傳真:習趙衝突有內幕 李強內定接班 (6,746次)

27. 小紅書和攝像頭時刻盯著你 (6,712次)

28. 王滬寧會見柬埔寨國王太後現蹊蹺 中南海要出大變故嗎 (6,668次)

29. 大抓「蠅貪蟻腐」習救不了中共 (6,573次)

【唐青看時事】川普圍共出新招 戰狼開罵(視頻)
30. 【唐青看時事】川普圍共出新招 戰狼開罵(視頻) (6,484次)

31. 中國陷大蕭條 大崩潰將臨!(視頻) (6,442次)

32. 中國經濟越來越糟 比想像的還淒慘!(視頻) (6,337次)

33. 天下奇譚(198)她連一隻小狗都害怕 前世經歷了甚麼? (6,325次)

【唐青看時事】美連環五招 北京大地震(視頻)
34. 【唐青看時事】美連環五招 北京大地震(視頻) (6,250次)

疫情「死亡潮來了」 全國忙於擴建殯儀館(圖)
35. 疫情「死亡潮來了」 全國忙於擴建殯儀館(圖) (6,230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