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川普擬對半導體加徵25%關稅 台積電受衝擊?台商加速評估赴美設廠(圖)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外觀(美國之音記者劉恩民拍攝)
【人民報消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擬對半導體加徵25%關稅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對臺灣晶元產業的廣泛關注,尤其擔心晶元大廠台積電(TSMC)的營收將受重創。對此,專家分析,台積電主要承接蘋果(Apple)、英偉達(Nvidia)等美國科技巨頭的代工訂單,在美銷售的晶元關稅成本很可能由美國客戶與最終消費者承擔,因此直接衝擊或相對有限。不過,面對川普節節升高的關稅威脅,部分臺灣電子相關產業的廠商確已開始評估赴美設廠的成本可行性。 據美國之音報導,川普近日表示,打算對輸往美國的汽車、半導體和醫藥品加征「25%或更高」的關稅,且稅率「在一年內會大幅調升」,相關課稅細節最快於4月2日宣布。 川普還說,未來幾週內,將有幾家大型企業宣布對美新增投資的計畫。 半導體關稅對準臺灣? 臺灣是美國最大的晶元供應商,川普也多次抱怨,臺灣「偷走」了美國的晶元產業,更曾表示要對臺灣制晶元加徵100%的關稅。因此,若川普政府的首輪25%晶元關稅政策在4月拍板落地,外界擔憂臺灣晶元產業恐面臨沈重打擊。其中,台積電作為全球先進位程晶元的絕對領導者,市場佔比超過90%,而其六成以上的營收來自美國客戶,相當於約500億美元的產值或恐受到川普的懲罰性關稅衝擊。 對此,美國之音以電郵致函台積電,但台積電未予置評。 台積電2024年營收達28943.8億新台幣(約88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4%,其中,若以客戶來源地區計,美國客戶的佔比於去年第四季已升高至75%的水位。 對於川普打算加征的半導體關稅,位於臺北的臺灣科技網媒DIGITIMES的半導體分析師陳澤嘉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分析,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年出口量,約七成銷往中國、香港和東南亞等地,而非美國,且晶元是「中間財」,亦即電子產品的元件之一,因此,若在其他國家被加工組裝成如手機、家電等各類電子產品再輸網美國,美國可能也無法單獨徵收到這25%的晶元關稅。 因此,他表示,川普的關稅大棒比較可能打到像台積電這種設有晶圓廠、或是聯發科這類積體電路(IC)設計大廠,他們的部分產品若未被加工組裝成電子產品、仍以晶元形式輸往美國,未來就可能從零關稅被課徵到這25%的關稅。 陳澤嘉認為,台積電為美國客戶代工,出口晶元到美國,新增的關稅應由晶元所有者,也就是蘋果和英偉達等美國客戶或組裝廠吸收,特別是美國在找不到其他供應商、取代台積電的前提下,台積電的議價能力應遠高於美國客戶,這可能也是近期台積電傳出要上調代工價格的背後原因之一。 至於聯發科等臺灣IC設計公司或整合元件製造商(IDM)所生產的晶元產品,專家指出,關稅衝擊的程度取決於這些臺廠與美國客戶的議價能力。最不利的情況是,廠商需自行吸收部分關稅成本,以維持競爭力。然而,從整體供應鏈來看,額外成本最終仍可能轉嫁至終端產品,推高售價,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溢價。 台商考慮將供應鏈移至美國? 即便眼前的關稅威脅還有限,但面臨川普政府不斷升高的地緣政治和關稅風險,陳澤嘉表示,部分臺灣電子廠商已開始評估,如果成本可行,將供銷美國市場的產線移到美國。 他說:「他(川普)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製造業拉回美國,他希望(美國)降低對國外的依賴,確實他(也)透過關稅的方式去讓業者自己有意識或半強迫的方式回到美國去,基本上,我們看到(台商的)供應鏈確實有在動。」 例如,根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臺灣筆記本電腦龍頭企業宏碁的執行長陳俊聖2月17日表示,為因應美國對中國製造產品加征的10%進口關稅,未來該公司在中國生產並出口至美國的筆記本電腦售價將同步上漲10%。 不過,他也表示,宏碁正在「考慮中國以外的供應鏈」,其中在美國本土生產「是其中一個選項」。 半導體分析師陳澤嘉說,全球供應鏈最擔心的是不確定,尤其設廠須長期評估,其中成本是最關鍵的考量,而且一旦設廠,工廠也不是說搬就能搬。 他透露,上一波前往墨西哥設廠的台商目前正密切關注美墨關稅談判的進展。若談判最終破局,高額關稅可能迫使他們考慮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然而,這一決策仍充滿不確定性,必須等到4月後美國的關稅政策最終敲定,局勢才會更加明朗。 分析人士說,臺灣因應美國關稅之道不外乎擴大對美投資或採購,例如,臺灣總統賴清德已表態,將編列特別預算的方式,將今年國防預算對GDP的佔比拉高至3%,亦即增加逾1400億元新台幣的經費,或可用來提高對美國軍購的規模。 川普用關稅換臺灣加大對美投資和採購? 對此,美國經濟學家、現為美國社媒平臺Siphtor創辦人的克里斯.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也認同,川普提出的25%半導體關稅更像是與臺灣或台積電談判的「開場白」。他指出,關稅向來是川普慣用的談判籌碼,目的在於施壓對方,以推動達成最終的交易或貿易協議。 鮑爾丁告訴美國之音:「我認為,川普著眼的兩件事是,臺灣增加軍費後,他可以擴大美國軍售,來強化臺灣的自我防衛力,以防中共對臺動武。第二點,基於各種理由,他也要施壓台積電,因其一直不願在臺灣以外的地區擴廠。」 他說,除了台積電目前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仍處於量產初期的晶圓廠外,市場上流傳的多種可能方案,例如收購美國晶元巨頭英特爾(Intel)、擴大在美投資,或加速推進2納米晶圓廠的布局,都是川普可能願意接受的談判籌碼或交易選項。 不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預估,該公司在美生產的成本可能比在臺灣生產高出50%-100%,這樣的高成本結構的確讓台積電卻步。 如果川普政府4月起加征晶元關稅,中國低價成熟製程晶元輸美的價值競爭力也會再受重挫。△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2/23/8897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