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美国制裁压力增加 中国晶片制造设备采购量将下降(图)
 
图为中芯国际的深圳分部。(Liang Xiashun/VCG via 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加拿大的一家行业咨询公司周三(2月12日)表示,在经历三年增长之后,中国晶元制造设备的采购量今年可能会出现下降。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整个行业的过剩产能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行的程度,二是美国对中国晶元行业的制裁力度还在持续增加。 据美国之音报导,加拿大半导体研究公司TechInsights表示,至少在过去两年中,中国一直是晶圆制造设备的最大买家,其采购金额高达410亿美元,占2024年全球销售额的40%。 这家研究机构的高级半导体制造分析师鲍里斯.梅托季耶夫(Boris Metodiev)在近日的一次研讨会上表示,今年中国在晶元方面的支出预计将减少至380亿美元,降幅为6%。中国在全球采购份额中的占比也将减少至20%,这将是202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梅托季耶夫说。 由于美国的出口管制和中国产能过剩两个问题的恶化,这位分析师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开支将会减少。」 中国的许多采购都是为了增加库存以应对美国对中国实施的一系列新的制裁。美国强化制裁的目的是阻止北京获取和制造晶元的能力,减缓中共将人工智慧用于军事目的或者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速度。 尽管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制裁力度,但中国晶元公司还是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国最大的晶元制造商中芯国际和华为去年通过使用更加昂贵和费力的方式生产出比较先进的晶元。 中国晶元企业还在成熟制程晶元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并扩大了产能,从台湾竞争对手手中夺取了部分市场份额。 业界一般人为,28纳米是成熟制程(mature-node)与先进位程的分界线,28纳米以上为成熟制程,28纳米以下为先进位程。中国目前的晶元制造水平整体上看还在成熟制程范围内。 中芯国际周三表示,成熟晶元存在供应过剩的风险。 行业分析师梅托季耶夫表示,包括北方华创科技集团和中微半导体在内的中国领先设备制造商一直在拓宽全球业务,按销售额计算,北方华创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七大设备制造商。 梅托季耶夫表示,虽然中国一直在努力提高晶元制造设备的自给自足能力,但它的最大的弱点仍然是光刻系统以及测试和组装工具。 荷兰公司阿斯麦(ASML)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制造商。梅托季耶夫补充说,截止到2023年,中国晶元制造行业使用的国产测试工具和组装设备的国产化率都不高,国产测试工具的市场占比为17%,国产组装设备占比为10%。△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2/13/88730.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