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川普就職時 尚不清楚誰會領導五角大廈(圖)
 
圖為五角大廈。(翻攝自Pixabay)
【人民報消息】當選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星期一(1月20日)宣誓就職時,尚不清楚誰會接管高層領導屆時將全部卸任的五角大樓以及各軍種。 據美國之音報導,截至星期五,官員們說,他們尚未聽說誰將成為代理國防部長。官員們說,陸軍、海軍和空軍的軍事首腦正準備接任代理國防部長——這是罕見舉動——因為沒有文職人員被提名,或者在某些情況下拒絕了這一機會。 按照慣例,所有現任政治任命官員將在就職日美國東部時間中午卸任,留下幾百個關鍵國防職位空缺,包括幾十個需要參議院批准的職位。除了國防部長和所有三軍部長外,他們的所有副手和高級政策人員都將離職。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預計星期一就川普選擇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擔任國防部長進行投票,但全參議院投票可能要等上幾天。因此,拜登政府的某個人將不得不暫時接任。 對於各軍種部長,官員們說,儘管就職典禮前情況仍有可能變化,但川普團隊正在考慮讓陸軍參謀長蘭迪.喬治(Randy George)上將擔任陸軍臨時部長。他們說,空軍參謀長戴維.阿爾文(David Allvin)上將和海軍參謀長麗莎.弗蘭切蒂(Lisa Franchetti)上將知道,如果沒有文職人員被任命為代理部長,他們可能不得不介入,他們正為這種可能性做準備。 這些要求匿名的官員說,拜登政府的許多高級領導人不願在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中任職,因為他們擔心可能需要處理或執行的政策變化。 通常情況下,只有經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批准的人才能擔任國防部長或軍種部長,包括在過渡期間擔任代理職務。川普可能會從其它機構抽調拜登政府的一名已確認成員,並將其派到五角大樓。 文官控制軍隊是重要原則,由參議院批准的各軍種參謀長依法可以臨時接管。這種情況很少見,但30多年前確實發生過。 海軍陸戰隊預備役退役少將阿諾德.普納羅(Arnold Punaro)說,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1993年就任總統時,由於文職領導人沒有出面,時任海軍參謀長的弗蘭克.凱爾索(Frank Kelso)上將被要求代理海軍部長。 新任國防部長的過渡通常是一個有序過程。 四年前,川普政府的國防部副部長戴維.諾奎斯特(David Norquist)在民主黨總統喬.拜登的就職典禮和參議院投票確認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為五角大樓負責人之間的兩天時間裏就成為代理國防部長。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2009年要求其共和黨前任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留任國防部長。 2017年,川普第一任期內國防部長的提名人選吉姆.馬蒂斯(Jim Mattis)在就職典禮當天得到確認。 今年的差距進一步複雜化,因為川普和赫格塞斯都承諾要清除國防部所謂的「覺醒」派將軍以及那些支持多元化計畫的人。這就提出一種可能性,即使政府努力填補政治任命的空缺,它也可能會在軍事領導層結構中留下必須填補的漏洞。 密歇根州民主黨參議員埃利薩.斯洛特金(Elissa Slotkin)在提名聽證中詢問赫格塞斯是否打算解雇現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CQ布朗(CQ Brown)上將,赫格塞斯回答說,「參議員,每一位高級軍官都將根據任人唯賢、標準、殺傷力和對合法命令的承諾進行審查。」 赫格塞斯此前曾表示,布朗應該被解雇。保守派團體已經列出了他們認為因支持多元化計畫而應該被解雇的將軍名單。如果布朗被解雇,副主席將接任,直到新主席被確認。△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19/8812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