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命由己定 福祸之门惟人自选(图)
 
2022年2月16日发表
 
行善可改命是真实可信的。

【人民报消息】有这么一句话「人的命,天注定」。意思是天注定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有很多流传下来的古代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说明命运确实是可以改变的,灾祸是可以避免的。 民国军官的故事 在谈到「命运天注定」这个话题时,我身边的一位朋友就和我分享了她家中一桩真实的往事。 这位朋友的外公年轻时在国民政府中任军需官。当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相师,据说是铁口直断,奇准无比。外婆就请相师给外公算算前程。没想到相师沉吟良久后说,这位先生以后怕是饿死之命。外婆大怒,扔下酬金,拉着外公就走了。 后来中共夺权,外公带着家小回了江南老家。老家是座千年古镇,四世同堂的传统家庭比比皆是,民风淳朴。当年外公虽然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每场运动都得出来露个面,但没有人真的为难他,更没人抡起大棒子打过他。就这样外公平安熬到了文革结束,过上了含饴弄孙的好日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外公嗓子疼去看医生,居然查出患了食道癌。几个月后外公就过世了。生命的最后两周因为吞咽困难,几乎粒米未进。看着老伴那张日渐消瘦的脸,外婆想起了从前相师的那句预言,不由得潸然泪下,原来一切早就注定。 后来外婆常说,外公当年战乱之时掌管军需大权,在物资最紧俏的时候不贪不腐,守住了本心,所以算是积了点阴德,文革那场大劫,平安度过了。可这饿死之命,看来无论如何都躲不掉啊。这样的故事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您问问家中长辈就知道了。家族中,祖辈上,总会有那么一件两件往事,除了「命中注定」四个字,没有别的理由可以解释。 不过接下来这个故事中,主人公裴度年轻时也被相师断为饿死之命,却因为所行的一件善事,改变了命运。这个故事也因此成为了千古佳话。 裴度还带的故事 裴度是唐朝末年的一代名相,一度位极人臣,生前死后都享尽荣华。不过他年轻的时候却颇为潦倒。一天城中来了一位相师,听说算得很准,裴度就去问个前程。没想到那位相师说:「郎君您的面相与常人不同。将来如果不为贵人,必是饿死之命。不过现在我还看不出来贵在哪里。要不您过段时间再来,我再给您细细看看?」 相师虽然说得婉转,不过裴度自然是听懂了。好在他生性豁达,既然命该如此,那就安然接受吧。 那日,裴度去香山寺散散心,看见一位打扮朴素的妇人,把一个提袋放在庙里的栏杆上,祈祝了很长时间后才叩拜离去。过了一会儿,裴度发现妇人的提袋落下了。不过这时已经追不上她了。于是裴度就将提袋保管了起来。太阳下山了,仍然不见那位妇人回来,裴度就带着提袋回了旅馆。 第二天一早,裴度又带着那个提袋去了香山寺,寺门刚开,那位妇人就急急忙忙跑来了,茫然失措,长吁短叹,好像遇到了意外灾祸的样子。裴度就迎上去询问。妇人说:「我的父亲无罪被拘。昨天有位贵人给了我两条玉带,一条犀牛带,价值一千多串钱,打算用它来打点主管之人,不幸丢失在此,看来我老父亲就要大祸临头了。」 裴度把那提袋还给了她。妇人哭着拜谢,请裴度留下一条玉带,裴度当时虽然窘迫,却还是微笑着回绝了。 不久,裴度又遇到了那位相师。相师仔细看了看他后,惊讶地说:「郎君一定是做了善事,积了大德,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了。」裴度将前几天的事告诉了他,相师连连点头赞许。裴度后来果然出将入相,辅佐过四位皇帝,最后功成身退,76岁那年在洛阳安然过世。 袁了凡行善改命的故事 另外一个著名的改命故事发生在明朝。江苏吴江县有一位名叫袁黄,号了凡的读书人,早年偶然遇到一位姓孔的老人,鼓励他去参加科举考试。老人说自己得了宋朝易学大师邵康节的真传,能算出他一生的运程,然后告诉他科考会考取第几名,哪年会做上贡生,某年会当上县长,三年半后辞职回家,53岁时寿终,无子。 袁了凡听了老人的话,去参加了科考,以后几年的人生果然同老人说的一般无二。他一开始万分惊诧,后来就淡然处之,再后来就安于天命了。不过37岁时的一番奇遇却让他的人生有了彻底的改变。 那一年,他遇见了云谷禅师。云谷说:「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禅师接着解释说,造就人生吉凶祸福的关键,其实在于人自身。将不好的习性尽量改掉,化吝啬为施舍,偏激为平和,虚伪为虔诚,浮躁为沉稳,骄傲为谦虚,懒散为勤奋,残忍为仁慈,刻薄为宽容,尽量积德,尽量自爱。你只要将本来就有的道德天性加强,尽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积一些阴德,就会给自己造福,别人要抢也抢不去。 禅师的话对袁了凡来讲如同醍醐灌顶。与其被动接受人生,不如活出点意义来。向禅师拜谢后,他把从前所做的错事,所犯的罪恶,不论大小轻重,到佛前全部都说了出来,并且发愿要做三千件善事。从此以后,当初孔先生给他算的命就不准了。 余下的一生中,他努力自省改过,尽力修身积德行善。而他后半生的命运也得以完全改写,不但考中了举人,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还有了儿子承欢膝下,健健康康活到了74岁。可谓无求而自得。 69岁那年,他给儿子写了一本家训,这就是著名的《了凡四训》。书中讲到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向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的种种效验,读了无不令人豁然开朗。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一生来「现身说法」,证明了行善改命是真实可信的一件事情。《了凡四训》被后世认为是有益世道人心,改善社会风气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转自大纪元「未解之谜」栏目

 
分享:
 
人气:189,12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