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專題 › 文章: |
叫停故宮修繕背後的無奈(圖)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石元裕綜合報導)就在2016年12月16日《我在故宮修文物》大電影登臨各大院線,好評如潮的5天之前,北京青年報刊登了一篇新聞《單霽翔叫停故宮修繕背後的無奈:包工頭找廉價民工》。 報導說,2016年11月26日,北京,故宮老城牆首次啓動「考古式」系統維修,藉以煥發新的青春。此外,歷經10年論證,故宮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同期啓動。 12月6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了2014年5月叫停修繕工程的原委。 故宮「百年大修」工程是對古建築進行整體的保護修繕,故宮南側的武英殿是第一個工程,之前作爲國家文物局文物交流中心的工作用房,修繕後作爲書畫館對公衆開放;東部最大的宮殿慈寧宮,曾經也爲國家文物局使用,修繕後成爲雕塑館。大修工程還解決了歷史上的一些遺憾,比如1933年6月,紫禁城曾着了一把大火,內務府稱是由於電線進入宮殿引發了火災,更多人卻相信是太監偷東西后,縱火把這個區域燒了。修繕團隊將這塊荒涼了90年的土地恢復了原狀,成爲故宮學院教學的地方。 工程似乎在井然有序地進行,2014年5月的一天,在故宮巡查的單霽翔突然發現剛剛修好的太和殿外圍又搭起了腳手架。爬上去看了以後才發現,原本的灰漿在幹掉以後需要被清理,工人們把瓦縫間的灰漿,裝了幾十麻袋往下運。單霽翔感到很奇怪,過去的建築320年都沒有出問題,爲什麼剛修好的屋頂,又要復修? 太和殿屋頂剛修好又要復修的背後 工程師很無奈,說今天修復古建築的社會環境和過去很不一樣,大致存在着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要招投標,中標的單位沒有隊伍,中標之後才開始找包工頭,包工頭以最便宜的價格找農民工。所以可能幾個月前還是收麥子的農民,立馬就上了太和殿了,沒有傳統的技藝。 第二就是政府採購,所有的材料都要貨比三家,比的是什麼呢?比的是便宜,而不是優質。傳統的建材都要經過多道工序,任何一道都不能遺漏,價格一定是貴一點的,所以材料質量得不到保障。 第三是執行力。每年10月,錢款撥下去後,次年8月就開始催,錢有沒有花到60%?10月問有沒有花到80%?到年底如果沒有花掉就收回。逼着大家趕快花錢,這種狀態下是無法科學地修復的。 第四個是由於老工匠沒有幹部身份,到了年齡要退休,不能返聘。院裏八大作的傳承人一個一個都走掉了。而他們培養的年輕人大都是周邊地區的,沒有北京戶口進不來;北京本地的年輕人又不願意學瓦匠、木匠。所以故宮三年一屆培養的傳承製的師傅進不了北京,又回原籍了。 這些體制機制上的問題,讓故宮失去了一代一代的施工隊伍,也造成了今天修繕的困惑。「如果用這種方法修,修一棟會壞一棟。我們沒法負這個歷史責任。」單霽翔說。 故宮修繕工程的轉機在2015年11月全國政協召開的雙週協商座談會,單霽翔在會上用8分鐘時間幾乎「哭訴」着指出了剛才的幾個問題。會後,他寫報告呈交給全國政協領導,得到其批示,「故宮的事要特事特辦。」自此,故宮的修復開始重新運作,不再視爲工程,而是研究性的保護項目。 體制問題是個根本問題,而這個根本問題的根兒是重塑道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談道德只談經濟,最後會發現蓋起了多宏偉的大廈也只是不堪一擊的沙堆。△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