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打工女孩返乡开图书室 希望孩子多读点书(多图)
 
吴利珠办的乡村图书室。
图书室很受当地孩子们喜爱。
故事课上,吴利珠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人民报消息】吴利珠是个豪爽率真的大女孩,她说干就干的性格让她在毫无资源下开展图书馆的运作,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却也终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今年是吴利珠回乡办乡村图书室,并与NGO合作引进高校学生假期下乡义教的第二个年头。 希望村里孩子多读书 不要太早去打工 吴利珠生长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岐石镇览表村。她在2014年初决定离开北京工友之家,回到南方沿海的故乡做点事情,她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设一所「乡村图书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记者问。 「我希望我可以为留守的青少年做点事情,我希望他们不要太早外出务工,至少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珠珠感慨的说,南方人孩子生得多,家庭压力大,特别是沿海地区,因为离深圳不远,所以外出打工便很早流行起来,加上家庭跟学校都是打骂教育,学生一碰上问题,就选择离家打工,学也不上。外出打工得早,工作吃了亏也不敢说,早恋、性教育缺乏,男孩子一出去就容易拉帮结派,因此导致问题丛生。 吴利珠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父母没干预,按村里的风气,女孩子读书不重要,何况他们都在外打工,也顾不上。 那时候,在吴利珠眼里,「进城打工」是特别洋气的一件事。过年时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个个都穿得漂漂亮亮,带着零食玩具,还有一年里攒下的大把钞票,神气的不得了。上学有什么意思呢?吴利珠想。2003年中秋节前,村里又有人说要出门打工时,她毫不犹豫:「我也要去。」不到15岁的女孩自此走上打工路。 一走就是十年多,她在塑料厂做过童工、到首饰店做过销售、去东莞卖过衣服,又跑到深圳去端盘子,工资不过千八百块。 因为租不起房,她总找包住的工作,睡的就是多人宿舍的木板床。「没钱的时候,泡面吃到你吐;有时候连泡面都没得吃。」 体会过现实的艰辛,她不希望再有孩子重蹈覆辙。然而自家弟妹中,老二和老三两个妹妹也是没读到初二就都辍学了。等到2007年奶奶生病,吴利珠回到家的时候,就只剩弟弟和小妹在读书。村里也仍然有未成年的孩子看着「衣锦还乡」的同村人,因而放弃了上学,陆陆续续出门打工。 她曾经一天打二份工,那是赚钱最多的时候,但心里特别煎熬,总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做的,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跟行尸走肉一样。」她说。 直到2009年,她到了北京工友之家。「我当时觉得我找到了,这就是我想要做的。我终于找到了!就是那种感觉。」即便是七年之后的现在,吴利珠说到这里还是会重重点一下头。她在那里学习了半年后,进入其下设专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服务的同心实验学校,担任校长助理。 命运的齿轮「咔嗒」一声,切入另一条轨道。吴利珠没想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的自己竟从此一猛子扎进了教育事业。 家人不赞同 村人不支持 创办图书室之前,吴利珠先在览表学校初中部做了两个月的志愿支教。 在吴校长的记忆里,吴利珠「很不简单」:「她对学生思想教育这一块很不错,学生都愿意跟她反应一些心里的问题。」印象最深刻的是常常看到吴利珠在下课时间和那些不想读书的学生们聊天、交流。 吴绍创那时读初二,他觉得吴利珠很「神奇」:「珠姐改变了我们对老师的印象,开放,真的是超级开放。」他说,吴利珠常在班会课上做「案例分享」,把自己出门打工的经历讲述给学生们听。 「想让他们知道真正打工是什么样子,不是像他们想象中那么好的。」吴利珠说。 一边上课,一边筹划起了图书室。吴校长带头支持,将学校置换出的几套桌椅送给吴利珠。 政教处主任吴木金把她的故事写出来,贴到朋友圈和「览表贴吧」去,号召大家帮忙。 同村人吴飞鸿在微信群里听说了这件事,主动和吴利珠聊起来,并最终赞助图书室第一年的房租:「我也是初中毕业出来(打工)的。当时可能也是和大环境有关,年少无知,觉得(读书)也没多大作用,还不如闯一下。」吴飞鸿说,见过了外面的世界,能再回头来给村里面做点事,尤其是文化教育方面的,值得支持。 但是,阻力却更多。首先反对的就是家人:「因为没钱赚呐。我奶奶那时候经常骂我姐的,又不赚钱,做这个干什么?」小妹吴丽媚回忆说,又补一句:「我们这边,女孩子挣钱也是要寄回家的,要留着盖房子的。就看谁家房子盖得好,谁家就有面子。」吴利珠的父母都不同意。 村里人质疑的理由恰恰相反:不赚钱,谁信?「我们这里思想落后嘛。就觉得这地方就算你开一个图书室又怎样,肯定没人去。那些阿嬷其实讲话也挺那个的,她们对这个图书室还是有误会,说她办这个事情,肯定是为了有钱赚。」学生蛋蛋说起自家亲戚当时的态度,有点不好意思。 不顾众人反对 执意开办图书室 那时候,村里孩子的休闲活动是到河边玩耍、在家看电视或去地下的电子游戏厅,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则喜欢手机游戏。 学生吴绍创总结说,当时村里人的想法就是觉得吴利珠很奇怪:「因为图书馆第一要钱;第二,这种地方不可能有一个图书馆;第三,一个女人办的。而且她又没钱又没势力,不可能办成一个公益性的机构。」 吴利珠浑然不在意。她14岁出门,18岁就不顾父母反对闯遍北上广。「他们说这里没人要看书,我说你不看,但你怎么知道别人也不看?」她理直气壮。 众人观望中,图书馆终究是开了。学生们支持她,帮她打扫卫生、刷墙布置。一个叫吴晓芳的小姑娘担心有人来图书室看书要喝水,没水壶,回家就跟在外打工的父亲打了电话,第二天就买了一堆生活用品送来。提起这件事,吴利珠至今还很感动。可她自己是不肯要钱的,怕别人说图书室「不纯」。 开是开了,却没人来。「之前有小孩过来,父母都把他带回去,不准他过来。」学生「零点」说。「点点家族」是吴利珠发展的图书室管理团队,成员起初都是吴利珠在览表学校时教过的学生。零点说,自己的昵称意味着「好的开始」。 「点点」们的确为图书室带来好的开始。他们联合制定图书室的使用规则,在学校不遗余力的跟同学宣传图书室,还积极邀请他们的堂弟表妹、七大姑八大姨来图书馆参观捧场。渐渐的,村民们看真的不收钱,小孩子去了图书室也就不会再到河边玩耍,安全许多,也开始放下心来。 吴利珠开始举办活动。端午包粽子,画趣味彩蛋,还邀请在村里的爸爸妈妈们一起来上「亲子课」、做游戏。 清明期间的故事会,吴利珠用图书室的藏书《象老爹》讲述关于生命教育的故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续写,让她对孩子的写作能力、想象力惊喜不已。 她甚至有了一个新计划:要多让孩子们续写故事、讲故事,然后自己画画。「以后我们就自己出绘本,让我们农村孩子讲自己的故事。」 发动村民 希望改变教育观 周六晚饭过后,吴利珠交代林楚玲去图书室放电影,自己则骑上小摩托去村委会主任家。林楚玲是吴利珠的远房表妹,也是图书室现在的帮手,吴利珠每个月给她1,800元工资,还包她吃住——都在自己家。一个卧室,小妹和林楚玲睡床,她睡沙发。 7月,有新同事姜瑞要来。吴利珠很期待,但第一件事是得把这俩人工资解决了。她计划众筹。她打算拉个微信群,从村里加一百个人,每人每月月底拿出50元,平时不需要聊天,但是图书室做了什么都会在群里交代。 「让大家看到我们在做的,告诉他们我们会这样一路做下去,有什么疑虑我们也可以随时解答。同样是筹到钱,但是我们这个除了筹钱,还能连接。」吴利珠的小算盘打得好。 「连接什么?」 「连接人。连接的意义很好啊,你可能得到很多新想法。」 「村里面有多少人愿意参与?」 「至少10个。」 「那剩下90%的人呢?」 「他们找认识的人,滚雪球一样的。而且这些人一定要认同,不认同他也不会干的,认同他也愿意跟我聊天,我觉得这样是很好的模式。」 底气来源于实践。图书室房租到期,要交第三年租金的时候,吴利珠就试验过滚雪球筹钱。 2016年6月11日晚,她在朋友圈发:「虽然不知道能不能筹到2,500元的房租,但我还是想试一下……这一次希望由村民大家来参与。无论捐多少,只是希望你们来参与。」隔天下午,她就晒了微信红包记录和零钱余额:2,651.98元。 村民由不看好 到支持图书室 最初给她捐水壶的吴晓芳说,这是因为图书室越办越好:「真的,没有这么好的。现在也很多人支持,一些父母以前都不怎么看好。不赚钱呀,自己都养不起还弄什么图书室,我妈刚开始这样说。现在也挺支持的。」 吴利珠则说日久见人心:「他们看到外面寄来书,就会问:哇!这么多书,谁寄的? 我说朋友啊,全国各地都有。他们觉得外面人都能帮忙,本村的为什么不能帮,很多人就触动了。」 陈佳盛是吴利珠在工友之家的学弟。2015年六月,他来到图书室实习,印象最深就是吴利珠办的「妈妈班」。 他说,村里的妇女普遍文化比较低,所以他教的也是最基础的认识文字,从拼音开始,每周一、三、五和周日晚8时上课,教一个小时,一晚上能教十几个字。「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那些妈妈特别热情,有人7时多就来等了。」陈佳盛说,妈妈们有时候也会带着几个小孩过来,让他们在一边看书。 这也是吴利珠的另一个计划,给妈妈上课,妈妈的一些想法就能体现出来,直接影响到小孩。 最近她又有一个计划, 吴利珠希望能把人聚集起来,改变村里不重教育的观念。「改变观念,家长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力,所以要从家长入手。」她说,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学,她又在村里发起助学金项目,发动本村人「认领」学生进行捐助。从2015年过年之前开始,至2016年7月,已经有9个孩子成功被认捐。 她期待培养出一批像「点点」们一样愿意读书,认同图书室,进而也认同家乡的孩子:「我知道他们无论以后学习也好,工作也好,他们会在外面。但是我希望他们至少对家乡有认同感,而不是觉得家乡很糟糕,格格不入。我觉得可以从学生做起,(让他们知道)它是你的家乡,你要为你的家乡做点事情。」她说,最初一批十几个「点点」当中,有2个初中毕业后去上了技校,7个读了高中,还有2个刚刚考上大学。 乡村图书室 何以为继? 对吴利珠来说,如果要给「日久见人心」后面加半句,大概会是「四处欠人钱」。 2016年初,她去北京参加培训,顺道去看望「工友之家」的创办者之一王德志。「我想问她情况怎么样,她说这好那好的,什么都好。我说有钱吗,她说没钱。」王德志在电话里无奈的笑。他担心图书室现在的模式无法持续经营。 回乡两年半,吴利珠已经欠了近十万元,信用卡都是划了这张还那张。这也是大妹至今与吴利珠不和的原因:「我们家本来就不是富裕的家庭。……你说我们家里要是轻松一点,我哪里会反对她?那是她的梦想,我怎么可能阻止她。(但)还是会遇到现实的问题啊。」 吴利珠有自己的理:「(债主)我有跟他们讲,如果你需要钱你告诉我,我可以拆东墙补西墙。反正我是没钱的,你借给我钱的时候要有心理准备,我不知道借到猴年马月,而且还有可能忘掉。但你要用的时候一定告诉我,我可以从别的地方借来还你。」 2016年,她主动申请广东省春桃慈善基金会「桥畔计划」。该计划于每年4月举行评审会,选出25家左右初创期教育公益组织,给予每年最高6万元的非限定经费支持。吴利珠拿到了5万元。 春桃基金会负责人Doris说,选择她,不是因为项目书写得有多好,而是看中她的人:「她在做的这个公益项目,你不给钱,她都会做。失败多少次,都会坚持做下来。我们也看中她整合资源的能力,包括调动高校的志愿者去她那里支教,发动村里妈妈的参与,自己去NGO参加活动和培训,在寻求支持方面她也会跟不同方联系。」 基金会的资助暂时只有一年。未来的钱从何处来,吴利珠暂时还没去想。她说自己一直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人。零点说,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办成,无论别人支持还是不支持。他最佩服珠姐这一点,却又忍不住加一句:「但是有时候不考虑后果,没想到后果就去做了。」 新同事姜瑞则说,图书室只是一个载体:「既然在村里,村里的事就远远不止这些,会有越来越多的事情出来,需要解决。我们能做到多少,也是看我们能做到哪一步。」 吴利珠的故事非常感人,感人在她做公益项目,你不给她钱,她都会做。不是因为她有钱,而是因为她希望村里的孩子们能够有个光明的心理状态和未来。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她懂得寻找帮助和支持。失败多少次,都会坚持做下来。 一个小学三年级学历的打工女孩返乡创立图书室造福家乡子弟,希望孩子多读点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不仅关系着这些农村孩子的命运,还影响着他们对将来子孙后代的教育问题。 教育是民族的百年大计,丝毫马虎不得。吴利珠需要支持,中华民族需要吴利珠精神。△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6/8/12/6400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几管齐下 政治局决议搬迁毛纪念堂(图)
1. 几管齐下 政治局决议搬迁毛纪念堂(图) (531,961次)

轻判无期 郭伯雄惊曝江的罕见罪行(多图)
2. 轻判无期 郭伯雄惊曝江的罕见罪行(多图) (521,080次)

民主国家为何容不下中国,容得下中共(上)(多图)
3. 民主国家为何容不下中国,容得下中共(上)(多图) (508,963次)

武警部队频闹鬼 老江忙抄地藏经(图)
4. 武警部队频闹鬼 老江忙抄地藏经(图) (493,581次)

逃命奇闻!土总统离死亡就差几分钟(多图)
5. 逃命奇闻!土总统离死亡就差几分钟(多图) (485,228次)

吓死三呆婊!关键时刻 王岐山绝不会撂挑子(多图)
6. 吓死三呆婊!关键时刻 王岐山绝不会撂挑子(多图) (478,738次)

一个让科学家研究不透的体操名将(多图/视频)
7. 一个让科学家研究不透的体操名将(多图/视频) (301,612次)

与张德江联手 曾庆红终于跳到前台(多图)
8. 与张德江联手 曾庆红终于跳到前台(多图) (255,382次)

习近平义无反顾 江泽民死到临头(多图)
9. 习近平义无反顾 江泽民死到临头(多图) (245,645次)

纽约DC同开尸花 预兆世界灾难将临(图)
10. 纽约DC同开尸花 预兆世界灾难将临(图) (238,074次)

科学家大惊!银河系气体晕竟不是静止的(图)
11. 科学家大惊!银河系气体晕竟不是静止的(图) (215,822次)

最年轻星体为何在宇宙荒芜地冒出来(图)
12. 最年轻星体为何在宇宙荒芜地冒出来(图) (210,439次)

儿子爆料贾甲受中共脑控被迫回国(多图)
13. 儿子爆料贾甲受中共脑控被迫回国(多图) (193,306次)

哈勃遥望深空 竟看到蟹状星云的
14. 哈勃遥望深空 竟看到蟹状星云的"心跳" (多图) (189,013次)

最先进望远镜 使人类开始了解宇宙(多图)
15. 最先进望远镜 使人类开始了解宇宙(多图) (180,388次)

习落下一棋子 江系上下全都疯狂(多图)
16. 习落下一棋子 江系上下全都疯狂(多图) (133,590次)

!印尼用这办法透露老江真实现状(多图)
17. !印尼用这办法透露老江真实现状(多图) (125,540次)

习这一霸气名词定性 猛搧
18. 习这一霸气名词定性 猛搧"伟光正"(多图) (125,348次)

韩春雨半夜遭咒骂 新京报火上浇油(图)
19. 韩春雨半夜遭咒骂 新京报火上浇油(图) (113,537次)

意大利沉不住气了,急返中国市场(多图)
20. 意大利沉不住气了,急返中国市场(多图) (107,476次)

香港虎口拔牙 看哪个敢拿出钳子(多图)
21. 香港虎口拔牙 看哪个敢拿出钳子(多图) (104,297次)

二次毁约 拒绝好运 舞蹈大赛移师台北(多图)
22. 二次毁约 拒绝好运 舞蹈大赛移师台北(多图) (103,898次)

23. 人民报Paypal捐款使用新帐号 (93,640次)

蒋介石最信任的命理大师袁树珊(图)
24. 蒋介石最信任的命理大师袁树珊(图) (93,528次)

另外空间我姐夫戴着镣铐(图)
25. 另外空间我姐夫戴着镣铐(图) (62,976次)

隧道内帮瓜农捡西瓜 女子被网友按赞(图)
26. 隧道内帮瓜农捡西瓜 女子被网友按赞(图) (49,004次)

为捡10元将人打伤 反赔2.6万元(图)
27. 为捡10元将人打伤 反赔2.6万元(图) (48,667次)

国画大师许麟庐21亿遗产 判归遗孀(图)
28. 国画大师许麟庐21亿遗产 判归遗孀(图) (48,300次)

千年一遇数学家的命 握在梦中女神手里(图)
29. 千年一遇数学家的命 握在梦中女神手里(图) (48,165次)

青岛被偷改志愿高考生 终被录取(图)
30. 青岛被偷改志愿高考生 终被录取(图) (47,839次)

40余名华裔青少年 白水
31. 40余名华裔青少年 白水"礼敬字圣" (图) (47,562次)

大爷捡到皮包3次返回现场寻人 失主含泪鞠躬(图)
32. 大爷捡到皮包3次返回现场寻人 失主含泪鞠躬(图) (47,363次)

寿宴上做公益 八旬老人捐265万元(图)
33. 寿宴上做公益 八旬老人捐265万元(图) (47,123次)

煤炭里发现3亿年前的齿轮(图)
34. 煤炭里发现3亿年前的齿轮(图) (47,031次)

历时十年古希腊
35. 历时十年古希腊"计算机"终于被破解(图) (46,772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