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新年话传统舌尖上的手作工艺(多图)
 
——专题︰猴年勿忘文化遗产
 
2016年2月6日发表
 
张忠强糕点模具藏品展。
张忠强和他收藏的模具。
葫芦──福禄。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特约记者子慧报导)近期,媒体报导了一些中国恢复传统文化的暖新闻。让人们惊叹在民间还散落着一些保持着传统思想善念善行的人。说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那就要全方位的复兴。 例如,2015年12月1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93号院博物馆开幕展出的「张忠强糕点模具藏品展」,张忠强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泥彩塑第五代传人、糕点模具收藏家。张忠强的糕点模具精品,涵盖中国各大传统节日的糕点类型。 小的时候,每逢大年三十,家里都要拿出保存的糕饼模具来做糕点。那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 张忠强糕点模具藏品展览说,糕点模具对木材的要求非常高,一定要没有虫蛀,不变形,干燥若干年之后的板材再次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不管是从起稿、雕刻还是用刀法,一定是精心雕刻,精心设计,表现吉祥、祥和、团圆、兴旺的寓意。糕点模具的材料有几种是上好的,杜梨木、核桃木,也有用枣木、白松、柞木、榉木的。 模具内的刻花也有讲究,不同的吉庆寓意雕刻不同的图案。模具上的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为题材的花卉纹饰寓意对高洁品行的追求;福、禄、寿、喜的文字纹饰寓意美好的祝福之意;龙、兔、猴、麒麟、蝙蝠等瑞兽纹饰则有避凶祈祥之意。据了解,糕点模具发明于民间,提升于宫廷之间,现在很多博物馆里,包括故宫博物院里,也有当年制作糕点的模具。 一件普通的模具成品的制成,必须由许多手工艺人经过设计、胎胚、作地、光漆、画印、雕刻、烘烤等大致十余道大的工序方能完成,所需时间至少一个星期。稍微高档和精细的雕漆艺术品,则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模具雕刻所需工具有三套之多,每套七、八百把刀具,共计两千多件。制作模具的刀法工艺有六种︰刮、刨、凿、切、剔、刻。 中国的很多传统工艺过去没人关注,几乎失传,有些已经失传,现在正在恢复。那么其它国家呢?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民族,有那么多的古老传统,也得要恢复啊。 糕点模具俗称饼印,是生产糕点的制作工具。在历史悠久的传统糕点文化中,木模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曾经是老糕点店必备的用品。温润的木头上雕刻着花草、瓜果、 龙凤……各种各样美丽的纹饰,通过反复压印、敲打、覆膜等,一个个刻上各式精美图案的糕点, 典雅美丽,犹如小巧精致的艺术品。 中国传统的模具,它传载了几百年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从80年代末期到现在,张忠强收藏的糕点模具高达2000多块,其中大部份糕点模具是清代的。他表示对于糕点模具的收藏,年代感和历史感特别重要,中国辽阔的地域决定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模具截然不同的风格,收藏时需要根据模具的存世量来综合判断它的价值。 另外,他还表示「年代久远的糕点模具已经上升到文化符号的高度,这个就是传统木制糕点模具的魅力所在,它是家乡味道的痕迹,也是家乡的文化符号。木制的糕点模具承载的不仅是食物,而是当地文化习俗的延续。」 「现在很多收藏糕点模具的年轻人,他们收集起来并不是做糕点,而是做家中的饰物,很有意思。甚至是做其它的用途。比如说,放在起居室门口放钥匙、名片、首饰等,所以它多元化了。还有,我有做茶室的朋友用它来做茶托,非常有创意,就是传统的糕点模,今天不仅用来做糕点,它多元了、个性化了,所以,这样就赋予它一个新的审美。今天再重新认识它重新看它的时候才觉得,我们的老手艺人制作的东西,当年是受用的,今天同样受用。」张忠强说。 好的作品一定有它独特的生命力,我们需要等待它价值的回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承载着中华大地几千年「家文化」的糕点模具,必定会找回属于它的社会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回归。 张忠强表示,好的糕点模具,外观造型尤其重要,并详细讲解了一件葫芦糕点模的花纹雕刻。葫芦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造型,八仙法器之一,寓意福禄,从雕刻工艺到造型、花样、刀法都非常讲究,尤其是半月牙儿,这么精细的雕刻,而且是这么简单原始的工艺,非常不易,在当年,一定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模具内的刻花也有讲究,不同的吉庆寓意雕刻不同的图案。各地还有符合地方特色的模具形制和纹样,以此制作当地的节日糕点。不同节日,人们会采用刻有不同纹样、造型各异的模具制作糕点。模具上的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为题材的花卉纹饰寓意对高洁品行的追求;福、禄、寿、喜的文字纹饰寓意美好的祝福之意;龙、兔、猴、麒麟、蝙蝠等瑞兽纹饰则有避凶祁祥之意。模具的造形和题材受各地民俗和地域影响。南方地区饼模多体积小巧、造形多样;中部地区多体积偏大、造形单一,以圆为主。 张忠强介绍说,南方杂木糕点模这件作品用的是南方当地的一种杂木,它的特点是经过上色,北方糕点模是不上色的,这种类型的作品主要以江西、福建为主,木质相对比较轻。另外,除了材质差异以外,不同花纹和图样的糕点模具寓意也不同。 元宝喜字饼

元宝喜字饼。

元宝喜字饼是过年时孩子们的最爱,大人们通过自己一年辛勤的劳动得到了丰收和喜悦,但是也有辛酸的时候,所以过年做喜字饼,企盼新的一年更加富足。 大金鱼 在张忠强看来,「大金鱼这件作品的雕刻非常讲究,虽然大金鱼的题材制作年代比较晚,但是它很唯美,很漂亮,这件作品线条很优雅、优美,而且每一刀每一笔划都恰到好处,它的背面虽然在加工过程中显得随意,但就是这样的随意、古朴,更能显示出当年民间艺人的用心。」 连年有余

连年有余。

「这个造型是齐鲁山东一带最著名的造型,过年时、结婚迎亲时蒸很多面饽饽,不放馅儿。用于迎亲、接新娘,寓意生活富足,连年有余。旁边的造型也是一个元宝,但是内部雕刻的是一朵荷花,中心是莲蓬的图案,寓意多子,这也是传统民俗文化里的概念。」 八卦糕点模 「这个八卦糕点模很有特点,是一个道教题材的模子,这种模子非常少。传统民间艺人雕刻模具是这样,取材后无论什么材质先打一个外形的大坯,然后画样挖槽,花纹的内容并没有事先画好,而是已经在大脑中成型的。只有在某一个新的内容雕刻的时候才画稿,刻熟练之后就不画稿了。」 在采访中,张忠强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庭会选择木制的糕点模,传统的材料、传统的雕刻手法、传统的技艺留存,今天再重新认识它,重新看它的时候才会觉得,我们的老手艺人制作的东西,当年是受用的,今天同样受用。」 舌尖上的传统花馍

花馍,又叫面花、礼馍,是流行在关中地区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礼馍,以加工精巧、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寓意深长而著称,被誉为蒸出来的「可以食用的民间艺术品」。 花馍是汉族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在我国西部,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风俗和技艺。陕西陕西渭南,面花的种类,可分为祝寿、婚庆、节日、过岁、丧礼、礼品等几种。花色主要采用红、绿、兰、黄、紫、黑等六色。合阳县面花久负盛名,被列为「秦艺六绝」之一。花馍在合阳又叫「面花」、「花馒头」,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风俗礼馍,也是艺术性极高的民间艺术品。 陕西花馍 陕西渭南,面花的种类,可分为祝寿、婚庆、节日、过岁、丧礼、礼品等几种。花色主要采用红、绿、兰、黄、紫、黑等六色。合阳县面花久负盛名,被列为「秦艺六绝」之一。 花馍在合阳又叫「面花」、「花馒头」,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风俗礼馍,也是艺术性极高的民间艺术品。每当民间四时八节、生婚寿葬、红白喜事,花馍都成为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花馍这东西既是平常难得吃上的节日食品,又是风俗信仰的象征物,是农村群众礼尚往来、寄予厚望、抒发情感的媒介。 山西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包括︰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所用的工具包括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闻喜花馍的制作工艺有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成形和着色等。做出一个闻喜花馍,至少需4到5天,需要9大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手工揉捏而成。闻喜花馍的制作原料以北垣面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辅料,使用北垣面粉和北垣水制作的闻喜花馍是最正宗的。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分享:
 
人气:213,42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