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从台湾故宫为雍正继位正名说起(图)
 
黎梓
 

因勤政过劳而暴卒的雍正帝
【人民报消息】康熙和乾隆时代,史称「康乾盛世」。而衔接这两个盛世的是大清世宗宪皇帝雍正。他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12月13日,死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8日。

雍正帝姓爱新觉罗,名胤祯,是康熙帝(清圣祖玄烨)35个皇子中的第四子,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根据正史的记载,雍正是因为工作过劳而暴卒的。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中的泰陵。

雍正四十五岁即位,清朝官方史记说,清康熙六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初七冬(1722年12月14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患病,两天后,十一月初九,皇四子胤祯奉命代康熙于「冬至」在天坛祭天。农历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病亡前,胤祯并不在场,只有七位皇子赶至病榻前。康熙驾崩时,由九门提督、卫戍京师的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隆科多宣诏,传位皇四子胤祯。隆科多是胤祯的亲舅舅,于是其他皇子大为不满,认为其中有诈,于是野史到处风行。

中国古代都笃信「皇权神授」。根据展出的《大清世宗宪皇帝本纪》描述,雍正母亲怀孕时曾「梦月入怀,华彩四照」,出生时亦出现种种祥瑞征象。文中谈到雍正长相「仪容奇伟,高挺鼻子、身材修长、双耳丰垂、声音洪亮、目光明亮有神」 。

野史传说最多的,包括篡改康熙遗诏、为了巩固皇权六亲不认、个性阴险狠毒等。民间流传最多的是雍正施展少林轻功,从紫禁城干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方取得康熙遗诏,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其实真正炼功的人都知道,不重德是决不会出功的,能出功的人一定是重德之人,练少林轻功也必须重德。一个想篡位的人怎么能施展得了功夫呢? 事实上,把储君名单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的先例,始于雍正,而非康熙。为了避免下一代骨肉争位相残,雍正建立了秘密建储制,继位者名单密封在金匣里,藏在这块匾额后方。

10月8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以事实为近300年来被歪曲的一代中国皇帝雍正正名,这大展也是为证明真实的历史而为的。

在此次大展中,有一件《康熙遗诏》汉文本,可看到遗诏上清楚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位。」这对恢复历史的真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间的不经考证的传闻,一直流传如今,尤其是近代电影和现代电视剧的出现,更是以讹传讹至家喻户晓。

实际上,说雍正篡改康熙遗诏是破绽百出的。首先,大陆电视剧中所说的,雍正将康熙遗诏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而夺得皇位,是无稽之谈。清朝时没有中文简体字,简体字是马列子孙中国共产党为了切断中华民族与神传文化和祖宗的连系,在非法建政后故意造出来的。简体字传位「于」在中文正体字中是传位「于」。这个字一改动,整个电视剧就演不下去了。

其次,清朝宫廷事务一般用满文,康熙的遗诏有满文和汉文两种版本。假设雍正提前二百多年使用了中国共产党发明的简体字,把「十」上面加一横、下面加一勾,改成「于」,那满文遗诏如何修改呢?而且遗诏要密藏,不到皇帝驾崩是不让任何人知道的,因为这关系着江山社稷的大事。

另外,清朝文档对皇子素以「皇四子」或「皇十四子」称谓,亦非称呼「四皇子」或「四子」。一字之差和称呼位置的颠倒,在现代人看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在中国古代可是个破坏祖宗规矩的天大的事。

此次「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可以看到遗留下的雍正手书,雍正45岁登基,在位13年期间,勤于理政、肃贪养廉且国库充盈。雍正常夜间挑灯批谕奏折,此次展出的每折朱批中,少则数十字,多则千字,洋洋洒洒,全是亲笔批示,令人钦佩。批文中可看到他惩治贪官,廉政爱民,赏罚分明。正史记载雍正是因为勤政过劳而暴卒的,在其亲笔批谕的奏折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以雍正为题材的影剧中,并没有人着墨于雍正对不同宗教的宽容态度,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13页行乐图中,可以看出他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和对其它不同宗教的接受。图中描绘雍正穿着喇嘛装、道士服、渔夫装、化身村民耕种,或是头戴假发扮成欧洲贵族服装去打猎等场景。

60年来,共产党一直宣传帝王将相是封建的东西,是坏东西,当人们知道雍正多则千字的亲笔批示,会不会想到毛泽东的批示──画的一个圈呢?毛的这个批示连身边的警卫局长汪东兴都不知所云,还要跑去找周恩来求救。毛泽东都在忙些什么?玩权术和搞女人。

一个甲子,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被中共抹黑的不堪入目,此次台湾故宫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为雍正帝正了名,这是中华民族真实历史被恢复的开始。当真实的历史全面展开的时候,当炎黄子孙恍然大悟自己被中共欺骗的极惨时,那就是马列子孙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无立锥之地的时候,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开端。

当真相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唯一要做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睁开眼。△

(人民报首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9/10/10/5126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蒋介石何以失去大陆?国防部尽是匪谍(多图)
1. 蒋介石何以失去大陆?国防部尽是匪谍(多图) (119,226次)

2. 【禁片禁歌】中国之魂 - 不朽的光荣 (视频) (94,404次)

精彩变调《今天是国殇日》(视频)
3. 精彩变调《今天是国殇日》(视频) (68,430次)

中共白宫升旗死折腾 “卡壳”异象历史空前(多图/视频)
4. 中共白宫升旗死折腾 “卡壳”异象历史空前(多图/视频) (60,393次)

这新闻意味着什么──神韵明春将光临香港(图)
5. 这新闻意味着什么──神韵明春将光临香港(图) (60,092次)

中共“国庆” 60周年 回头看禁片(图/视频)
6. 中共“国庆” 60周年 回头看禁片(图/视频) (54,210次)

7. 破网集锦和使用Skype的安全方法 (52,823次)

“十一”曝惊天内幕  中共已经完结(多图)
8. “十一”曝惊天内幕 中共已经完结(多图) (51,734次)

9. 小笑话:CCTV《实话实说》停播的原因 (51,665次)

从陪睡到将军!宋祖英20年春晚大回顾(多图)
10. 从陪睡到将军!宋祖英20年春晚大回顾(多图) (50,339次)

11. “十一”前夕 多伦多电影节上映《毛的最后舞者》(视频) (47,120次)

四川怪事:蛇有脚还有爪子(图)
12. 四川怪事:蛇有脚还有爪子(图) (45,503次)

江氏三个代表(女)亮相天安门(多图)
13. 江氏三个代表(女)亮相天安门(多图) (44,340次)

14. “十一”阅兵 江要暗杀胡锦涛 (43,403次)

周永康正在步黄菊后尘(多图)
15. 周永康正在步黄菊后尘(多图) (42,218次)

这个镜头一出…中共没戏了(多图)
16. 这个镜头一出…中共没戏了(多图) (41,168次)

17. 这种“内幕”都敢出来?!江应该亲自把关 (40,857次)

18. 动态网推出新测试版6.89U 下载链接在此 (39,793次)

李长春介入赵本山病情报导(多图)
19. 李长春介入赵本山病情报导(多图) (39,419次)

一个毛骨悚然的通知出现在新华网(多图)
20. 一个毛骨悚然的通知出现在新华网(多图) (38,832次)

毛家人对毛新宇晋升少将传闻的反应(多图)
21. 毛家人对毛新宇晋升少将传闻的反应(多图) (38,139次)

极富创意!老江制作的身份证曝光(多图)
22. 极富创意!老江制作的身份证曝光(多图) (38,091次)

殃视咋办!赵本山脑动脉破裂住院(多图)
23. 殃视咋办!赵本山脑动脉破裂住院(多图) (37,689次)

升旗三折腾!白宫旁中共官员个个脸绿(图)
24. 升旗三折腾!白宫旁中共官员个个脸绿(图) (37,557次)

卖拐的赵本山把拐忽悠给了自己(图)
25. 卖拐的赵本山把拐忽悠给了自己(图) (37,385次)

黑色幽默:十一阅兵大爆黑马 胡锦涛接班人曝光(图)
26. 黑色幽默:十一阅兵大爆黑马 胡锦涛接班人曝光(图) (36,417次)

27. 京华时报对赵本山的这句报道多余(图) (36,010次)

28. 中组部理直气壮泄密的原因 (35,961次)

一张图片的小小角落引出个恐怖新闻(多图)
29. 一张图片的小小角落引出个恐怖新闻(多图) (35,762次)

?!阅兵式这句口号我没听错吧(图)
30. ?!阅兵式这句口号我没听错吧(图) (35,522次)

锦州报头“天灭中共”  当局极度惊恐(图)
31. 锦州报头“天灭中共” 当局极度惊恐(图) (35,134次)

见花眼花!江泽民最爱哪种花(多图)
32. 见花眼花!江泽民最爱哪种花(多图) (34,770次)

强大压力下 26日
33. 强大压力下 26日"国庆"演练被迫取消(多图) (34,040次)

34. 一个非常惨烈的消息:江威震中南海的武器 (33,942次)

35. “国庆”前夕 北京大学生聚集抗议 警方镇压 (33,811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