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記住!問什麼可別問江澤民的親爹
江澤民沒有交代自己的家庭出身。在江澤民的傳記中,不惜筆墨寫了許多新四軍,江上青的事蹟,而唯獨沒有寫江澤民的生父江世俊,沒有寫江澤民的家庭出身。最後,有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提到江澤民之父是一般「職員」。 這個任職之職員,到底有多大?江澤民沒有交代清楚,傳記作者自然也無法寫清楚。 據《江澤民傳》說,江澤民之父江世俊,「其子女頗多」。多到多少?傳記作者沒有說清,成了「無數」,或者說到了數不清的程度。所以只好用「頗多」來表達。現在,只知道江澤民是老二,還有老五江澤寬尚存。另有一位姐姐江澤芬。「頗多」的其餘,都下落不明。 日汪統治時期,能夠生產「頗多」子女,而又過着非常優裕的生活。這樣的「職員」,說成是「一般」職員,這就說不過去了!再從江澤民的若干表現來分析和判斷。江澤民會彈拉跳唱,能歌善舞,還會京戲、越劇。等等。十八般武藝,幾乎樣樣全能。會彈鋼琴,說明他家裏有鋼琴。江澤民過的完全是公子哥,闊少爺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水平,在日汪統治時期,難道是一般「職員」所能達到的嗎?如果一個人,「頗多」子女,在日汪統治區能過上像江世俊這樣的富裕、優越的生活,恐怕只有相當高級的「職員」,才有可能;也就是說相當高級的,給日本人幹事的人才有可能過上這種很富裕的優越生活。當然,如果江世俊是多妻而「頗多子女」,那就更說明江世俊不一般,在那個年代,如果能夠娶上幾個小老婆,豈是「一般」職員所能做得到的? 江澤民說他十三歲時,過繼給他的叔父──江上青。過繼的理由,是他的叔父喜歡他,也是避免他叔父這一支斷了香火。這都是在他叔父死去之後的事。這種歷史顯然是編造的。 因爲江上青死時才二十八歲,他的寡嬸也不過二十多歲,孤身一人,還要撫養她自己的兩個女兒,她那裏還有餘力來供養公子哥式的江澤民?另外,當時日本人對佔領區控制非常嚴格,如果江上青是新四軍,當時江澤民的父親江世俊決不敢與江上青沾邊,更談不上把自己心愛的兒子往危難裏推。 江澤民對於自己的生父是極力迴避。據報載:江澤民盜用人民血汗一百五十萬元,給他家修了祖墳。江澤民回揚州去祭祖。報導大談江澤民的祖父如何如何,唯獨忌諱的就是不談他的父親怎麼樣。這豈不怪哉! 江澤民的學歷亦是魚目混珠。頭幾年,南京師範大學,發現江澤民在「中央大學」的成績單和供書證,就揭穿了他的學歷問題。抗戰時期正式中央大學,遷到四川重慶沙坪壩,是當時國內著名高等學府之一。江澤民就讀的不是重慶的中央大學,而是汪記的南京中央大學,根本與重慶中央大學沒有關係。 在當時,已經是二十多歲的江澤民,一直是在日本人的統治下過活。他究竟是甚麼思想狀態,至今還是一個「謎」。 而另一方面,孔孟之道是講「禮」,講「仁」,講究「忠恕」,講「仁政」。而江澤民渾身上下,從裏到外,根本沒有孔孟之道的味道,絲毫沒有孔孟之道的影子,而是充滿暴政和獨裁氣息,也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在中共黨內比江澤民資歷老,能力強的人多如牛毛,江澤民算老幾?江澤民之所以能夠爬到最高權力,既不是靠他的「革命」奮鬥經歷,也不是靠他有甚麼特殊才辯,更不是靠他對馬克思主義有甚麼真知灼見,而純是踩着「六.四」民衆的鮮血,加上他的「能歌會騙」撈到手的。這個欺騙,包括他隱瞞家庭出身,編造歷史,以及他善於溜鬚拍馬的本領。 凡是混入中共黨內的野心家、陰謀家、階級異已份子,大多都是隱瞞歷史,僞造歷史,欺騙黨,混入黨內。在他們的陰謀得逞之後,他們更是會千方百計爲自己的歷史塗脂抹粉。 江澤民對自己的歷史問題也是憂心沖沖。他到美國來訪問,不辭勞苦,兩次特地拜訪顧毓秀老先生,並不是他與顧老有何深交,而是爲了說明自己聽過顧老講微積分課。 實際上,顧老是在一九四六年秋才從四川回到上海。按年級推算,這時江澤民已經是大學四年級,根本不需要再學微積分。微積分在工科,是大學一、二年級學的課程。江澤民作秀拜望顧老,實際上就是爲了表明他是顧老的學生,他是正牌大學的學生,以掩蓋他是日汪的學生身份。 自江澤民當政以來,其卑劣人格從多方面體現出來。 在中國大陸他甚麼都要鎮壓,宗教信仰,他鎮壓;僅只是說幾句話,如要求平反「八九」民運,他要鎮壓;羣衆練練功,他要鎮壓;甚至北大學生要悼念被害的同學,他也要鎮壓。他幾乎成了鎮壓狂了。 江澤民甚至賣國求榮,大幹喪權辱國之事。1999年底,江澤民和俄羅斯祕密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俄全面勘分邊界條約》,至使圖們江出海口幾乎被徹底封死,吉林人民多年來盼望的開邊通海戰略計劃變成了一堆廢紙!並使得中俄歷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合法化。到目前爲止,江澤民已將至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讓出。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品格低劣的人,許多不明真相的人卻還在振興中華問題上對他報以「殷切」的希望。但這些人不明白的是,他們把希望寄託在了一個賣國賊、暴君身上!他們在希望什麼???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