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胡锦涛的家世与生涯
 
【人民报讯】第九届全国人大选出的跨世纪的国家领导人,可谓众望所归。其中现年55岁的胡锦涛当选国家副主席,是当选的领导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共和国历届国家副主席中最年轻的一位。曾有谣传说胡锦涛是“胡耀邦的亲戚”,又因他是大文人胡适的同乡,从而更加众说纷纭。我们特摘编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绩溪名人倍出

当天,新华社发稿介绍胡锦涛的简历:“胡锦涛,出生于1942年12月,安徽绩溪人……”,准确地说,绩溪应是胡锦涛的祖籍。

向上追溯到100多年前,胡锦涛的太祖父胡勇源就离开绩溪,来到江苏泰州经商。胡锦涛的父亲胡增玉,也在上海和泰州做生意。胡锦涛就在上海出生。据胡锦涛家乡的亲属介绍:锦涛的母亲解放前就去世了,胡锦涛小时在泰州大浦小学上学,中学在泰州中学读书,当时能考入清华大学是很不容易的。他小时候就很聪明,成绩一直很好,喜欢文体活动,大家都喜欢跟他一起玩。

山青水秀的绩溪县有一个龙川村,在龙川村有一个胡氏宗祠,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宣布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安徽的徽州地区,不仅有著名的山水——黄山、太平湖,历史上也出现不少著名人物,如宋代的著名理学家朱熹,宋代农民领袖方腊,清代新安学派代表人物戴震,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而徽商、徽派、徽墨、徽菜,更是家喻户晓。仅绩溪一个小县,近代涌现出许多名人,如以徽墨闻名的胡开文,以徽商闻名的胡雪岩,烹调徽菜的绩溪厨师遍布全世界,而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胡适,也是现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此胡并非彼胡

以往,人们一谈到绩溪,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胡适,而今天人们一谈到胡锦涛,也会联想到胡锦涛与胡适是不是一个胡?

据当地绩溪中学的徐子超先生介绍,他一直对胡适家谱有研究。绩溪胡姓是个大姓,一共有三个胡,胡适家的胡是“李改胡”,来源于后唐时期,唐昭宗落难,逃于兵荒马乱,其子被奶妈带走,奶妈丈夫姓胡,为隐姓埋名避兵乱,帮李姓改为胡姓,先逃至徽州婺源(现属江西省),后从婺源迁至绩溪,胡适在与《胡适口述自传》作者唐德刚讲话时,也承认了自己是唐朝皇帝李姓的后裔,胡适的老家在绩溪县西北方向38公里处的上庄镇,他与胡开文、胡雪岩是一个胡。绩溪县城中还有金紫胡,原为宋朝光禄大夫的后代,相传尧时来此定居。胡锦涛家又是一个胡,因其家乡在绩溪县东南方18公里的大坑口村,所以我们又称胡适家的胡为北湖,胡锦涛家的胡为南胡。因李改胡原不姓胡,绩溪人又称之假胡,其它胡为真胡。南胡北胡之间有个山岭,山不在高,但它却是长江和新安江的分水岭,胡适的北胡属长江流域,胡锦涛的南胡属新安江流域。

胡锦涛家乡瀛州乡党委书记鲁文说:前不久,我出差到江苏无锡市,有人谣传说胡锦涛是胡乔木的儿子,还有人说胡锦涛是胡耀邦的亲戚,所以胡耀邦把他提到团中央去,这纯属无稽之谈。

从政不是初衷

胡锦涛和同龄人相比,算得上是个幸运儿。这位清华高材生在读书时,做的是“水电专家”梦。他对人谈起他的经历时,总说:“从政并非初衷。”

“文化大革命”的前一年,也就是196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他被留校当上了政治辅导员,并从事一些科技工作。 Muzi.com

第二年,“文革”爆发,他作为学生中为数不多的党员被批斗,而后成了一名“逍遥派”,1968年,他被分到甘肃——中国西北贫困省份之一,出任水电部四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技术工作没干几天,他就当上了秘书和机关党总支副书记,成了党务干部。

1974年他被调甘肃省建设委员会工作,先是当秘书,后来当上了设计管理处副处长。1980年,他被破格任命为甘肃省建委副主任,而后又来到北京,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从党校培训班毕业后不久,正值共青团十一大召开,胡锦涛和王兆国等一起被选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兆国出任第一书记,胡锦涛获任第二书记。

胡锦涛很尊重别人,总是虚心听取同志意见,很能团结人,所以他到团中央不久,便在机关里有很高的威信。比如当时正搞“机构改革”,有一个方案是团中央的大学部和少年部合并,胡锦涛听到一些反对的声音,他又认真听取意见,感到中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和大学生是不同的,最后保留了团中央的少年部直到今天。

实干稳健作风

实干,不图虚名,是胡锦涛的一贯作风。

1988年底,一则消息从北京传出:中共中央任命胡锦涛为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职务。

当时,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胡锦涛算得上是“受命于危难之时”。记得1985年他被免去团中央第一书记,到中国大西南最贫困的贵州省任省委书记时,年龄才42岁。3年后,贵州的工作刚有点起色,胡锦涛在1988年8月举行的贵州省党代会上,再被选为省委书记,中央一纸调令,他又到世界屋脊西藏上任去了。

1985年他一接到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调令,曾表示要长期留在贵州工作。

到1987年底,他用了两年时间,跑遍了贵州86个县、市、区。谈起贵州,胡锦涛如数家珍。

不愿宣传自己

作为一个高级领导,胡锦涛善于做人的工作,善于处理复杂的矛盾。在工作中,既有原则坚定性,又有策略性。

他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多年来,他不太愿宣传自己。对新闻界,他很少接受记者来访。他认为,工作要扎扎实实干,但宣传要减少到最低点。不恰当的报道,只能加速他这样年轻的省委书记的垮台。当省委书记时,他到北京开会,也一再提醒记者,不要对他的活动进行报道,“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在领导条件方面,他认为当好省委书记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追求,是一个脚踏实地、不图虚名的人;一个和群众心心相连的人;发扬民主,又在关键时刻能够决断的人;热爱生活的人。

对于热爱生活,胡锦涛特别解释说:那就是对事业的责任感,对友谊的忠诚,爱运动,爱文艺,爱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他酷爱文艺,对电影、戏剧、小说如痴如醉;他爱生活,他常常是舞场上的“白马王子”,但他只会跳三步、四步;常常引吭高歌,使人倾倒…… 。

像许多省、部级领导那样,胡锦涛到贵州、西藏赴任时,并未携带家眷前往。他的夫人原来也和胡锦涛一样在共青团中央工作,胡锦涛到任后,为了避嫌,她从中国青年旅行社(属共青团系统)调到北京的建设委员会工作。胡锦涛与夫人是大学时的同学,他们相处多年,现有一子一女。

据《名人传记》田柏星文 摘自目子网论坛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10/593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1.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全文实录 (71,500次)

2. 李洪志先生和他所倡导的“真善忍” (43,576次)

3. 推荐李洪志先生获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信 (42,639次)

4. 一九八九年江泽民上台前后纪实 (42,385次)

电视图片:江泽民怒斥记者原形毕露
5. 电视图片:江泽民怒斥记者原形毕露 (39,028次)

6. 政治小笑话:朱熔基与江泽民 (38,781次)

7. 中共最高权力交接在台海紧张情势中的作用及台湾的对策选择 (36,538次)

8. 江泽民病情的进一步报导 (35,599次)

9. 江泽民病情的追踪报导(3) (34,023次)

10. 江泽民笑话三则 (33,388次)

江泽民新传(搞笑版)
11. 江泽民新传(搞笑版) (32,336次)

12. 江泽民与李鹏,推牌在即? (31,925次)

13. 小笑话两篇:乔石与江泽民 (31,895次)

14. 民主统一中国 粉碎战争阴谋 (31,293次)

漫画:江泽民示范NAIVE
15. 漫画:江泽民示范NAIVE (30,034次)

16. 梁新:惧乔石东山再起 江泽民先整其子 (30,028次)

17.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意味着什么? (28,685次)

18. 【特别报导】江泽民身患离奇绝症 中南海倒江气候可望形成 (28,566次)

19. 幽默:李瑞环与江泽民 (28,532次)

20. 梁新:为何赖昌星一日不杀 江泽民寝食难安 (28,128次)

21. 江泽民身患绝症 医生建议截肢 (27,363次)

22. 中国高干子女在美国大揭秘 (27,232次)

23. 饭后笑料:江泽民的英文好棒 (26,999次)

24. 并非空穴来风 江泽民已为垮台准备后事 (26,690次)

25. 小幽默两则:江泽民和老帅们,江泽民和乔石 (26,396次)

26. 东北王林彪之谜 (25,218次)

27. 透视中南海:江泽民的迷信和反迷信 (24,715次)

28. 远华案越揭越黑:贾庆林终于「婉转」承认涉案并请辞 (23,890次)

29. 乔石同志29日亲临天安门广场体察民情 (23,382次)

30. 其人其事──罗干小档案 (23,275次)

31. “龙的传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22,987次)

32. 官场必读:江泽民不肯“下台”剪彩 (22,752次)

33. 抿嘴一笑:江绵恒笑话两则 (22,110次)

34. 小幽默:江主席尝出来了 (21,964次)

35. 新派武侠系列:大闹紫禁城之十曾府夜话 (21,575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