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面对美国持续加征关税与供应链压力,掀起「工厂价革命」,试图在民间与外交双线突围。与此同时,北京与华盛顿的贸易谈判陷入僵局。 在广东佛山,出口商傅美珍本周一(4月21日)对自由亚洲电台说,为规避美国关税冲击,公司本周已派员前往越南,洽谈瓷器和瓷砖生产合作:「现在中国的外贸商纷纷找一些东南亚的工厂合作,订单转移到越南、柬埔寨。我认识很多做出口的商家现在都在向那边探路,客户订单基本上已经倾斜至东南亚国家。」 中国企业寻求「去中国化」路径 尽管川普多次公开宣称中美「私下对话顺利」,但多家美媒指出,相关沟通缺乏实质内容。彭博社分析认为,习近平迟迟未回应川普希望通话的请求,反而选择访问东南亚以寻求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支持,显示出对「被迫谈判」形象的警惕与回避。 佛山陶瓷业者傅美珍表示,即便中美达成暂时协议,随著两国战略对抗加剧,美国制裁政策仍可能随时升级。因此,她的公司决定将在越南设厂,寻求当地合作伙伴。 在广东从事外贸加工的周先生则表示,对中国超过50万家外贸工厂而言,真正有能力赴越南设厂的仍属少数。他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五六年前,我的朋友们把工厂迁到越南,但那是少数,对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来说微不足道。中国人也不可能大规模到越南、印度打工。这三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红利已经逐渐消退。」 制造业寒冬蔓延 江苏电子工厂停摆 在江苏从事半导体行业的张程透露:「昆山一个做电子产品的朋友说,他们的车间已停工,办公室员工也转为居家办公。如果再停一个月,公司是否还能存在都不一定。江苏省的出口比重极大,尤其是对美出口,许多台资电子企业正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北京任命李成钢为商务部副部长兼贸易谈判代表,被外界视为与华盛顿沟通的新尝试。但有外媒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共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近期曾尝试接触白宫,却「未得其门而入」。 工厂直销「去中间化」 商品真假存疑 面对关税壁垒,中国制造业者正尝试通过TikTok等社交平台「曲线出海」,绕过传统贸易渠道,直接对接美国消费者,掀起「去中间商」的「工厂价革命」。 一条在TikTok上播放量超过800万的视频中,一位中国服装供应商站在仓库前推销牛仔裤,直言:「1.3美元一条,拿到你们国家卖20美元没问题。」下方涌入大量美国网民留言:「怎么买?在哪下单?」 过去一周,数百条类似视频刷屏TikTok。供应商以英文介绍价格和产品,宣传「工厂直供」「无中间商差价」。有账号甚至自称是外国知名品牌代工厂员工「私下出货」,吸引大量关注。在中国国内运作的抖音平台,也有类似操作,有用户以极低价格兜售所谓国外品牌产品。 对此,跨境电商吴鸣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无论是境外TikTok还是国内抖音,这些商品都不是正品。你说自己生产,那外国企业授权给你了吗?你看那些标著品牌的衣服,在商店里卖几百上千元,他们几十元出售,这能是真的吗?」 持久战升级:全球经济重塑进行时 中美贸易战正逐渐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对抗,转向社会与市场的深层结构博弈。若双方无法在外交、产业与技术标准层面找到平衡,这场持久的贸易冲突恐将持续下去,深刻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转自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