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課徵關稅達145%,白宮最新聲明最高至245%。臺灣的閣揆示警,中國產品可能流竄東南亞,甚至臺灣洗產地。臺灣政府祭出三道防線,嚴防中國違規轉運。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臺灣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週三(16日)邀請財政部、經濟部等部委就「防範中國大陸產品低價傾銷及透過臺灣洗產地問題之因應策略」進行專題報告。 為防堵中國出口貨品規避美國加征關稅,繞經臺灣偽造「臺灣製造」後違規轉運「洗產地」至美國,臺灣的財政部提出「事前預防、事中嚴查及事後嚴罰」三道防線因應。 報告指出,在「事前預防」部分,要求廠商出口時檢附證明文件,篩選高風險貨物及廠商嚴審;「事中嚴查」方面,針對出口美國貨物,篩選可疑目標,海關查驗貨物時,嚴查產地。針對高風險業者,海關在保稅倉間加強查核貨品標示;最後則是「事後懲罰」,海關查獲廠商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標示不實,最高可處新台幣300萬元(約人民幣45萬)罰鍰或禁止1年輸出入貨品。 臺美對原產地定義不同立委憂遭認定洗產地 除了這三道防線外,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在質詢時,提出美國與臺灣對於原產地定義標準不同,臺灣是以「出口地」為標準,但是美國以「進口來源國」或「最終目的地」為準,這樣的落差可能會被美國認定臺灣為中國洗產地的風險。他進一步指出,美國針對產品原料製造35%來自中國,就認定是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而臺灣針對「附加價值」超過35%的產品,就認為是臺灣製造,臺美雙方認定有差距。 吳秉叡舉例,輸美產品如果從中國進口50%的原料,臺灣加工50%「附加價值」再出口到美國,「該如何認定是臺灣製造,還是中國製造?」 民進黨立委吳秉叡:「上述的例子,臺灣認為是臺灣製造,美國認為是中國製造,這就剛好被美國認定是在替中國洗產地。」 臺灣的經濟部次長江文若:「這部分要由美國來認定。」
吳秉叡:「當你被美國海關認定,就慘了!你幫中國洗產地,臺灣所有產品的關稅,就會用不同標準看待。」 臺灣的經濟部次長江文若答詢時表示,原產地認定是由進口國海關認定,臺灣認定「臺灣製造」有兩大規定,其一是實質轉型附加價值35%或是稅號有轉換。因此經濟部建議臺灣出口廠商,「要跟客戶、美國進口商保持密切聯繫,詢問美國海關;此外,美國海關有預審制度,出口商可以請客戶把進口產品的相關成分內容,請美國海關先做預審。」吳秉叡建議,臺灣銷往美國產品是否應按照美國標準修正。 臺閣揆:擦亮MIT打擊冒牌 在美國不斷升高加碼對中國產品的課稅後,臺灣對於中國產品違規轉運保持高度警戒。 臺灣的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參加一場宣講活動時,指出美國政府除了要解決高科技的出口管制、低價傾銷之外,非常在意違規轉運的「洗產地」問題。很多臺灣高科技機敏產品銷售到國外,卻讓有心人士銷回中國,所以臺灣對違規轉運、出口管制要嚴格把關。 他預期未來中國輸美稅率已高到進不了美國市場。中國產品將向世界各地流竄,例如東南亞國家、甚至是臺灣,經由「小三通」(福建沿海與臺灣離島的金門、馬祖水路直接往來)入臺。臺灣政府一定會做好「三道防線」,不會讓低價傾銷影響臺灣產業安全,「絕不允許臺灣成為中國的洗產地。」 「Made in Taiwan(MIT)這個金字招牌是臺灣人民的驕傲。MIT就是MIT、一定要擦亮招牌、打擊冒牌,有MIT就沒有MIC,」卓榮泰說明,這不僅是替未來跟美方談判增加利基,讓世界更相信臺灣有能力防衛國防安全,也有能力保護經濟安全。 國民黨立委提案臺灣離島設自貿區遭質疑恐成中國洗產地破口 據報導,在野的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日前提案修正「離島建設條例」,其中
第18條之1的第6項提出修正草案,明定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機構、資金、物品、商品、勞務及服務,進出離島自由貿易示範區,相關辦法由事業主管機關擬定;並於說明欄第7點述明,為便利「並適度鬆綁相關規定」。民進黨立委質疑,這將成為「中國洗產地破口」。 提案的陳玉珍反駁,臺灣本島已有7大自由貿易港區,如果自貿港區等同洗產地漏洞,民進黨應先行檢視本島現有制度,而非針對尚未成形的金門特別杯葛。 閣揆卓榮泰日前在立法院針對相關議題回應表示,依照提案內容,恐讓中資進到臺灣離島進行重大建設,這萬萬使不得,一定要嚴防。若未來涉及洗產地,是在這次對等關稅中,美國很在意的違規轉運,一定要全力防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