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金欣綜合報導)近年來,大量失業人員為了謀生投入到製作短視頻,使得製作短視頻變成一個新興行業。由於短視頻大量出現在互聯網上,從中暴露許多中共意圖掩蓋的真相和資訊,中共為了維穩,藉助大數據等技術,以「防止市場混亂、非法交易和不合規經營」的名義,加大了對微短劇、短視頻、電商等的監管力度。評論人士認為,中共的嚴厲監管,結果就是掐死了這個娛樂市場的生機,打碎許多人的飯碗。 中共廣電總局日前發通知,要求所有微短劇在上線傳播前,必須取得《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或完成相應的上線報備登記程式。若有違規情事,管理部門將祭出約談、停播整改等處置措施。 早在2024年6月開始,中共就開始實施微短劇「先審後播」,未經審核且備案的微短劇不得上網傳播,並按投資額度對微短劇實行「分類分層審核」。在平臺首頁推薦播出的微短劇,需由中共廣電總局覆核。對重大題材或涉及政治、軍事、外交、國家安全、統戰、民族、宗教、司法、公安等題材的微短劇,按有關協審工作機制落實審核要求。 旅美學者吳祚來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加強審查短視頻,主要目的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吳祚來說,現在失業的人太多了,無論是村民還是洗腳工或是裝修工,估計有上千萬人參與到短視頻製作,幾乎達到了一種全民大生產的狀態,所以短視頻和網紅產業的發達程度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甚至已經在全球占據前位了。TikTok和小紅書已經向美國滲透了。大量的資訊在網絡傳播,任何資訊可以快速上傳到網絡,會形成一種鏈式的爆炸效應,哪兒出現暴力襲擊了,哪兒有人在殺官員了,哪裡老百姓抗議造反了,疫情死了多少人,等等,令中共防不勝防,特別是帶有反共的意識、揭示社會真相的內容,還有許多中共意圖掩蓋的真相和資訊,這些資訊會影響到中共的統治穩定,中共必定會出手加強管控。中共藉助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進行審查,可以任意封鎖眾多網民的帳號和內容。 中國問題專家、旅澳學者李元華受訪時表示,因為中共專制集權會控制一切,微短劇的傳播率和目標觀眾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中共不會對這個市場疏於監管。微短劇的盈利模式包括廣告投放、帶貨、打賞、會員付費、商業植入等,其中部分收入難以被稅務部門完全掌握,這麼巨大的利益,各級監管部門都想分這塊蛋糕,中共透過許可證制度的確可以間接影響市場交易和稅收,從中撈取利益。但是,強加給段視頻製作的條條框框太多了,中共廣電總局不批准的,好的劇本有錢也拍不了,如此下去肯定會讓微短劇失去生機。如果按照中共的所謂主旋律去拍,就會跟中共的宣傳是一個口徑,大家肯定就不願意看了,就會把它們扼殺在搖籃裡,這個市場就會越來越萎縮。 台灣勵志協會(TIA)執行長賴榮偉對大紀元表示,微短劇投資成本比較低,大家都想在其中賺錢。中共過度的箝制微短劇市場,微短劇娛樂性和選擇性變少,這個市場就會成為死水一潭,中共所需要提振內需從而帶動外需、增長國力就變成了天方夜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