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欲之心。 一天,他攜帶掙來的錢乘僱傭的船只回家,途經桐江時,岸邊有人呼喊想要搭船。船夫覺得這個陌生人行動可疑,擔心是壞人,就不打算靠岸讓他搭船。而汪某卻覺得船艙很寬敞,完全可以與人方便,況且船夫也可得到些小利,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於是讓船夫靠岸,招呼那個人上了船。 船又行了一裡路,岸邊又有人招呼搭船。船夫認為既然已經搭了一個客人,再搭一個人也沒有甚麼關系,便主動靠岸,讓客人上船。 後邊的客人上船後,安放好行李,便手拿算盤計算起來。前邊的客人對他說:「你不用算了,我已經算出來了。」如是者再三。後邊的客人惶恐窘迫的說:「我算我的賬,與你有甚麼關系?」 不過,等船行數十裡後,後邊的客人告訴船夫,自己要在此處上岸。等船靠岸後,他跌跌撞撞的離去了。汪某在船中仔細傾聽著兩人的對話和舉動,大為不解。 第二天,前邊的客人也到了某處上岸。臨上岸前,他對汪某說:「昨夜來的那個人,是做『調白』的,我也是『調白』。那個人需要用算盤計算,我只需要用手指計算就行。我實在是有急事需要搭船,承蒙您的好意,我才得以搭乘,心中十分感激。那個人貪圖您的錢財,想施法調包,我感激您的恩情,所以破了他的騙術。這是他神色倉皇、匆匆離去的原因。請您仔細查看您的行囊,應該沒有甚麼損失的。」調白,是當時騙術的一種,就是調包,以假換真。 汪某這才恍然大悟,隨即進入船艙清點錢款,確實分文不差。汪某向那個人拱手道謝,二人就此別過。這正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不貪圖錢財而得到善報啊。此事載於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 △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