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亮打虎業績曝江時代延留的罪惡正毀滅中共
力強
【人民報消息】中紀委亮2024年打虎光榮業績,專家指,這是高級黑,曝光了中共反腐越反越腐的事實。有網友直指,這是江澤民時期腐敗治國的政治遺產正在毀滅中共。
中共亮去年打虎成就
1月21日,中紀委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中共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收涉及紀檢監察幹部問題的線索或反映2.87萬餘件次,對紀檢監察幹部立案3375人,處分3917人,並移送司法機關374人,運用「四種形態」(第一種形態,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第二種形態,讓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第三種形態,讓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第四種形態,讓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批評教育和處理的紀檢監察幹部多達2.15萬餘人次。
文章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中紀委三次全會工作部署……持續打造……敢於善於鬥爭的紀檢監察鐵軍(取得這優異成績)。
不過,中共是玩數字的老手,該擴大的數字堅決擴大到能超過人們想像,該縮小的數字最好小到比細菌還小,甚至「清零」。全國問題紀檢員、貪腐監察官實際上多的多去了,報出來的數字是紀委認為既能顯擺他們「很重要、很有效益」,又能討老大歡心:「哦,原來紀委這麼清廉啊!」。
有專家指出,這消息讀起來怎麼感覺像是中紀委在揭中共的醜惡,高級黑味道濃重,暴露出中共自查自糾體制的根本缺陷,缺乏外部監督的權力體系正在加劇腐敗的蔓延。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認為,大量的腐敗不是存量而是增量,這一現象凸顯反腐愈演愈烈。」
共產邪靈不信邪
早在2015年曝光的一份內部講話中,原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曾引述習近平的話說,「有人說一黨執政解決不了腐敗問題,但中國共產黨人不信邪。」專家認為,獨裁人治的中共當然知道反腐解決不了是因為沒有監督機制,中共就是需要腐敗嚴重的存在,以便好在恐懼中維護共產黨的專制權力,因為中共本來就是邪的,還談什麼邪不邪。
其實,這種全黨全軍全面腐敗是從江澤民時代實行腐敗治國就開始了,至今慣勢已無法止住。
這種罪惡現在體現出來的正在反噬、毀滅中共。這個傳留至胡習時代的罪惡除了貪污腐敗,還伴生著暴惡、淫亂、屠殺、虛假等等,這個毀滅表現在經濟直跌、民生崩潰、民抗群起、官民互殺、官軍反叛、災禍頻發、大眾出逃、道德墮落、文化毀滅、人性變異……
經濟,包括房產和股市崩潰這個就不用說了;民憤四起,包括各類爆炸、火災、凶殺、維權、討說法等事件這也不用說了;民眾走線出逃,這個更不是新聞了。單是貪污腐敗,去年打掉近60只部級虎,對習中共來說,不管是政治問題以經濟名義打,還是不忠問題被作腐敗打,多是一些紀律、觀念、思想異己的黨官,被打得最慘。對習中共來說,他們都是叛敵,甚至大搞山頭主義和宗派主義,妄圖攫取黨和國家權力。其實就是文革時的說法就是陰謀篡權反黨。幾十年來,罪名不斷變化,實質一點也沒變。
江澤民延下來的罪惡正在毀滅中共
從毛澤東到江澤民,腐敗問題其實一直一脈相承。上世紀五十年代,別說毛澤東殺了劉青山張子善,說明共產黨很少貪官,其實,包括江青等人中南海絕大多數高官貪污故宮文物、藏品,為了吃的、用的,動用專車專人專機從外省甚至外國運貨,多的是了,毛澤東在大躍進期間居住在杭州吃的就像是滿漢全席一樣。
到江澤民「悶聲大發財」時期,只是信息封鎖,外界不得而知罷了。
江澤民用腐敗治黨治國治軍治民,在後期,有它陰險的目的。因為它迫害法輪功怕日後被算賬,於是在中共系統裡大量安排了自己人馬,用腐敗、淫亂賄賂他們,不斷奪權,一邊整它認為對它權力構成威脅的人。留下了腐敗、淫亂、奪權內鬥、封鎖、造假等等政治遺產。至今,這個共產惡制積重難返,無法收拾。爆炸、火災、凶殺、蹋樓、斷橋、山崩、瘟疫等,究竟危情和損失多少,外界不知。
我們現在看到的苗頭是經濟崩垮、民怨四起,天災人禍不斷,中共在國內外形象惡劣,反過來噬咬中共、毀滅中共。
網友說,很多中國人被變異後,中共叫幹啥就幹啥。江澤民死後一週中共提倡中國人應陽盡陽,光榮地做帶頭「陽」,很多人以陽為榮,叫他們去死他們也願意,死了也不知怎麼死的。也有網友說:「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朝代或國家,都是愛護養了官員的百姓的,視百姓為衣食父母,就是朝代末年昏君殺了一個百姓或犯了淫罪,都會被百姓罵個千秋萬代,只有中共,不惜餘力的熱衷於屠殺養活它的百姓,把一批批百姓打成對立面,不就是自掘墳墓嗎?只有中共搞事,從來沒有百姓搞事。」
還有網友說,中共在封鎖消息下製造各種天災人禍殺人,百姓不知情,或被迫沉默,最後習慣了,那麼,這樣的話,全中國人被一批批殺掉,國人也聯合不起反抗力量。當然,覺醒,離開邪惡,全靠於中國人自己,如果在中共國,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再不認同自己是體制中一員的時候,中共綁架國人無效,就馬上完。△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22/88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