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中共官方本週五公布2024年的GDP增長額度為5%,但遭部分經濟學家稱無法反映實情,而中國一般民眾似乎也開始有所察覺。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1月17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2024年的經濟運行情況表示,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1349084億元),比去年增長5.0%。
上述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總量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位,而且恰好吻合政府的預期。
有經濟學家提醒,這可能與現實有些差距。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助理研究員、前瑞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以文字回覆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中共政府的數據為「虛構」(fiction),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中共政府習於設定不切實際的GDP增長目標,卻又總能實現的慣例;再者,一個以5%增速成長的經濟體,並不需要政府推出大量貨幣、金融、住房和經濟刺激措施,但這卻是中共政府自新冠疫情以來每年的政策。
財經時事評論員王劍也在其油管直播視頻表示,「如果經濟增長這麼好,人民銀行為什麼不斷降息、降準?去年降息、降準了兩三次,現在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0.8%,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1.6%」。
中國經濟在房地產業崩塌後,面臨嚴峻挑戰。儘管當局解除了嚴厲的新冠封控政策,國內需求和消費水平依舊低弱。不論從消費者還是生產者的角度來看,商品價格和工資幾乎沒有變化或成長乏力,而利潤又承受龐大壓力甚至下跌的情形。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2%,與2023年基本持平;而全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同比下降2.2%,顯示商品出廠價格已連續2至3年下跌。
馬格努斯告訴自由亞洲電臺,如果從GDP的平減指數來看,也能看出目前中國通貨緊縮的程度,類似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日本,或是投資公司雷曼兄弟倒閉後的西方:2024年,中國的實際GDP增長為5%,名義GDP增長為4.2%,意味著GDP的平減指數為0.8,且已連續三年下降,表明中國國內需求仍不足以支撐價格的穩定或上漲,顯示債務負擔可能加重,而且經濟成長的前景有限。
中國的社交平臺微信羣便有幾名關注北京房價的網友(安全為由匿名)在今年1月初悲觀地寫道,經濟不景氣,政策再刺激也沒用,房價還是不會漲;也有的感嘆房子是永遠賣不動了,擔憂未來能否回本。
財經時事評論員王劍也在本週五告訴自由亞洲電臺,他在中國直轄市的一個朋友經營會計事務所,平時很賺錢,但去年業績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而且第一次收不到錢,客戶還是政府部門與國企。此外,他感覺大家好像都一下子醒了過來,發現經濟真的不行。
針對中共公布的GDP為何令外界起疑的原因,馬格努斯進一步表示,中共公布的GDP不具波動性和週期性差異,而且與其他國家在年底加總支出或產出不同。在中國,是先設定目標,然後在不考慮效率或成本的情況下,據此進行支出或生產。這導致中國資本長期錯配(chronic misallocation of capital)的問題尤為突出。
2024年,北京當局為了刺激消費、活絡民間投資活動,向地方發放高達1500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以舊換新的消費補貼計畫,也取消各種購房限制、下調購房首付比和降低房屋貸款利率。
此外,中共央行還提高證券、基金、保險公司可購買股票的借款額度,並宣布10萬億元用來協助地方政府不斷膨脹的債務。
不過,馬格努斯警告,中共政府積極以信貸刺激經濟的做法,未真實呈現在官方數據。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2024年,中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8.09萬億元,卻是13年來首次下降,僅是「新冠疫情前大約一半或以上的水平」。
馬格努斯認為,當中國的金融體系逐漸脫離住房和基礎設施,這般低額度的信貸擴張僅是為了防止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倒閉,並未能真正促進經濟增長,反倒是注入了額外的疲弱動力(injects additional weakness into the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