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國際突發三事件 中共應對一再出醜
 
楊威
 
2024年5月2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5月20日,賴清德就職無疑是中共最擔憂的;然而5月19日,伊朗總統萊希因飛機失事身亡;5月20日,國際刑事法院一名檢察官欲對以色列總理、國防部長和三名哈馬斯領導人發出逮捕令;當天,美國在聯合安理會指責中共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中共或許覺得這些能轉移台灣問題的視線,趕快回應了三個國際突發事件,還單獨追加了一個針對美國的回應,結果卻一再出醜。 中共為伊朗「好朋友」提供了什麼「協助」? 5月19日,伊朗總統萊希和外長因飛機失事遇難。中共黨魁習近平很快發唁電,稱其為「好朋友」。中共外長王毅則稱,「事故發生後,中方為搜救工作提供了積極協助。我們願繼續向伊方提供一切必要支持。」 中伊雙方都沒有說明,中共提供了什麼「協助」,或準備提供什麼「協助」?目前尚未看到伊朗公開向中共求助的信息;美國卻透露了伊朗曾向美國提出援助請求。 5月20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說,「伊朗政府要求我們提供援助」;最終,「主要出於後勤原因,我們無法提供這種援助」。但華盛頓對空難事件表示哀悼。 伊朗視美國為最大敵手,伊朗總統萊西乘坐的卻是美製直升機。5月21日,新華社報導《伊朗軍方下令成立委員會調查墜機原因》。文章稱,「失事直升機型號為美製貝爾-212……這一機型為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大量使用的UH-1N型『休伊』軍用直升機的民用版本,具備多功能用途,使用廣泛……伊朗共有15架貝爾-212型直升機,平均服役年齡35年……伊朗2018年發生過一起貝爾-212型直升機事故,造成4人死亡……由於美國長期制裁,伊朗一直面臨飛機老化、關鍵零部件短缺等問題……是導致這一事件的因素之一。」 伊朗用了美國直升機35年還在用,證明美國直升機確實耐用。伊朗知道這些飛機已經嚴重老化、缺乏維護,實際應該停飛;但伊朗似乎沒有其它選項,只能冒險繼續飛。中共黨媒試圖把失事的原因甩鍋給美國,聽起來有些小兒科,但沒有意識到現了一大醜。 中共軍方號稱開發了各種直升機,卻沒有提供幾架給伊朗「好朋友」,不知是中共不願意給,還是伊朗沒看上。中共的直升機基本抄襲俄羅斯、歐洲和美國,伊朗應該清楚中共的底細。伊朗寧願繼續用美國的舊飛機,卻沒有用中共的飛機,中共自詡的「大國」顯然失去了含金量。 實際上,中共黨魁的專機也是美國貨,假如中美對抗繼續升級,美國不再提供零部件,中共黨魁的專機也可能出事。習近平的專機是一架波音747-400客機改裝的,同批機型於2000年前後從美國購買,機齡也超過20年了。李克強原來的專機是同一型號,還曾短暫借給朝鮮的金正恩使用,但沒有轉給李強。 中共吹噓的C919大型客機已經完成,按理應該捨棄美國飛機,自己造一個類似美國的「空軍一號」。據稱中共曾有這樣的打算,但美國總統的「空軍一號」不只是一架飛機,更是一個加密的空中指揮中心,能抵禦核輻射和衝擊波,還有先進的防干擾雷達、反地對空導彈系統,中共恐怕難以仿造。 中共只能改造一下波音客機的內裝,提高舒適性,其它的應該就勉為其難了。中共黨魁出訪仍然繼續坐美國產的波音飛機。中共黨魁在國內主要坐專列,不敢坐飛機;估計今後更會拒絕乘坐直升機。 伊朗總統出事,打亂了中共的算盤,至少在伊朗50天內產生新的總統之前,各派別將主要專注於爭權奪力,短期內難有精力再配合中共在中東攪局。中共無奈之下,硬把事故責任推向美國,不惜在國際上出醜,也惟恐天下不亂,只是太過幼稚。 中共高層更怕國際通緝令 5月20日,國際刑事法院(ICC)的一名檢察官卡里姆‧汗(Karim Khan)表示,正在尋求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以色列國防部長和三名哈馬斯領導人發出逮捕令,認為他們涉嫌戰爭罪。 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稱,「讓我明確一點:無論這位檢察官想暗示什麼,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沒有任何對等關係。我們將永遠與以色列站在一起,共同應對對以色列的安全威脅。」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聲明表示,美國拒絕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將以色列等同於哈馬斯,此舉是可恥的;「哈馬斯是一個殘暴的恐怖組織,對猶太人進行了(納粹)大屠殺以來最嚴重的殺戮,目前仍扣押著包括美國人在內的數十名無辜者」;這「讓人質疑這項調查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英國首相蘇納克的發言人稱,「這一行動對於暫停戰鬥、解救人質或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無濟於事。」「與其它國家一樣,英國尚未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以色列也不是《羅馬規約》的締約國。」即以色列不在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範圍內。 中共一貫反美反英,並一直支持哈馬斯,按理應該與美英唱反調,不想此番竟然某種程度上附和了美英的立場。 5月20日晚,新華社報導了這一消息,但沒有立即評論。5月21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昨天以涉嫌戰爭罪為由向以色列總理和哈馬斯高級領導人發出逮捕令,雖然中國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的成員國,中方如何看待這一決定? 發言人汪文斌稱,中方「站在國際法一邊」;但又稱「希望國際刑事法院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依法行使職權」。 中共含混地稱「站在國際法一邊」,卻沒有加入世界上123個國家締結的《法院規約》,此次也沒有表達支持國際刑事法院之意,反而希望國際刑事法院「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中共實際在說國際刑事法院沒有「秉持客觀公正立場」。 中共當然並非真的「站在國際法一邊」。2023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曾發出了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逮捕令。中共當然不會執行,5月16日普京訪華,與習近平數度會談,中共根本無視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 中共應該在變相說國際刑事法院沒有對哈馬斯「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但又不敢公開講,表面上就變成了似乎認為對哈馬斯和以色列都不公正;然而這樣一來,中共的立場就變得與美英有相似之處了。 當然,中共最想說、同樣更不能說的應該是,中共高層絕不能接受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2020年7月,維吾爾族人士向國際刑事法院提出申訴,要求其調查中共對新疆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指控。中共若在台海、南海或東海等處開戰,中共黨魁也隨時可能因戰爭罪被通緝,這才是中共最怕的。中共的這一公開回應,表面上和暗地裡都在出醜。 北京自炒俄烏戰爭 為了儘可能轉移台灣問題的視線,中共不惜把戲做足,同時還自行炒作俄烏戰爭。5月16日普京訪華期間,中共黨媒儘量迴避了俄烏戰爭話題。然而,普京走後,中共卻轉而高調宣傳烏克蘭戰爭。5月21日,新華社首頁連續列出了伊朗總統身亡、以哈領導人被通緝和俄烏戰爭三個專題欄目。 新華社主要宣傳的一篇文章是《中方駁斥美國代表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中國的無理指責》。這篇文章繼續抵賴中共對俄羅斯的軍事援助。該專欄內還有一篇醒目的文章《美國才是烏克蘭危機的真正製造者和拱火者》。 中共從未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卻稱烏克蘭危機是美國「製造」。這篇文章5月11日發表,當時中共黨魁訪歐歸來,應該親身感受到了歐洲的壓力,但不肯改變對俄烏戰爭的態度,只能又甩鍋給美國。大概新華社也覺得缺乏邏輯,當時並未放在要聞醒目位置,此次卻變相翻炒。 最蹊蹺的是,新華社忽然後補報導了俄烏戰爭的最新進展。5月21日,新華社發出文章《哈爾科夫戰事牽動俄烏沖突走向》。文章引用俄國防部的通報稱,「俄軍已『解放』哈爾科夫州十多個居民點……俄烏沖突接下來或更為激烈膠著……烏軍正在集中力量阻止俄軍向烏縱深推進。據俄國防部19日通報,俄軍在哈爾科夫州沃爾昌斯克、利普齊等居民點擊退了烏軍的五次反擊,並在多條戰線佔據有利陣地。」 新華社一面扮演莫斯科的代言人,一面又假稱中立,同時卻稱烏克蘭危機是美國「製造」。普京訪華結束後,中共忽然莫名其妙地對俄烏戰爭高調表態,顯得十分詭異。無論中南海昏了頭,還是真以為出現了什麼新轉機,都顯得極其不明智,也等於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出醜。 中共湊上第四醜 5月21日,新華社發文《外交部公布關於對美國國會前議員加拉格爾採取反制措施的決定》,所謂的反制包括凍結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在中國大陸的資產、禁止交易與合作、不予簽發簽證、不准入境。 加拉格爾卸任美國眾議員之前,一直擔任美國國會眾議院針對中共委員會的主席。他推動了一系列針對中共的法案,屢次針對中共強硬表態;然而他在任時,中共不敢宣布對他的所謂「反制措施」。加拉格爾卸任議員職務後,中共才象徵性地宣布「反制」。 加拉格爾在中國大陸應該沒有任何資產,恐怕也沒打算進入中國大陸,中共的「反制」不過是做做樣子。然而,即便是做樣子,中共都故意挑在國際事件頻發之時,希望盡量少引起注意。白宮近期新增對華關稅,給了中共「新質生產力」當頭一棒,中南海顯然無力反抗,只能繼續玩精神勝利法。 賴清德就任之際,中共連忙公開回應三個國際事件,又追加了對美國前眾議員加拉格爾的「反制措施」,或許以為能轉移台灣問題的視線,但這四個回應卻是四次出醜。 中南海不敢提大陸疫情,不敢提南方水災,還不會管經濟;應對國際事務又明顯不得要領,危機處理能力明顯低下,再次集中詮釋了中共近年來不斷遭遇國際孤立、走下坡路的根本原因。 秦剛被失蹤已經一年,王毅仍一直回爐兼職中共外長,中共高層竟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外長人選。無德又無能,正是如今中共官場上下的真實寫照。中南海恐怕自己都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 (轉自大紀元)
 
分享:
 
人氣:36,89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涉洗錢!空殼公司掩飾資金來源,法國沒收中國富豪9間波爾多酒莊;
涉洗錢!空殼公司掩飾資金來源,法國沒收中國富豪9間波爾多酒莊;
自燃頻發 長城汽車4s店起火!比亞迪車內漏電冒火花!
自燃頻發 長城汽車4s店起火!比亞迪車內漏電冒火花!
天顯異象!習近平返京之際發生哪些奇異的現象?這又意味著什麼呢?淚崩!
天顯異象!習近平返京之際發生哪些奇異的現象?這又意味著什麼呢?淚崩!
富士康大撤退 河南人絕望了!蘋果移出中國 南寧富士康變空城!
富士康大撤退 河南人絕望了!蘋果移出中國 南寧富士康變空城!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