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知去向 财政预算画饼充饥
杜耀明
【人民报消息】特区当局发表新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物业买卖全面「撤辣」,还有一些派糖措施,不过股市不升反跌,反映投资者对当局解困措施不收货,对「由治入兴」亦不存寄望。
政府今次全面「撤辣」,以至减税减差饷,都属于反周期措施,有助舒缓经济下滑期间的困难,却并非开创新局面之作,亦无助纠正造成经济困难的根本问题。现于耶鲁大学任教、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罗奇(Stephen Roach)本月中指出,香港受制于三大根本因素,包括失去自治能力、中国经济复苏困难及中美两国对抗加剧,令香港已经「玩完」,繁华岁月一去不返。很遗憾,面对这些难题,财政预算案肃静回避,不加探讨,更不要说拿出正本清源的办法,带领香港重拾繁荣。
有别于财政司长,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敢于亮剑,挺身驳斥罗奇的挑战,却未免贻笑大方。她指香港股市衰落是美国一手造成,因为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加息,令资金流向美国,同时一些联邦退休基金决定不投资香港,也阻碍资金流入香港金融市场。
不过,叶刘淑仪看来不知道,日本利率近乎零,但今年头两个月,投入日本股市的金额已超过三万亿日圆,日经指数至今升了17%,估计今年会有10万亿日圆资金重返日股,何以香港反其道而行?若说日元较一年前贬值大约一成,令日股变得物超所值,但港股从高峰下滑四成半,何以投资者依然裹足不前?又若说联邦退休基金撤出香港市场冲击港股,查实该基金投资于国际市场680亿美元,只有4%(大约27亿美元或210亿港元)在香港,但比起港股总市值接近30万亿港元,犹如沧海一粟,甚至远远不及汇丰银行第三季盈利77亿美元,何以27亿的美国基金足可导致港股万劫不复?
叶刘淑仪的反驳令人莫名其妙,更回避罗奇的质问。例如香港股市依靠中国经济表现,因为中国大陆企业占上市公司总值七成以上,因此罗奇认为中国经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香港唇亡齿寒,短期内难望会扭转局势。但叶刘淑仪不以为然,反指中港融合为香港带来改变,将可克服挑战,而大陆更是香港人才、资本、新意念和支持的来源。但背靠祖国便万事大吉,股市怎会如过去一年的持续低迷?
权贵理屈辞穷,以政治表态代替以事论事,以声浪盖过道理,乃人之常情。不过,罗奇是非泛泛之辈,他对中国认识深厚,四分一世纪以来更自称中国大好友,直至2021年才大彻大悟,经过深思熟虑,推翻自己过去的想法,开始质疑中国能否克服眼前的重重困难。他认为中国经济不仅问题如山,内外交困,更自困于意识形态之中,根本束手无策。
根据他的分析,中国经济走近通缩,而且借贷严重,一些巨企濒临崩溃,地方政府不少欠债累累,同时对外要应付与美国近乎全方位的竞争,对内又遇上人口下降对经济成长的拖累,因此过去以投资主导和贸易为主的发展策略,到了山穷水尽,必须彻底改革,才能经济转轨,由加强内部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
面对地动山移的形势变化,他提出的中国发展三大问题。首先,他认为执政者只沿用旧方法,如财政刺激和货币政策,以助解决企业资金短缺,提振股票市场气氛,从而改善不景气,却未见大手改革社会安全网和医疗服务,让国民无后顾之忧而安心消费,推动经济,可见经济转型谈何容易。其次是无法解决结构问题,例如中国人口将不断下降,估计到2049年劳动人口比现在少超过二亿人,中国要保持经济增长,必须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但国进民退政策下,科网巨企受到严密管控,国有企业生产效率虽然较私营企业低,却担起主导经济的角色,生产效率可以升到哪里?其三是国家安全意识升高,意识形态挂帅下,规管无处不在,私人及外资企业的走向,以至个别企业高管的表现,都受到官方监视及控制,国家非常安全,却难免窒碍企业创新及市场竞争,束缚创造财富的原动力。
罗奇的问题难答却易懂,而且事关重大。除非特区当局不介意国际投资者的想法和观感,不在乎香港的靠山能否走出困局,回避不是选项,否则写得再好的财政预算案,也只能是画饼充饥。△(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3/1/8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