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本期我们来讲讲天降伟人的一大“功绩”——他治好了中国人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繁殖癌”。 中国人“不生了” 2023年4月,中国人口总数正式被印度超过,失去了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宝座。中国人口继续延续从2023年开始的下降态势,并且负增长的势头加速进行,全年人口减少200万,负增长超过千分之一,且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据统计2023年全年人口出生902万,只有2016年的一半。这是1960年代三年大饥荒期间,或者1940年代中日战争期间的水平。中国2023年的总和生育率低至1.0,这一生育率不仅远低于维持人口更替的2.1,甚至还低于一大票以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著称的发达国家,比如总和生育率已经“高达”1.26的日本。唯一比中国人更不想生的国家只有另一个著名的儒教内卷狂魔韩国。并且以中国生育率的快速下降趋势,中国超越韩国成为全球最不想生育的国家大概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如果把视角聚焦到理论上的主力生育人群,即30岁以下的95后、00后们,情况就更加触目惊心了。在2022年,中国一胎生育率已经跌至0.5,也就是平均两对夫妻才会生一个孩子,有一半的夫妻选择“丁克”即不要孩子。实际上中国很多地方的新生儿中一半以上是二胎甚至三胎,当前中国生育率还能勉强维持在1左右,那完全是80后90后的中年夫妻的贡献。靠着大批高龄产妇冒着风险要老二老三,中国的生育率才勉强稍微能看一点。 统计数据反映在每个人的身边,我认识的90后95后,已经结婚的小夫妻大部分到现在都没有要小孩,跟我们80后同龄人普遍有老二老三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干脆还没有结婚,依然享受着“单身贵族”的日子。据统计,当前30岁的未婚比例依然超过四分之一,而2023年在注册结婚数量创新低的同时,接近半数的新婚夫妇年纪都超过了30岁。一般认为,女性生理上的最佳生育年龄是在25-30岁之间,超过35岁生产便有相当多的风险。结婚年龄的升高,即使没有恐婚恐育的普遍情绪影响,也会天然地带来出生率的下降。 生育政策:最荒诞的“合订本” “中国人口过多”的宣传口径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大家讨论的,是中国人口会减少到什么程度。据育娲人口研究院的估计,以现在的生育状况,中国人口在半个世纪后也就是2070年左右会下降到8亿多,其中一半以上是老年人。这种情形下,最着急的当然是中国政府了。为了逼中国人结婚生娃,他们什么招数都使出来了——除了掏钱。从放开二胎到放开三胎到过程虽然扭扭捏捏且行动总是慢半拍,但政策落地之时的宣传鼓吹却是不遗余力。一夜之间,电视上的理想家庭从一家三口变成了一家五口,春晚等官方宣传平台上对于不婚不育的年轻人不遗余力地口诛笔伐,扣上诸如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之类大帽子,甚至还蔓延到打击女权运动和LGBT组织。 这让许多70后80后都感到一种错乱的眩晕感。毕竟我们大家都是从那个满大街贴着“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标语,到处“该流不流扒房牵牛”的时代过来的。当时口口声声喊着中国人口过多了,强迫大家只生一个,甚至宣传人口减少的种种好处的是你。现在眼看人矿挖没了,上赶着忽悠甚至逼着大家生的也是你。这翻脸如翻书的合订本足以让所有人无语。这一套当然忽悠不了什么人。且不说独生子女、“少生优生”已经成为习惯,享受了“人口红利”同时又揹负沉重上一代赡养负担的“独生一代”,当然不会给自己增加更多的负担。即使是长期被认为有“繁殖癌”的中国农村,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大家族也日渐趋向于解体,夫妻两人去不同城市打工也成为常态。曾经当过“留守儿童”的一代人,很多也并不愿意下一代重复自己的命运,并不愿意重复“父母在外打工,把孩子丢给上一代”的旧有模式。 至于结婚率低的低下,更不是靠宣传机器带节奏摇唇鼓舌就可以改变的。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甚至就是之前的“计划生育”“一胎化政策”造的孽。80、90年代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对生男孩的偏好依然很强烈。计划生育的结果就是大范围的胎儿性别选择,许多女婴“消失”了,新生儿性别比达到108以上,个别重灾区甚至接近120。现在,这批“多余的男孩”长大了,专家们曾经预言的三千万光棍也成为了现实。按照中国社会“下娶上嫁”的潜规则,男多女少的局面下首先被影响的就是那些农村、低收入的男青年,最赤裸裸地体现在远远超出当地普遍收入水平的高额彩礼上。社会上游荡着无法组建家庭的、以底层为主的数千万单身男性,这一局面伴随着经济下行,给中国社会的可能冲击甚至还在进一步发酵中。 “养不起”的新一代 当然,中国人不愿意生育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在当今中国养一个孩子实在是太昂贵了。据育娲人口研究院的研究,在中国将一个孩子从0岁养到大学毕业的平均支出是68万元,在京沪等一线城市则接近百万。这里还没有考虑到中国人普遍的“买房才能结婚”的文化,根据中国房产均价每套房子在120万左右,即使小夫妻的父辈只支援30%的首付——这在当下已经是非常“凑合”的结婚条件了,现实中已经很少出现了——每个人的养育成本还要增加20万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中国的新生儿从出生到他组建自己的新家庭,他的父母一共要在他身上平均至少掏出差不多90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字是中国2023年人均GDP的10倍左右,妥妥地甩开一众发达国家。这里还没有考虑到中国人的收入相对GDP的比例低得令人发指,只占GDP的40%。按照2023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9000多不到4万多水平,一对夫妻将他们的孩子养到大学毕业并帮他买房成家,居然需要不吃不喝10年以上!实际上,按照现在中国的平均收入水平,一个30岁以下父母带一个小孩的三口之家,除去养育孩子的费用,可能每个月只能剩下三四千块钱用于生活,这几乎是无法操作的。现实也往往是,许多年轻人养育孩子不仅需要父母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协助育儿,还需要父母持续性的经济补贴。三口之家都已经如此,让大家生二胎三胎便更显得荒诞了。 更要命的是,养育成本甚至还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减少,直接推高了幼教、教培、家政等行业的雇佣价格。而人口减少并不见得会减缓教育领域的内卷,反而很可能因为教育资源也会相应缩减。比如2023年全中国倒闭关停了6000多家幼儿园,还有数千所小学被关停撤并。在教育资源日益萎缩的情况下,为了争夺仅剩的资源,反而会为了升学卷得更厉害。越来越高的养育成本门槛,越来越少的养育资源,只会让生孩子成为一项奢侈性消费。 “请勿滥生无辜” 当然,中国年轻人当下的恐婚恐育,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他们对于自己和国家的未来缺乏信心。与经历了经济高速成长期的70后80后不同,他们面临的是内卷加剧和上升通道关闭的职场环境,见到的则是公权力肆无忌惮地侵犯个人生活,各方面日趋压抑的日常生活。疫情期间那句著名的“我们是最后一代”,已经成了一句带有反抗意味的流行口号。 如果对自己的未来都丧失了信心,又怎么可能有勇气和决心把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呢?更何况在中国当前各方面社会福利严重缺失、生育成本都压在个人特别是女性身上,要下一代还是要自己的生活质量居然成了一道二选一的送命题。这种情况下,又会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延续自己的痛苦?说一千道一万,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如果对自己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正面评价,那也不要指望什么生育意愿了。总之一句话:“请勿滥生无辜”。△(转自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