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華爲前三季度利潤下滑 產品內出現臺積電芯片成焦點(圖)
 
2024年11月2日發表
 
資料圖:華為標誌。(Photo by Ethan Miller/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華爲週四(31日)公布前三季營收雖成長近3成,但是利潤卻下降。華爲創始人任正非表示,華爲還在掙扎中。日前爆出臺灣的台積電晶元出現在受制裁的華爲產品中,引起美國國會議員關切。 第一財經報導,華爲前三季營收同比增長28.3%,淨利潤下降13.8%。雖然華爲並未在季報中公布各個板塊的業績,但從市場調研機構公布的情況來看,手機終端、汽車業務以及依託於升騰底座的計算體系成爲支撐華爲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回暖的關鍵。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任正非在最近一次講話表示,「到今天,也還不能說我們就能活下來。中國99%的公司是可以與美國合作,他們沒有受到制裁,他們的晶元算力比我們的高,他們能買到的東西比我們好。在這樣的條件下,未來幾年我們能不能爲生存活下去?不要看我們今天和大家歡聚一堂,以爲我們有偉大的夢想,不是,我們還在掙扎中。」 華爲受制裁 晶元成本高侵蝕利潤 東吳企管系兼任講師、科技專欄作家林修民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時表示,從公開資料中發現華爲消費性和車用產品營收大幅增加,尤其是5G智慧型手機系列,去年推出的Mate Pro系列重返高階市場。然而,華爲使用中芯7納米的晶元良率較低,成本甚至比同業如OPPO和小米使用的5納米等晶元高出許多。「營收看來大增,但付出更高昂的成本,實際利潤受到侵蝕並快速下降。」 傳白手套代華爲訂購台積電晶元 綜合路透與彭博報導,台積電日前發現爲特定客戶生產的晶元,流入華爲手中,也就是華爲透過「白手套」向台積電下訂單。台積電則表示,公司一向遵循所有法規,今年10月中旬更停止向一名可疑的客戶供貨,並向美國商務部通報,而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徹底調查。 華爲晶元輾轉取得成本天價 「華爲營業費用增加的另一原因在於其『算力』問題,」林修民分析,特別是華爲升騰910B的製造成本高昂。「升騰910B」被發現輾轉向台積電下單代工,中間需通過多層管道才能完成代工程序,牽涉鉅額費用,最終大幅提高每顆晶元的成本可能是天價。「這些額外的營業開支,墊高了華爲成本。」 美國會議員關切晶元監管 路透社31日指出,美國民主黨參議員馬克.華納批評拜登政府對台積電的「監管明顯鬆懈」(apparent lax monitoring)。華納致函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台積電的晶元產品被華爲所用,對美國國家安全產生嚴重影響。」他接著說:「我敦促你們立即迅速採取措施,以評估和加強現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白宮和華爲未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台積電也拒絕置評。負責出口政策的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歷史上沒有哪一屆商務部對中國(中共)採取過更強硬的立場。」 中芯仍無法實現商業價值 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台積電作爲全球先進製程領導者,各國都覬覦其高度競爭力。此事件反映兩大問題,首先,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管控仍存漏洞,美方未來可能加強政策漏洞補救。而台積電也需強化內部控制,以避免違規訂單問題。但是,台積電無法強制執行國際法律,仍需公權力介入,保障產業安全。 「其次,中國(中共)國產化進程因美國卡脖子政策而受阻。」劉佩真說,「中芯國際技術還不成熟、良率偏低,現在是名目性的生產,不具商業定義的價值,以至於華爲被迫透過第三方獲得台積電高階晶元,幫華爲提升效能」。 林修民示警中共國半導體滲透 林修民表示,中共國半導體自從美國製裁以來,滲透能力大於技術實力,除了試圖以數億美元計畫詐騙台積電外。中共滲透的目標還包括在臺灣宣傳「中(共)國半導體將趕超美國」的論調,意圖影響臺灣社會和認知。「真正瞭解中共國與臺灣,乃至美臺等自由地區的半導體勢力,兩者差距甚遠。」 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黃智聰在受訪時表示,企業利用「白手套」的問題反映出商人逐利的本性,難以依靠道德勸說改變行爲。因此,強制管制是必要的。美國針對此問題的調查已經展開,並確認存在這些操作,儘管相關企業否認參與,預期美國將採取更嚴格的措施,阻止敏感科技流向中共國。△
 
分享:
 
人氣:5,08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最悲催一代!絕望的中國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子 拒做韭菜!|#人民報
最悲催一代!絕望的中國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子 拒做韭菜!|#人民報
心中沒中共!白紙青年成為抗衡中共利器;川普團隊令中共措手不及;
心中沒中共!白紙青年成為抗衡中共利器;川普團隊令中共措手不及;
民怨炸鍋 中國進入至暗時刻!大災之年?中國異象再現 冬季桃花開
民怨炸鍋 中國進入至暗時刻!大災之年?中國異象再現 冬季桃花開
無錫獻忠案真相曝光;再有錢也只是「韭菜」! 上海多名億萬富翁維權被抓
無錫獻忠案真相曝光;再有錢也只是「韭菜」! 上海多名億萬富翁維權被抓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