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一场将载入史册的运动 1)背景 白纸运动一周年了。 (2022年11月24日,新疆乌鲁木齐一幢高层公寓发生火灾,多人死伤。许多目击者直指严厉的清零措施阻碍了消防队及时救火。第二天,这座全中国维稳最严厉的维吾尔自治区省会,爆发了全城抗议,随后,蔓延全国。 这场火灾惨案,终于挑动了中国人对残酷清零政策的愤怒的神经,从乌鲁木齐到上海,从北京到南京,在全国数十座城市罕见地爆发了自1989年六四运动以来绝无仅有的全国性抗议风潮。) 2)白纸运动是过眼烟云? 一年前,出人预料的白纸运动(亦被称作白纸革命)倏忽而起,不久又迅速退隐而去。事后,有人称这不过是一起偶发事件,无足轻重,,一束瞬间即逝的烟云而已,不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3)白纸的历史意涵 在我们看来,上述判断,缺乏历史感,过于仓促。 毋庸置疑,白纸运动将名垂青史。随时间的流逝,其意义将愈益彰显。 何以如此判断? 首先,它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成果:习式惨无人道的“动态清零”政策被这场运动扫荡以去。从此,北京政权再也不敢提及那个祸国殃民的政策了。 白纸运动发生十余日后,中共于12月7日左右悄悄取消了清零,从此清零已成为习近平一个耻辱符号。 中国人付出了惨痛的生命、鲜血和疾病的代价,终于把那最黑暗的一页翻了过去! 其次,它打破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习式定律。多年来在公共空间里用暴力建立的唯我独尊碾压一切的蛮横霸权,在大型集会中那一声声“共产党下台,习近平下台”的历史最强音中,被搞得灰头土脸,光腚尽显。虽然如人们所料,一些中坚参与者被秋后算帐了,但当局只能偷偷摸摸在黑幕中施以鬼蜮伎俩,而不敢实施光天化日之下的坦克枪炮屠杀了。 街头抗议的最强音掠过天际之后,人们知道,习近平登峰造极的穷凶极恶已经走到终点,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包括几次认怂,其心狠手辣的霸气正在开始逐渐跌落,民间的巨大恐惧正在一步步消解。 前度白纸今又来 为何我们说白纸运动并不是瞬间即逝的过眼烟云,是因为事实上,中国并没有沉闷太长的时间,社会蕴积的地火就又在各个时空点喷发出来。它表明,人还在,血性还在,人心不死。 武汉的白发运动 2023年2月,武汉,大连,上海,鞍钢等多地退休职工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医保改革,由于清零政治运动掏空医保,政府已没有足够的现金足额划拨职工个人医保账户,改革后,个人医保账户余额大幅缩减,许多常用药被剔除全民医保报销清单,门诊实际报销数额下降。武汉市民于二月八号围堵市政府,要求终止医改后,又于十五号再次聚集武昌中山公园抗议,白发苍苍汇成的人海似乎是白纸浪潮卷土重来。 悼念李克强的百花运动 2023年10月26日李克强前总理猝死,在民众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合肥等地悼念李克强,广大民众向其故居献花,形成滚滚花海,白纸在冥冥之中涌成百花运动。 平时不敢说话的人,明知当局压抑人们悼念, 也纷纷表态, 微信群里出现了难见的热潮。如:“精心策划的崇拜不堪一击 ,发自心底的爱戴坚不可摧”;“为六亿贫困者发声,不会忘记你”;“长安街给不了的,我们合肥给了”等等。此外,不少民众还在花束留言中写上了“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人在做天在看”等李克强生前名句。 李克强之死引发的浪潮,主要不是因为他为国家立下了丰功伟绩,而是因为人们对习近平的愤懑和仇视。习近平实在太过霸道、暴虐、专横、愚蠢。总体上,李克强是作为习近平的一面镜子,一个反衬,一种制衡,另类选项而受到民众拥戴的。 悼念李克强的热潮主要不是出于深深仰慕由衷赞美的正面感情,而主要是出于对压迫者习的不满、愤怒乃至敌视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也由于对李克强的共情心同理心投射到自身而引发对当局巨大的不满, 许多中国人在李克强身上看到了自己——“十年间苦苦支撑却节节败退”。这一抗议浪潮使官民鸿沟,日渐扩大,地火一旦喷发,是有可能产生毁灭性力量的。 上海万圣节——白纸运动的典型变奏曲 最典型的是2023年上海的万圣节游行。它是2022年乌鲁木齐中路“白纸运动”以后上海最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参与的人数达到数千人之多,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在2022年上海的“白纸运动”诉求最激进,2023年的万圣节游行又比2022年的乌中路集会更加“去中心化”。整个活动是没有人组织的,分散的社会成员自发性地聚集在一起。部分活动者则使用隐喻的形式来影射政治: 最显眼的莫过于有人在身上贴满白纸,在被防疫人员“大白”用巨大的棉棒做核酸时举起白纸,直指政治敏感性话题——穿上白色防护服,举起巨大的检测棍指向一个无力的女孩;举着“核酸检测站”牌子的青年,新冠清零的荒诞尽在其中。 穿着几张白纸辍成的上身套衣的那弱弱女孩,却给人一种很强的力量感,直接地让人们记起一年前上海街头的白纸革命。在看似一切重返常态的生活里,它并没有全然消失。这是对那白纸运动隐喻的纪念,也是延续白纸运动的变奏曲。 又譬如“小熊维尼”套装(暗指习近平)、挂着“打倒程蝶衣”牌子的京剧扮相等等。还有两位年轻人一个举着上证股市股价一泻千里归零的趋势显示图,一位旁边举着一把韭菜,其所指为何,嘲讽意涵,路人皆知。 在这座中国最西化最富庶的城市,年轻人手里那“穷”的纸牌,戳破着盛世的繁华。一个拿着蔡英文画像,扮作小版神似蔡英文的小女孩,让人忍俊不禁,也邀人思考其背后的意涵与官方对台海关系的论述。那“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牌子,意味深长,穿越时空,召唤鲁迅的批判魂灵。因为,这两场上海街头夜色里的聚集、行动,其灵魂都是一个:自由。同时,也让人们回忆起三十多年前六四,北京的年轻人们在广场与街头所展示的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表达艺术创意。 像去年那场白纸运动,今年,上海的青年给了官方一个文化上的突然袭击。上次,官方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与欢娱的权利,他们以抗议来争取失去的,喊出具有时代最强音的“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这次,他们用嘲讽,戏弄官方装模做样、道貌岸然的虚伪和做作,要让那些虚假陈腐的符号,象征在人们心中、在文化上崩塌。用行动艺术召唤人们的记忆,对那场残酷地毁掉年轻人三年生命中美好岁月的清零的记忆。 有观察家指出,上海人正在创造一种与官方话语相对峙的“平行文化”。 死亡的气息曾很久弥漫着上海,今年是解封一年后第一个“鬼节”,在去年地狱般生活过年轻人们的痛苦依然记忆犹新,心理上叠着重重阴影。鬼节是一种人们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与死亡相连的遗忘的文化制度设计。选择鬼节来向鬼般的生活,向死亡的威胁告别,这是非常自然的选择。在经历大规模死亡或威胁后,人们需要一种文化仪式,事件来与死亡做个心理上的挥别,对生活的一种再确认。死从来都是生的镜像,是对生的审视与评判,对生的意义赋予。 “平行文化”及其“自困行动”的历史功能 “平行文化”是1968年捷克的哈维尔等社会运动家们提出的概念,他们认为社会运动需要构造与官方话语不同的“平行文化”。这种“平行文化”如同野草般生长,慢慢就能取代官方话语的霸权。这正是当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社会主义阵营发生“裴多菲俱乐部”和“布拉格之春”等社会运动的背景。 同时,这次上海的万圣节表演还生动地呈现出非暴力运动中的“自困行动”方式,使得当局无从下手镇压。 当下中国的文化霸权被官方严厉把持,强调一种疯狂的排外主义、民族主义和父权中心主义。实际上,民族主义与父权制是同构的。习近平就是中国父权制最核心的符号,是当下中国社会文化中绝对的禁忌,不允许任何人触碰。它依靠这种约定俗成的神秘感来达成对社会的压制与统治。 当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莫名其妙地以一个西洋节日的名义组织起来,可以想象得到官方的巨大恐惧。中国官方对待香港“反送中”运动采取了污名化的宣传,对待“白纸运动”采取了封禁和消音,对待万圣节游行的“平行文化”及其“自困行动”则无所措手足,不得不尝试某种采取收编的方式。虽然可能一时达致双方平衡,但时间不在他们一边。事实上,地火已经在开始喷发了。 因此,无论是乌中路的“白纸运动”还是万圣节游行的“平行文化”,都处于中国社会运动的最前线。两种文化的对比特别鲜明,其冲突也势将日益激烈。 一切才刚刚开始 上面所说的白纸的多重变奏,就是我们预感到白纸运动将是其后一系列重大社会运动和历史变迁的先声的基本原因。 习近平的“清零战争” 因为,习近平实际上是对中国人发动了的一场“清零战争”:新冠清零,异议清零,党内对手清零,私营巨富清零,普世价值清零,国际主流力量清零,世界基本秩序清零…… 一年多来,人们看到,即使有强力镇压,民间仍是有自组织能力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社会能量没有释放出来。它总会发出“不和谐的杂音”,进而与官方话语对峙、叫板。像去年白纸运动一样,可以预见,2023年上海万圣节游行会载入上海和中国社会运动的历史之中。 清零带来的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后遗症是深重的,“白纸革命”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白纸运动不仅仅关乎疫情封控,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极权统治者看到了一个可怕的迹象,那就是有人站出来在为千里之外的维吾尔人发声,有人重新提到了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有人在为他族而发声,因为人们认识到了他的今天就会是我的明天,人溺我溺。而一个跨种族、跨宗教、跨民族、跨肤色的共同抗争,对任何的统治者最而言,都是致命的。 实际上,白纸运动还有很多变奏曲,譬如,2023年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中国的“感恩节”——蛋炒饭节…… 蛋炒饭抗议是一种中国大陆网民反对政府的网络抗议方式,于每年10月24日(毛岸英的生日)前后,又或11月25日(毛岸英的死亡日期)发生。网民以张贴蛋炒饭食谱的方式,作为一种对毛岸英于朝鲜战争期间身亡的微妙讽刺。…… 这一切可能如捷克当年的哈维尔们的文化性反抗和地下运动,又可能如原东德人由宗教祈祷发展壮大的抗议示威,以及罗马尼亚、波兰的有组织反抗形式, 燎原开来。 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历史性重大变迁的开始。 直觉告诉我们,未来的历史学家将如此确定白纸运动的历史位置。△(转自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