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今年10月27日,中共前總理李克強突然離世,立即在全國引爆悼念潮。從他的故鄉安徽省合肥市,到主政過的河南省鄭州市,數以萬計、數十萬計、乃至百萬計的民衆日夜排隊獻花、寫滿悼念卡。而在全國各地,幾乎每一個主要城市、城鎮、校園,都有不同程度的悼念和緬懷,或是一束花,或是一張卡,或是一條橫幅,各地民衆哪怕以遊擊快閃的方式,也要表達對李前總理的悼念或紀念。風行上海的萬聖節,也充滿了悼念李克強的元素。 這些場景,讓把持朝政的習當局始料不及,也肯定把他們嚇壞了。這讓人們聯想到1976年和1989年、前總理周恩來去世和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的空氣和場面,先後引發兩次大規模的天安門事件。只因今日中共早已精於控制,擁有龐大的維穩隊伍、林林總總的特務機構、以及遍佈全國的現代化監視設備、互聯網封鎖等手段,才勉強把事態壓制下來。否則,今次事態的重大沖擊和演繹程度,絕不亞於1976年和1989年。 儘管如此,習當局肯定嚇出一身冷汗。他們原先或以爲,一位已經卸任的前總理去世,不會在中國社會激起任何風浪。試想,即便在二十大閉幕式上,習近平下令將前總書記胡錦濤強行架離出場,都不曾在中國社會掀起波瀾…… 但李克強去世,卻立即引爆悼念潮。何以如此?至少有三大關鍵因素。其一,才卸任總理半年多的李克強,年紀尚輕,神清氣爽,身形矯健,竟然因“突發心臟病”離世,讓人難以置信、無法相信。無論當局怎樣解釋,或故作正常,留給世人的普遍懷疑卻是:李遭謀殺。非正常死亡。背後有重大政治陰謀。於是,世人在震驚之餘,更是憤慨,本能地爲李克強抱不平,縱使對弄權者敢怒不敢言,卻道路以目。正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其二,李克強以謙卑、勤政、親民而著稱,溫和而開明的改革派形象深入人心。與高高在上、權力傲慢的那些人形成鮮明對照。人們曾爲他過早離開政壇而惋惜,更爲他突然離世而痛惜。對許多人而言,沉重,悲痛,落淚,飲泣,痛哭,都不足以抒發抒解內心深處的痛。 其三,李克強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改革開放的象徵,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在這位接地氣的總理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李克強離去的背影,象徵改革開放時代的終結。於是,他的突然離世,觸動了每一個人的情懷和心事。人們本能地感覺到,一個更加黑暗的時代正在降臨,前途兇險。 此時此刻,也有不同的聲音。有批評者說,李克強任內沒有多少作爲。其實,並非他不想作爲,是某種勢力不讓他有所作爲。有批評者說,李克強是最弱勢的總理,其實,他是逆流滾滾裏的中流砥柱。正因如此,他才遭極左勢力嫉妒、仇恨、排斥,必欲除之而後快。如果說李克強是最弱勢的總理,試問,當下這位李強總理,又該如何定性?有批評者說,李克強也是共產黨人,共產黨的惡,他都有一份。此話宏觀上或成立,但微觀而言,身在一黨專政體制內,敢說真話實話、真心惦記羣衆、憂心民族未來,仍屬難能可貴。否則,眉毛鬍子一把抓,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又如何理解彭德懷、胡耀邦、趙紫陽等心中裝有人民的少數中共領導人? “中國還有六億人月收入在千元以下。”這是李克強的大實話之一,在這個假大空登峯造極的年代,他簡單的一句真話就戳穿了“全面脫貧”、“全面小康”的神話。“長江黃河不會倒流。”這是李克強對改革開放事業的信念。“人在幹,天在看。”這是李克強對玩弄權術、不務正業的當權者的警告。 在民主和憲政暫時無望的中國,中國人微薄的奢望,至少保留改革開放。但就連這個“中間狀態”— 改革開放,介於極端專制和民主憲政之間的中庸之道,也遭當權者無情譭棄。人們對改革派李克強報以好感、敬重,以至於同情、懷念,就不難理解。 毛澤東死亡之後,中國恢復高考制度。李克強是首批考入北京大學的高材生。作爲當代少數幾個具有現代感的中共領導人之一,論權力鬥爭,李克強卻敗給了習近平。先不說中共內部複雜的派系鬥爭,習派和江派如何聯手鬥團派。簡單而言,高材生敗給了工農兵學員,知識精英敗給了紅衛兵,改革派敗給了文革派,洋共敗給了土共。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轉自自由亞洲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