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王昭素品行卓絕 宋太祖受言書屏(圖)
 
許茹
 
2020年8月21日發表
 
太祖認爲王昭素說得有道理,就將「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慾」寫在屏風及几案上。圖爲清代《彩繪帝鑑圖說》之宋太祖「受言書屏」。

【人民報消息】北宋時期,都城開封酸棗縣有位叫王昭素的士人,不僅滿腹經綸,而且品行卓絕。他博通《九經》,兼研究老莊學說,對《詩經》、《易經》尤爲精通。他認爲三國魏王弼、東晉韓康伯註釋的《易經》及唐代孔穎達、東漢馬融的疏義都沒有很好地道盡其內涵,所以寫了《易論》二十三篇。 王昭素從小就淡泊名利,不好功名,反而對修道十分感興趣。他常常聚徒教授,傳播德化之道。他的品行同樣卓絕,鄉里人無不尊敬和稱讚他。每當鄉里人之間發生爭執,他們大都不去找官府理論,而是來找王昭素,由其判定是非,由此可見其在民衆中的威望。 古代出行除了騎馬,還可以騎驢。王昭素家中就有一頭驢,他出門常常騎驢,鄉里鄉親有事也來借驢。每次有人借,即便自己有事情需要用驢,也都慨然應允。因此他每每出門前都要詢問僕人當日是否有人來借驢,如果沒有人借,他才安心騎着毛驢出門。 王昭素還擅相面。後來在宋太宗年間任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的李穆兄弟,曾跟從王昭素學習《易經》。他曾多次讚譽李穆,說李穆的理解力往往出乎自己的意料。他還曾對他人說:「李穆兄弟都是國家棟梁,尤其是李穆,他日必在朝廷爲官。」 《宋史》上說,李穆小時候就擅寫文章,後周時中進士。宋朝建立後,任多個官職。宋太祖拜他爲左拾遺、知制誥。李穆以分析時政精闢而著稱、參與編修《五代史》,還出使南唐,對李煜曉以利害。宋太宗時將其晉升爲參知政事。李穆爲人質樸忠厚,謹言慎行,待人寬厚,好薦後進,深信佛典,善談命理。 宋太祖趙匡胤好道,在未當皇帝時,就與道士陳摶有交往。趙匡胤稱帝后,仍樂意與道士探討治世養生之術。宋太祖開寶年間,李穆向皇帝推薦好道並對《易經》有着深入了解的王昭素,宋太祖徵召其入京爲國子監博士,並在皇宮中與其見面。王昭素時年已經七十七歲,但精神不衰。 見面後,宋太祖感嘆與王昭素相見恨晚,問其爲何不求仕途。王昭素委婉地回答說自己是草野的愚蠢之人,對於推進聖化起不了什麼作用。 宋太祖遂請王昭素講《易經》中的「乾卦」篇,在講到第五爻「飛龍在天」時(飛龍在天乃是人君之象),王昭素講論君道,援引古時帝王以爲左證,暗含勸諫之意。宋太祖問「此書豈可令常人見」,王昭素回答「此書非聖人出不能合其象」。 宋太祖很喜歡王昭素的忠直,又向他請教治世養身之術。王昭素說:「治天下,莫如愛恤百姓;養身體,莫如寡少嗜慾。蓋民爲邦本,本固則邦寧。故治國之道,莫如愛民也。欲爲身之害,害少則身安。故養身之道,莫如寡慾也。」簡言之,就是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慾,治理國家沒有比愛惜百姓更重要的,養身沒有比清心寡慾更有效的。 宋太祖認爲王昭素說得有道理,就將「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慾」寫在屏風及几案上,以便警醒自己,時刻不要忘記。這就是歷史上「受言書屏」的故事。 宋太祖還向王昭素詢問民間的一些事情,他皆以實告之,沒有任何隱瞞。宋太祖希望他可以留下做官,但志不在此的王昭素以年邁爲由予以推辭。宋太祖遂授其爲國子監博士,賜茶藥及錢二十萬,留了一個多月後,讓他回家養老。 八十九歲那一年,王昭素卒於家中。其一生以仁心廣爲人知,有不爲人所知的隱德。 (參考數據:《儒林傳》、《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

 
分享:
 
人氣:19,52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