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姨10年前在工商银行办理的存款业务变成分红保险。

【人民报消息】近日,江苏省南通海安市的陈阿姨得知,银行在10年前推荐自己办理的「存款业务」其实是理财保险,且保单因后续未缴费已失效。陈阿姨不识字,也没在保单上签过字,银行是怎样操作让她从存款变成买保险呢? 据荔枝网报导,陈阿姨在2010年到当地工商银行海安支行存钱。工作人员向她推荐:每年存5万元(人民币,下同),连续存5年,10年后可以分红;由于银行搞活动,实际只要连续存4年就行。陈阿姨当时被说动,办理了这项业务。 今年7月8日,太平洋保险海安分公司的工作人员突然找到陈阿姨,称其在10年前买了一份分红险,因第5年未缴费,保单永久性失效。 经女儿钱女士询问,陈阿姨回忆起10年前的这笔「存款」,并表示业务员当时根本没说这是一份保险。 次日,钱女士到银行打印母亲当年的保单,发现上面的签名系他人伪造。她要求银行经理比对陈阿姨正常存款单据和保单上的签名,结果被拒。 7月31日,陈阿姨母女在记者的陪同下再次来到银行,行长承认当时市场没那么规范,业务员在话术上也不规范。 最后经协商,银行承诺退回陈阿姨20万元保费,并补偿一定的银行同期利息;保险公司则同意恢复保单。 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或家里长辈在银行遭遇过类似骗局。 有人说,这个我妈被骗过,一模一样的事,实在退不了,只能把钱都交了,气死了。 「在建行被忽悠,买了阳光保险理财,现在钱还没给我退呢,气死人了,堂堂国有银行竟干着这些坑蒙拐骗的业务,保监会什么的都不管吗?」 「上个月我爸也遭遇同样的事情,在农行要求存一年定期,结果变成所谓分红保险,当事人完全不懂怎么回事。后来查看他的短信才知道每年要交保费,所谓分红还是不确定的(合同写视公司盈利情况分工,巨坑),而且要15年以后才计算。」 「上学时有相同经历,本来是去办个零存整取的小业务,在柜台办理时一个穿工作服的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同样的业务,懵懂的我怀着对银行的盲目信任办理后就再没管它……几年后才知道那不是存钱,是保险;那不是银行的人,是保险公司的人——然而她确实穿着和银行职员一样的工作服,柜台里的人也确实一声未吭。」 近年来,中国传统的保险销售方式日渐没落,而银保管道迅猛发展,即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售完成销售业务,银行则向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截止2017年,银行的代售已占寿险销售一半以上份额。 虽然中共银保监会有设立各种管理方法,但保险公司仍通过虚列公司费用等方式,变相给银行或经办人标准手续费以外的费用;而银行也为了利益不断违规操作。 2016年,50多岁的内蒙古农民王某揣着500万元的现款,想存进中国银行。但没想到却在穿着银行服装的工作人员及银行行长的言语及利益引导下,买了一款银行的「理财产品」,工作人员承诺这款产品「没有任何风险,年底肯定能拿到27.5万元的利息」。 可事后,王某发现,他买的根本不是中国银行的产品,而是一份阳光人寿保险公司的商业保险。按照保险合同,他要活到100周岁才能取回本金。 发现被骗后,王某登上保险公司和银行楼顶以命维权。最终,银行和保险公司心不甘情不愿地作出妥协,由保险公司返还500万元本金和27.5万元利息。但要求王某撤回对银行、保险公司的投诉。银行负责人还很不服,向媒体表示王某「以命维权」的方式是在诈骗。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银行里的业务人员利用模糊的语言,暗示其销售的保险产品和银行普通理财产品相同,可以随时支取,并且隐瞒提前支取所需承担的责任和损失。面对上当民众的维权,坑骗储户的银行几乎毫发无伤。 不炒股、不买基金、不投P2P,只相信银行存款,这是大部分国人的储蓄方式。但是如今这世道,诈骗太猖狂,存款单都能分分钟变保险单,不但收益受损,本金都有可能不保。骗局隐藏如此之深,简直叫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