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生活 › 文章: |
殘臂少女磨礪騎手夢 勇闖殘奧委會預選賽(圖)
【人民報消息】阿比蓋爾.維德勒(Abigail Vidler)出生時就沒有雙前臂,她的父母最初擔憂她能否像其他孩子們一樣生活。因爲騎馬,讓維德勒擁有堅定的信心,她的目標是在2024年代表澳洲出戰殘奧委會。 維德勒的媽媽莉婭(Leah)說,當護士把嬰兒維德勒放到她手上時,她的神情令其難忘。「但是嬰兒維德勒看着我,彷佛在說,我有殘疾,但不要緊。」 騎馬幫助她建立自信並增強體質 當維德勒的表姨尹丹妮(Leslie Induni)來看望她們時,尹丹妮的話改變了維德勒的一生。尹丹妮第一次抱着維德勒時,說到:「她將來會騎馬。」 尹丹妮多年以來一直是維州殘疾人騎馬協會(RDA)的志願者,這是一個非盈利組織,幫助殘疾人進行肌肉平衡和協調運動。莉婭說,尹丹妮利認爲騎馬會幫助維德勒建立自信並增強體質。 莉婭說:「當時,我甚至不確定我女兒是否能夠走路、說話、綁鞋帶,更不用說騎馬了。」但她沒有想到,多年以後維德勒會以騎術競爭入圍殘奧委會。而且除了騎馬,她還會滑雪、玩籃球和游泳。 維德勒直到上幼兒園時才意識到自己的殘疾。她說:「那些小朋友們都會自己綁鞋帶,但我卻需要幫助。」維德勒在握筆、梳頭和刷牙時面對着巨大困難,但這些對其他孩子來說是輕而易舉的,只有一樣事情例外——當她的小夥伴們爭搶着騎木馬時,她正在練習騎真正的馬。 作爲一個年幼的孩子,維德勒騎馬訓練是爲了建立她的核心力量,其父母希望他們的女兒身體強壯。但當12歲的維德勒遇到RDA志願者戴維斯(Lyndsay Davies)時,訓練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牠教會我信任和尊重 戴維斯認爲維德勒擁有真正的騎馬天賦。在2016年夏天,戴維斯教維德勒試騎一匹名叫琪瑞歐(Cheerio)的馬。 維德勒說那匹馬很高大,她很害怕,但牠給人一種溫柔的感覺。「當時牠看着我,似乎在說,『是的,妳挺好的。』我們心靈相通。」 戴維斯在四年前買下琪瑞歐。當時這匹馬已經25歲了,而一匹馬的壽命通常是在25歲到30歲之間。在戴維斯的訓練下,琪瑞歐從一匹彪悍任性的馬轉變成一匹溫馴的馬。 騎上這匹馬,維德勒感覺非常協調。她說:「總會有一匹馬改變騎手的行爲。對我而言,琪瑞歐就是那匹馬,牠教會我騎馬,也教會我信任和尊重。」 現在15歲的維德勒可以獨自騎馬。她表示,她騎馬時遇到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握住繮繩並在騎馬時保持安全。爲了滿足維德勒的特殊需求,繮繩在不斷地得到改良。 她說自己很幸運,沒有遭遇過什麼大的事故。但第一次和琪瑞歐參加比賽時,她曾從馬上摔下來,由於前臂未能掙脫繮繩,所以被拖拽了一小段路,所幸沒有受傷。 目前,她使用一條定製的帶子,上面有一個別針,連接到系在馬龍頭的一條繩子上。如果她身體下跌,那麼拉力會釋放別針,她就會從馬身上脫離出來。 維德勒認爲自己很幸運,內心從來沒有強烈的恐懼感。 她在7歲時就參加了花式騎術比賽,並最終獲勝,並且在此後的三年連續贏得比賽,因此她從不懷疑自己與他人競技的能力,並且十分享受和期待參加比賽。 她說:「我有一種『要做就做大,否則就回家』(Go big or go home)的態度,如果我想『其他人都是身體健全的騎手,我沒法像他們騎的那樣好』,那麼我就不能發揮自己的實力。所以我就想『事實上,我付出的努力可能是這些人的兩倍,我能做到。』我總是想象自己贏得比賽,並且不管比賽結果怎樣,我都很高興。」 在2018年11月份,維德勒和琪瑞歐在參加了迄今爲止競爭最激烈的比賽,與其他20多名身體健全的選手比賽。維德勒在花式騎術賽中奪得第一名,琪瑞歐贏得了第二名。他們分別是各自類別中的總冠軍。 雖然很難讓維德勒放棄琪瑞歐,但牠最終還是在今年七月底離世了。維德勒說:「我想感謝琪瑞歐。沒有牠,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牠曾是我的動力。」 面臨困難 行動勝於言語 如今,維德勒的日子非常忙碌,除了上學,10月份和11月份,她會參加三場維州和全國性的比賽,並將代表維州參加全澳的殘奧委會預選賽。 在參加比賽前,她儘可能每天進行訓練,每天至少騎馬一小時。 她表示,自己也有失落的日子。「我經歷過想要放棄的日子,有時候我來到馬兒身邊,心想『我真的想來這(訓練場)嗎?』我經歷過這種日子,但其他所有人也都有過這樣的日子,把自己和別人相比,這只是人的本性。一般經過一兩天,我就會再次振作起來。」 「我愛騎馬。不做這件事的話,我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麼樣,因爲騎馬,我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對於那些面臨困難的人,維德勒說:「我的建議是,你要知道你能做到。行動勝於言語,你不能只是說『我會做這件事』,你必須真的去做。是的,這會很難,是的,一些日子你會想要放棄,但當你找到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胸中燃起一團火,這就會讓你撐下去。」 「成功來源於自己的內心,內心的力量才會讓自己走下去。」△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