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文化 › 文章: |
大度胸襟的布袋和尚(圖)
【人民報消息】布袋和尚,也稱爲長汀子布袋禪師。關於他的出身也頗爲傳奇。 據說,唐朝末年明州奉化的龍溪上漂來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兒,長汀村的張重天看到這小兒小手小腿胖乎乎圓滾滾的,還不停地咧嘴憨笑,心下歡喜得不得了,就把他抱起來,這才發現他的墊子是一個青布袋。張重天把小兒抱回家中撫養,取名爲「契此」。因爲他在長汀村長大,故號「長汀子」。 契此長大後,到寺院剃度出家。他以禪杖繫着一個布袋,孤身一人云遊天下。他見物乞物,見食乞食,凡是乞來的東西全部裝入布袋中,所以又稱爲「布袋和尚」。 據說,布袋和尚每次乞討的時候,身邊常有十八個童子跟着他,人們不知道童子來自何處,趕也趕不走。夏季炎熱,布袋和尚在溪水中洗浴,這羣童子就嬉戲他。當時一位擅於畫畫的陸生,就將布袋和尚畫在一座寺院的牆壁上。 布袋和尚行走世間,廣行教化,累的時候隨處找個地方就可以睡覺休息。他有一首偈語:「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正是他雲遊天下,廣結善緣的真實寫照。 一名姓陳的居士問布袋和尚,怎麼做才能不墜議論他人是非的漩渦。布袋和尚就爲他唱了一首《忍辱偈》: 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皮常忍辱,放開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 要使此心無掛礙,自然證得六波羅。 大意是:這世上是非愛恨真是太多了,但仔細想想又能如何?如果能放寬心胸就能忍下屈辱,若能放開心胸,就能把黑暗消磨。無論對於知己,還是冤家,能夠彼此敦睦相處,心中不爲愛恨所傷所惱,身心自然恬淡自在。 雖然布袋和尚特立獨行,但是獨具慧眼的人非常尊崇他。一天,有人請布袋和尚用齋後,又懇請他在家中留宿,以盡弟子恭敬之義。 次日清晨,布袋和尚就在這戶人家的大門上寫了一首偈語,他說到自己的身上有一尊佛,但是世人都不曉得。這尊佛不用雕琢,也不用泥塑,畫不出來,也偷不走。他清淨的神思皎潔得就像天上的日月。雖然是一個身體,但是可以分身爲千百億個。 後梁貞明二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圓寂之前,在岳林寺東廊下端坐在一座盤石上,說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偈語安然圓寂。 這時人們方才曉得原來布袋和尚是彌勒的化身,因此江浙一帶的百姓就以他住世時的形象競相請畫工畫像,以便時常焚香禮拜。(《宋高僧傳》卷21) 布袋和尚曾對農夫說:「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他用極其淺白的語言告訴世人,善於樂施的人,就能不斷耕耘自己的幸福之田。當你低下頭,忍住心中的氣怨,卻能在低頭的瞬間,看到水中映出的那片廣闊的天空,原來那高不可及的天正在自己的眼中啊!所以布袋和尚說「退後原來是向前」。 北宋元符元年,宋哲宗賜封布袋和尚爲「定應大師」。崇寧三年(1104年)岳林寺住持募捐建閣,將彌勒像塑造於寺內,宋徽宗賜閣名爲「崇寧」。杭州靈隱寺對面的飛來峯上遍佈五代以來的三百多尊石窟造像,其中最大的一尊造像就是以布袋和尚爲原型的彌勒造像。△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