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鎬到東岳廟拜神併發誓道:「如果我命中沒有科舉功名, 願折我陽壽來交換,但能一得秀才,雖速死無憾矣。」

【人民報消息】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縣爲無錫、金匱兩縣,同城而治,均屬常州府,當時人就稱之爲錫、金兩縣。 錫、金兩縣經濟相對繁榮,平時攻讀科舉功名的人也多,應學院考試的童生就有一千幾百人之多,而每年秀才名額才三十名。因爲得之甚難,所以當地對秀才也頗爲看重。往往有的人多年攻讀科舉,文章也不錯,時運不佳到老了依然還是童生。 錫、金兩縣中有個顧氏大家族,族中讀書人衆多,考取功名也有幾個。可這個大家族裏有個人叫顧鎬,平時文章很好,可就是考不中,年將四十還是童生。他爲此頗爲不平,鬱鬱不樂,因此到東岳廟拜神併發誓道:「如果我命中沒有科舉功名,願折我陽壽來交換,但能一得秀才,雖速死無憾矣。」 當年科考中,顧鎬果然順利考中秀才。按慣例,凡考取秀才的人必由負責教育的學教官擇日率領他們拜謁孔夫子廟。但是顧鎬剛中秀才就病了,還不到拜祭孔廟的日子,就病得不能起床了,當其它的新進秀才集體拜祭孔夫子時,他已經病重垂危,第二天就去世了。 (資料來源:清《庸庵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