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打过零工做过游医,当过多年的殡仪馆运尸工……也许是见证了太多的死亡,75岁的余上忠更能理解生命的可贵。 30多年来,目不识丁的他和妻子先后收养了12名弃婴。两个人省吃俭用,除了打工赚钱,甚至乞讨、捡破烂,希望将这些孩子抚养成人。后来,有些孩子陆续被人认领走,只剩下5个。而今,最小的两个孩子今年同时考入大学。欣慰的同时,老余也感觉到沉重的压力。 据《钱江晚报》2017年8月22日报导,老余在40岁收养第一个女儿之后,家里孩子越来越多。老余的生活并不富裕,一度在生存在线挣扎。他没有稳定收入,在做运尸工之前,他仅靠打零工和在丧事上抬遗体,靠着或多或少的红包勉强度日。 他30多岁才有了老婆,没有孩子。40岁的时候,他和妻子商量想收养一个女儿。那年的大年初二,他从邻县抱回第一个人家不要的孩子,给她取名叫余彩松——可老余并不轻松,毕竟家里多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小人儿。 4年后,老余办完一场丧事回家时,半路看到路边纸箱,里面的婴儿双目紧闭。他二话没说,准备把纸箱里的「死婴」带回家安葬。没想到回家后,老余却发现孩子还会喘气,他和妻子赶紧帮孩子洗澡。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之下,婴儿终于活了下来。 老三是在温州市龙湾区抱养来的。那个秋天,老余在当地干活,发现村里的老人亭里放着一个纸箱,里面传出婴儿细弱的啼哭声。「有村民围着看,纸箱里放着生辰八字,可没人愿意要孩子。」因生活艰难,老余还有一点犹豫,可妻子主动接下这个孩子。 乞讨捡垃圾 夫妻撑起十多个孩子的家 12个孩子被捡来的地方各不相同,但都是女孩子,有些还小有残疾。「别人都不愿意要,可如果真没人管,这些孩子肯定活不了的。」虽然家里压力大,但见到弃婴,夫妻俩还是狠不下心来不管,「孩子再小,好歹也是一条命啊!」 渐渐的,老余家的孩子越来越多,有人会专门把孩子包在纸箱里放在老余家门口。 「以前的日子苦。小时候,妈妈背着我出门捡破烂,还会背着我们乞讨。别人有时候给些钱,有时候就给很多小孩的旧衣服。」35岁的大女儿余彩松回忆。 帮工厂分拣做衣服的下脚料是三女儿小飞印象最深的事情。一袋七八十斤的毛料,做完二十元,做久了大姆指和食指会破皮,脖子也会僵得酸痛,「但一家人聚在电灯下干活儿,和和美美,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温暖。」 后来,一个孩子因病早夭,对老余夫妻俩打击很大。他们极度内疚,觉得自己养不好孩子。再后来,好几个孩子被别人领去抚养,「能去条件更好的家庭,就当是给孩子新生。」 最后,家里剩下5个女儿。除了早早上班的老大,其它4个女儿都念了大学。 计划生育的悲哀 收养12个都是女弃婴 老余收养孩子的最高纪录是在1998年——他在3天内,从同一个菜市场抱回2个女婴。「两个女儿都被放在纸盒里,里面有生辰八字——她们生日只差了一周。」老余回忆。 那时的老余快60岁了,生活拮据,但「生下来就是一条命」,老余不忍心放弃。 她们俩就是老余家的一对小么女。两个孩子都很乖巧,放学跟着姐姐做手工赚零用钱,「两分钱一把扇子,一天下来也有几十元。」 老余很节俭,全身最显眼的,大概就是左手无名指上那个刻着「福」字的金戒指,这是他七十大寿时几个女儿合起来买的礼物,表达对养父的感恩之情。 「我现在最担心的,也就是最小的这两个孩子,她们还没有成人。」老余说着,指了指身边的一对小么女。好在两个女儿都很争气,今年双双考上温州的大学,但学费和生活费也横在面前。如今,已经有温州的助学项目承诺资助两个孩子的学费,但生活费显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老余家客厅里摆着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刺绣,这是三女儿上大学时绣的。正如这幅字,因为爱和热心,让几个没有血缘的人聚在一起,成了一家人。 12个弃婴都是女婴,中共的计划生育带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哀,不但男女比例不平衡,造成男孩长大后需要花重金娶妻,而且计划生育时代,有很多人生了女孩都扔了,使他们造下极大的罪业。 「生下来就是一条命」,说得多实在,老余夫妇的善良本性很感动人,如果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和整个社会的人都这样想,中国就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