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ura回收管弦樂團」五花八門的樂器,全部由廢棄物製成。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溫陽漾綜合報導)在南美洲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市郊,有一個坐落於大型垃圾掩埋場附近的貧民窟小區卡圖拉鎮(Cateura)。那裏不乏須在垃圾場拾荒的居民,也常見由廢棄物拼湊搭建出來的房屋。在這樣一個貧困地區,竟孕育出一個青少年管弦樂團,把貧民窟的天籟推上世界舞臺,他們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來自垃圾場的美妙樂章》,感動世界各角落的人。 促成「Cateura回收管弦樂團」的靈魂人物是樂團創始人兼指揮查韋斯(Favio Chavez),有環工背景的查韋斯自2006年開始在卡圖拉鎮掩埋場從事資源回收計劃,因爲喜歡音樂,工作之餘,免費幫當地小孩上音樂課。由於該地區的學生輟學率高達40%,爲了不讓孩子們在垃圾場周邊遊蕩,接觸毒品與幫派,觸發了查韋斯以音樂改變他們生活的想法,並在拾荒工匠尼古拉斯.戈麥斯(Nicolás Gómez)的協助下,將五花八門的廢棄物做出街頭孩子的「克難」樂器,讓孩子們用這些樂器演奏出動人樂章。 油漆罐、烤盤做器材 垃圾也能變出樂器 樂團的大提琴由垃圾場找到的金屬油桶、木材、烹飪用肉槌組合而成。薩克斯風是用排水管、硬幣、鈕釦、餐具柄、玉米罐頭、啤酒瓶蓋製成。組成小提琴的材料包括油漆罐、比薩烤盤、叉子。至於樂團的鼓,鼓面甚至是用廢棄的X光片做成。 樂團紀錄片《來自垃圾場的美妙樂章》(Landfill Harmonic)9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聖莫妮卡萊姆勒(Laemmle)中心作了最後一日的放映。導演布拉德.奧爾古德(Brad Allgood)說:「樂器的材料都是你無法想象的,絃樂的琴橋是由叉子做的,琴頭是由油漆罐做的,貝斯是由燒烤罐做的。我希望觀衆看完這場電影之後,能夠感到被激勵,能夠在他們的小區裏創造改變。」 人稱「Cola」的尼古拉斯在7歲時失去父親,從那時起他就得工作以幫助母親擔起9位子女的生計。搬到卡圖拉鎮之前尼古拉斯當了30年的營建工人,卻有一雙無師自通的巧手。尼古拉斯連莫扎特是誰都不知道,但是由他改造廢棄物所變成的樂器,經過不斷改善後,聲音質量甚至比尋常人家購買的普通木製樂器還要好。 堅持下去 若努力夢想就能達成 樂團一路發展下來,已有超過35位的年輕樂手。今年15歲的成員丹尼爾.杜阿爾特(Daniel Duarte)因爲紀錄片在洛杉磯放映來到美國,他對許多事物都充滿新鮮。丹尼爾說;「我們希望大家看到影片能感受到,我們雖然住在貧窮窟,但就像樂團指揮所說的不是你住在平民窟什麼都沒有就該什麼都不做,我很開心,我因爲參加管弦樂團生命改變很多,之前在電視上看到音樂家演奏,希望有朝一日我也成爲一名音樂家,但是因爲經濟因素,沒錢上學無法實現,現在我可以表演音樂,也有人教我音樂,我實現我的夢想。」 紀錄片歷時6年完成,2014年的巴拉圭洪水導致拍攝延宕,但大家克服一切,希望故事能激勵人,併爲小區與世界帶來改變。製作人朱莉安娜.佩尼亞蘭達-洛夫特斯(Juliana Penaranda-Loftus)說:「作爲一個電影人,目標是能夠講述故事,來激勵人們,在小區裏做出真正的改變。我希望觀衆看過電影后會想爲自己的夢想奮鬥,有時並不容易,但你堅持下去,若努力夢想就能達成。也許你現在所處環境不佳或受挫折,但珍惜所有。」 《來自垃圾場的美妙樂章》導演布拉德,希望觀衆能被紀錄片感動並在自己小區裏創造改變。指揮查韋斯說:「當世界給他們垃圾,他們回報以音樂。」在巴拉圭的貧民窟,由廢棄物改造而成的樂器,正在改變當地青少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