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忍,並不容易做到,但是當遭遇人生的挫折和受到侮辱屈辱的時候,在得失榮辱面前淡定從容、寬忍大度的理智應對,往往事情會出現轉機,開闢另一番景象。 李忱隱忍知退 成就「大中之治」 唐宣宗李忱即位之前,貴爲王公的他卻不得不離京出走。公元820年2月,李恆(李忱之兄)被宦官扶上皇位,是爲唐穆宗。四年後穆宗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他只活到18歲,駕崩後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繼接任。 在這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裏,三朝皇叔李忱爲人低調,不事張揚,但光王的特殊身分還是讓他逃避不了被侄兒們猜忌、排擠的命運。 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時,李忱爲避禍全身,便「尋請爲僧,行遊江表間」,遠離是非之地。在這期間,他大智若愚、言行謹慎、不露端倪。 公元846年,忍辱負重的李忱終於再次回到宮中,登基爲帝,成爲歷史上頗有作爲的皇帝。流落民間的非人待遇,使得李忱長期在民間閱世讀人,深知百姓疾苦,他恭謹節儉,惠愛民物,用法無私,從諫如流。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唐宣宗,稱其爲「小太宗」。 李忱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讀《貞觀政要》,整頓吏治。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爲座右銘。李忱在位時期是唐朝後期一段安定繁榮的時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爲「大中之治」。 高僧寒山、拾得流傳千古的玄妙對答 唐代的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僧,後被人傳說成「和合二仙」。 寒山、拾得所著的《忍耐歌》廣爲流傳,歷經千年而不衰。其中下面這個絕妙的問答蘊含面對是非的深刻處世之道,因此雖經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膾炙人口。 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譯文大意,寒山問拾得:「如果世間有人無端地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厭惡我、欺騙我,我要怎麼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你不妨忍着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忍耐歌》中還有這樣的詩句:「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幹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 今天寒山寺的鐘聲依舊,物是人非,寒山、拾得的蹤跡早已無處可尋,但《忍耐歌》卻被世人千古傳誦,流傳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