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日照当中。小镇空荡荡的。警长威尔‧凯恩走在寂静的街上,去迎接最后一场生死之战。孤独的身影,映照在烈日下,演绎出美国西部片永远的经典。 电影《正午》(High Noon,1952)改编自约翰.康宁汉的短篇小说《警徽》,获得1953年奥斯卡四项金像奖。美国国家影片登记部于1989年将该片收入首批典藏保护的25部电影之一,许多观众形容它为「永恒」、「伟大」。 这是孤胆英雄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西部小镇,警长威尔.凯恩在卸任当天迎娶了年轻美丽的艾米。他摘下警徽,准备与新娘远走他乡,开始安宁的新生活。就在此时,传来消息:多年前曾经被凯恩捕获的罪犯弗兰克.米勒刑满出狱,正搭乘火车前来,要找凯恩算帐。火车将在正午到站。在大伙的建议下,凯恩带着妻子按原定计划出发。可是,没走多远,他改变主意,掉转车头返回。他觉得,米勒是为自己而来,如果找不到他,有可能因怒掀翻小镇,他不应该让无辜的居民受累。 凯恩返回镇上,抓紧时间物色帮手来对付凶残的米勒。不料,居民们大多冷漠响应,以各种理由拒绝帮助,有人甚至躲起来不敢见他。还有人埋怨他惹来这么大的麻烦,应该由他独自解决。之前的副警长在凯恩走后负气辞职,看到凯恩归来,他表示,只要凯恩同意推荐他担任新届警长,他就与凯恩一同应战,不过这一交换条件被凯恩拒绝。 当年给米勒定罪的法官匆匆离去,还劝凯恩也一走了之。只有几个年老弱小的男子自告奋勇,但他们实在不是米勒的对手。凯恩心灰意冷、孤立无援,就连新婚妻子艾米也对他发出最后通牒:无论凯恩如何打算,她都会登上正午的火车离开。疲惫的凯恩坐在办公室里沉思,不时望着墙上的挂钟。凯恩写下一封绝笔信,重新佩戴好警徽,踏上空无一人的街道。经过激战,凯恩打倒了几个匪徒。危急关头,艾米出现,与凯恩配合,击毙了主犯米勒。这时,居民们从各自的藏身之处走出来,静静地看着凯恩和艾米。凯恩扔下警徽,与妻子绝尘而去。 《正午》情节紧凑,充满悬念。全长85分钟,恰好与凯恩等待火车到达的85分钟的时间长度一致,此种摄制方法极为少见。时间的紧迫在剧中被强力渲染:大挂钟的钟摆晃动着,眼看指针离正午12点越来越近,而凯恩唯有只身应战!著名影星加利.古柏成功地诠释了硬汉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凯恩内心的失望、焦虑和坚毅的复杂情绪。众望所归,古柏凭借出色的演技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扮演艾米的格雷丝.凯利也因此片崭露头角。 《正午》不同于传统的西部片,高潮的枪战场面只有10分钟,其余多为道德探讨和情感激荡的戏分。不少对话发人深省,同时亦有多处留白供观众回味。公映之初,一些观众对该片的特殊选题持有疑虑。不过,人们渐渐地领悟到故事的精采,好评与回响渐起。 正邪的鲜明对立是西部片的永恒主题。本片的焦点不变,但却独树一帜,提出了冷峻的道德思考:面对邪恶,事不关己,刻意躲避。这种人性的劣质,或许比穷凶极恶的匪徒更显阴冷,令人心寒。美国前总统里根表示,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因为主人翁表现出了对法律和职责的忠诚。即使镇上居民弃他于不顾,他仍然忠于职守,孤军奋战。 在影片问世后的60余年间,观众们的褒扬热烈动情。有人评说:「勇气和怯懦是普世探讨的情感话题。男主角因其具有的自尊、勇气和内在的力量成为一个非凡的人物。」还有人指出,此片反映了美国社会里人性最优秀和最恶劣的一面。一位观众以「一个不逃跑的人」为题写下影评:「一个男人,捍卫正义,即使无人响应,即使有诱惑存在,也不会把头埋入沙里。」「凯恩最后丢弃了警徽,因为他发现,小镇并不值得他为之战斗。他没有临阵脱逃,他是为原则而战。」 经典的故事,折射现实,颂扬人性的光辉。在真实的生活里,未必会有街头枪战的惊险,却不乏是非黑白间的选择。不妨自问:当考验来临,我们,有勇气挺身而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