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標捐贈兩千頭豬,又出風頭了,眉飛色舞。受贈方不屑一顧!
江澤民就喜歡這種要錢不要命的混混。

【人民報消息】2013年12月30日陳光標在國內高調宣佈,要去美國購買《紐約時報》,所有人都嘲笑他,認爲他在發瘋,其實他就是爲了吸引人眼球。吸引人眼球幹嘛?爲了讓人關注他去美國幹什麼。 2014年1月3日,說是去美國購買《紐約時報》的陳光標帶着三個面部嚴重燒傷的女人出現在紐約肯尼迪機場。若不是《第一財經日報》的記者在機場親眼目睹,誰也不會知道1月7日兩個將出場表演,另一個沒露面的是備胎。 據陳光標說,看到只有《第一財經日報》一家記者出現在機場,非常失望,他說在微博裏秀出自己的機票,就是希望在紐約機場被衆多媒體包圍採訪,造成轟動效應。結果,只來了一家,還不是幫襯的。 據一句英文都不懂的陳光標說,請了七十幾家媒體,沒有一家是中文的,他自己說的很坦白,就是爲了把外媒的報導翻譯成中文,傳到中國去。爲什麼不找中國人的母語媒體?陳光標爲什麼害怕中文媒體?因爲中文寫出去沒法改動,而外文可以再加工,這樣貓膩就大了。 陳光標說:他要傾家蕩產完成收購《紐約時報》。有這麼大決心收購,可是《紐約時報》說連知道都不知道,沒人與他們聯繫過,而且人家從來沒說要賣。丟臉的是,陳光標在國內自說自話,說朋友出6億,他出個兩、三億去紐約買,原來他並不知道《紐約時報》的市場價格是26億美金。 陳光標自己不會說英文,幫助他翻譯英文名片的那位當地華人在美國住了20多年,也沒有幫他與《紐約時報》聯繫。詭異的是,沒有聯繫準備購買的《紐約時報》,卻邀請了七十幾家外國媒體。是誰有能力幫助陳光標邀請這麼多家外國媒體?中共駐紐約總領事館。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觀察,收購《紐約時報》只不過是個噱頭。陳光標說這次到紐約有三件事要辦,其它兩件事比收購《紐約時報》更重要,「絕對震驚世界!」陳光標在機場說。 2014年1月7日,陳光標舉行的記者會在紐約一家時下每夜將近300美元的豪華酒店舉行,陳與那三個嚴重燒傷女人都入住此酒店。 一小時的記者會由公關公司精心安排,與會的有40多家中外媒體。前半段的主角是陳光標,他不尋常的爲記者們唱了一首他說是自己作詞的歌。有記者問有關陳光標收購紐約時報的問題。但陳光標說,已經跟紐約時報的──不過不是老闆而是記者──交流過了。他說交流的還有另外六家英文媒體,「你們明天自己去看報吧。」看什麼呢?原來不是看購買紐約時報的事。 當記者會即將進入問答階段之前,三個面部嚴重燒傷中的兩個女人被領進大廳,她們站在臺前讓記者近距離任意照相、錄像。陳光標說她們是十三年前在天安門自焚燬容的法輪功學員郝惠君和陳果。這就奇怪了,爲什麼陳光標還帶一個備用的? ! 陳光標是一個想出名想瘋了的人,他常常想起發放現金的場面,能從床上笑得滾到地上。這就是江系人馬能把他用到死的原因。 2016年3月28日到30日,習近平去捷克訪問,31日至4月1日習出席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峯會。用什麼辦法來擾亂這個視線呢?其它招兒都使盡了,耍大刀片和爆炸之類的招兒不能再使用,因爲3月23日新華網首頁發出3篇新聞,誰那裏出了事,第一把手要下臺。 都下臺了,朝裏江系就更沒人了。 那使什麼招兒呢?香港明鏡集團的何頻想出一個招兒,把陳光標拉出來耍一耍,反正姓陳的小子早晚也是個死。 有媒體報導,說江系媒體明鏡網30日獨家消息:到處招搖的中共富豪陳光標,涉嫌經濟詐騙等犯罪行爲,剛被警方抓捕。 3月31日上午,陳光標在視頻聊天中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已經獲悉境外哥們兒媒體放的大料,但實際上自己沒事。 3月26日,陳光標曾在微博上論「門檻」:「過去了就是門,沒過去就成了檻。」。他說:「事,變成故事,只是時間的問題;人,變成人物,只是堅持的問題。所謂門檻,過去了就是門,沒過去就成了檻。」 3月30日晚間10點多,習近平已經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峯會。香港明鏡就在此時發佈陳光標被抓的消息。同日早上8:36,陳光標在微博上貼出關於「人生壓力」的帖子。 他發出對自己未來結局的預言:「人生在世,對於外界的壓力,要儘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時候,不妨彎曲一下,就像雪松那樣暫時讓一步,這樣就不會被壓垮;就像小草那樣,靈活地拐個彎,這樣就不會被扼殺。學會彎曲不是妥協,而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的忍讓。」 江系人馬把陳光標不當人看,想使的時候拿過來就使,陳光標也樂得屁顛屁顛的。現如今,社會墮落,爲了錢什麼都肯幹的人很多,但像陳光標這麼把羞恥、無聊當作榮譽的人還不是唾手可得。 那麼,陳光標會不會被抓起來呢?當然會,一定會,但不是習近平去美國開會的這個時間段。 3月31日,新華網首頁頭版頭條的題目是《習近平抵達華盛頓 出現第四屆核安全峯會》,報導說習近平將作主旨發言。此時,香港明鏡一鬧騰,很多媒體就把視線轉移到了陳光標身上。老江不行了,周永康進去了,徐才厚踹腿了,何頻出馬了。 到何頻出馬時,老江的慘狀就不言而喻了。 △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