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善心人义务修桥补路 造福一方乡里(图)
 
2016年12月25日发表
 
简易的水泥板桥畅通了村民出行的路,这些都是陈传成和妻子涂相平的功劳。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张晓净综合报导)这里报导二则善心人家修桥补路的好事。 继承家族修桥补路善业 河南省泌阳县马谷田镇,群山环绕的村庄多被一条条小河分开,小河上架着的一座座简易水泥桥都出自一对夫妇之手。几十年间,陈传成和涂相平夫妇已经在村子周边架了几十座桥,上万村民过河不再脱鞋袜蹚水了,而陈家义务架桥的传统已经传承两代人,两代人累计架桥270余座。 在马谷田镇罗店村,提起陈传成和涂相平夫妇,乡亲们没有不说他们好的。夫妻俩的好口碑都源于他们的热心肠,村子周边的小桥是他们义务搭建、维护的,每一个进出村子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据中新网12月18日报导,记者在罗店村看到,村子边蜿蜒而过的小河并不宽,水也不深。但是如果没有简易的石板桥,想要过河的话,要么脱掉鞋袜蹚水,要么绕行很远的路找到正规的桥。 目前正是农闲时期,52岁的陈传成在几个月前外出务工了,平日里维护桥梁的担子就落到妻子涂相平肩上。 「我隔个两三天就过来看看,哪座桥需要培土加固了,哪座桥需要换水泥板了,还是得常盯着,毕竟这都是简易桥,水大了容易冲坏。」记者见到涂相平时,她正穿着及膝胶鞋,扛着铁锹,一座桥一座桥地「巡视」,而架在小河上的石板桥,在周边的村子里就有几十座,巡视工作并不轻松。 涂相平告诉记者,附近村子里的桥几乎都是他们夫妇搭建的。「从我嫁到他家,就一直在修桥、护桥,我跟他一起装沙袋、搭桥墩,架水泥板,也没细数过修了多少座桥。」在涂相平看来,护桥、架桥已经成为家里的一件必做的事情,就像地里的庄稼,总要去种一样。 72岁的罗店村村民何长兰回忆道,其实,从陈传成的父亲开始,修桥补路就已经是老陈家的传统。「陈传成的父亲陈德忠是俺们这儿远近闻名的木匠,哪个桥坏了,哪个路不平了,他都热心地去修。以前没有水泥板,他就在河上架木板,方便了很多人。」 18年前,陈德忠去世后,陈传成夫妇接过老父亲架桥修路的活。由于夏季水势较大,修好的木桥、水泥板桥经常被冲毁。冲毁一次他们就修一次,据不完全统计,几十年来,他们一家两代在周边几条河道上相继架桥270座。 陈家修桥补路造福一方百姓,而村民们也对他们的功劳念念不忘。 「以前冬天蹚水过河冻脚,老人小孩都受不了。人家传成拉来楼板搭桥,方便两岸群众,真是做了大好事了。」62岁的村民王功伟说,这附近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陈传成夫妇俩搭的桥,方便了无数人。 当记者问道,这么多年建桥、修桥花了多少钱?涂相平哈哈一笑,说他们也没算过。「修桥花多少钱我也不知道,他(陈传成)是在做好事,我没意见,也不生气,我还要和他一起做。」好一个贤惠的妻子。 记者在电话里与陈传成沟通时,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村里的桥。「我不在家就委托妻子去看看,该修就修,等我打完工回家了,我还是要把修桥、护桥的事情做下去,老百姓只有出行方便了,才更有幸福感。」陈传成说,不仅他要修好村子里的桥,他也希望儿子长大后能继承家里的这份「事业」,为乡亲们的出行「保驾护航」。 这个以善传家的家族,父亲传给儿子的不是家财万贯的公司企业,而是继承家族修桥补路的善业。 老夫妻修桥补路40年

王嗣高和廖彩香夫妻修桥补路已经超过40年。

修桥补路这样的善事,也发生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坛石镇里的一对老夫妻身上。他们的善行,已经延续了整整40年。 据《钱江晚报》2013年8月28日报导。老汉名叫王嗣高,阿婆名叫廖彩香,两人当年都是87岁。夫妻俩从50岁开始义务修路、建桥、建凉亭,全镇15个行政村的村道上都留下他们辛勤的汗水。 王嗣高和廖彩香育有6儿2女,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养大8个儿女的难度可想而知。因为没日没夜的干活,王嗣高年轻时就患上了多种病。 他俩最终都熬过来了。老王的身体好起来了,8个孩子也一个不落的健康成长。二老晚年的日子是健康幸福,儿孙满堂。 50岁生日那晚,王嗣高对老伴说:「小时候,私塾先生告诉我,修路修桥修凉亭是做善事,我们年纪大了,儿孙满堂,身体也没毛病了,我们得做点好事,村东头有一个木桥烂了,我们把它修好吧。」 廖彩香从来都是支持丈夫的决定,这次她依旧微笑点头。这是一个夫唱妇随的幸福家庭,做好事二人一起做,二人一起享福报。 生日的第二天,他们就倾尽五十大寿的所有礼金,去集市上买了块3米的大青石板,将日渐腐烂的木桥变成牢固的石板桥。 村里人不再为过桥而胆颤心惊,村民向王嗣高夫妇俩投来感激的眼光。这让王嗣高很受用,他决定将修路架桥建凉亭一直做下去。 从此,王嗣高每天背着工具出门,见到哪里路不平了,就去平整一下,见到桥破了就自己买水泥修一下。 2009年,夫妇俩用毕生的积蓄7,000元在村头修了一个凉亭。 如今两老耳聪目明,生活全部自理。老人说,他们想活到一百岁,修路也要修到一百岁。37年来,老人走遍全镇15个行政村的所有村道,修补的损毁路段难计其数。 有句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福报不会断绝,后代子孙也会享有前人种下的福报。反之,积累恶行的人家,必有多余的灾殃留给后代。想到这样的因果报应,我们一举一动时,焉能不深思?△

 
分享:
 
人气:47,65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