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汉书》云:「尹寿,尧师。」《贞观政要》中也有唐太宗下诏要求尊师重教,特别指出:「黄帝学大颠,颛顼学录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前代圣王,未遭此师,则功业不着乎天下,名誉不传乎载籍……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 帝尧治理天下万民,使海宇清平,举贤任能,可谓人才济济。但他仍唯恐埋没人才,还常常深入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 一次,帝尧寻访至王屋山,听有读书声从林中传出,循声见到三间草屋,一童子正在读书。帝尧见他所读之书是一部说道德的经典,就问:「汝小小年纪,能读懂这样深奥的书吗?」童子答:「本来不太懂,经师父讲授之后已能明白。」 帝尧道:「汝师父是谁?在吗?」童子道:「我师父姓尹名寿,出去采药未归。」 帝尧道:「何时归来?」童子道:「很难说,或则一月,或则十几日。」帝尧见屋内三面图书,大多是论道德方面的书,还有天文占卜之书等,心想尹寿必是高士。 次日上午,帝尧叫从人备了礼物,再到尹寿家探望,见尹寿未回,童子仍在那读书,对他说:「访汝师未得相见,现因事急须回京,区区薄物,烦汝转致汝师。明春再来奉谒。」 童子道:「我昨日已听邻人说汝是当今天子,我师父向来与贵人少来往,这些东西我不便代收,恐师父责罚。汝说明年还要再来,何妨自己带来,此刻请汝带回吧。」帝尧只得收回礼物,随从都说这童子无礼,帝尧道:「朕却喜他纯真,真不知世间有『势利』二字,不愧隐者的弟子。」 帝尧回来后与众臣说起尹寿,历官和仲、和叔兄弟说尹寿确是有道之士,本想荐举他,因知道他隐居决不肯出来做官,所以未提。 帝尧道:「朕想古来圣帝都求学于大圣,如黄帝学于大颠,颛顼帝学于录图,皇考学于赤松子。尹先生既然道德高超,又高蹈不肯出山,朕拟拜之为师,亲往受业。汝二人可以朕之命先往介绍,朕再前往谒见。」二人答应了。 转瞬冬尽春回,帝尧择日动身,与和仲兄弟一起往王屋山来,远远望见尹寿居住的草屋,帝尧便叫车子停下,与二人徐步过去。走到草屋边,只见童子仍在那读书,帝尧便问他:「师父呢?」童子急忙进去禀告。 随后,尹寿出来向帝尧深深致谢,说:「去岁辱承御驾数次枉顾,鄙人适值他出,未克迎迓,实在抱歉之至。后来又由和氏昆玉转达帝意,尤觉惶恐万分。那北面受学之盛事在古时原是有的,不过那个为师的都是道德学问非常卓越之人,如鄙人这样山野之夫,寡闻浅见,知识毫无,哪里敢当『帝者之师』这四个字呢!」 帝尧道:「弟子访问确实,仰慕久深,今日专来执贽,请吾师不要见拒。」说着走到下面就拜了下去,尹寿慌忙还礼,和仲将贽仪呈上,尹寿还要推辞,和仲道:「我主上一片至诚,斋戒沐浴而来,请先生不要推辞了。」尹寿方才答应。 尹寿请帝尧与和仲兄弟坐下,彼此倾谈,足足说了半日,尹寿讲说道德及天下之理,帝尧听了极其佩服。 帝尧道:「弟子想访求一位大圣人,将大位让给他,亦想寻几个大贤来辅佐。」尹寿道:「照帝这样的谦光,当自有大圣人出世,可以遂帝之志愿、成帝之盛德,并可以做天下为公的模范,但是此刻尚非其时。说到当世大贤:如许由立身必履于主,席斜就不肯坐,膳邪就不肯食,生平行事必据于义;善卷学识渊博,重义轻利;还有巢父、子州支父、伊蒲子、被衣、方回等都是真正的道德之士,隐居在山中,不营世俗之利。」后来帝尧对这些有道之士皆一一拜访求教。 帝尧住在王屋山十日,尹寿每日向帝尧讲授有关道德经典,晚间与他一起仰观天象,讲述天文、星象之理及预测等。 自此之后,帝尧于勤政之暇常来尹寿处拜访,他对老师极为恭敬,让尹寿居主位,自己站在下边,面向北施礼求教。 尹寿多次对帝尧讲述仁义道德及清静无为之道。帝尧实行仁政,与民休息,顺天而治,大道昌明;制定法度,禁止欺诈;设谏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谤木,鼓励百姓反省自己的过失;明于察人,荐贤举能;仁慈爱民,无微不至地关心百姓,做到九族既睦、协和万邦,堪称历史上治世的典范。 《史记》说帝尧的品质和才智俱是非凡绝伦,「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他尊奉有德、虚怀若谷,尊师重道的精神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