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韓劇《海神》延續的道義(圖)
 
2015年7月15日發表
 
韓劇《海神》劇照。圖中是張保皋在唐朝被任命武寧軍小將時的戎裝照片。

【人民報消息】韓國大型歷史劇《海神》,講述了1200年前鉅商張保皋,從新羅奴隸到大唐商人、勇將,創建赤山法華院,蕩平海盜,再到世界海上貿易第一人的波瀾壯闊的一生。 主人公是古代朝鮮新羅時代的一位傳奇人物,劇中表達的內涵——身爲男兒要胸懷遠大的抱負、要爲民造福,並堅守道義的思想,使整部劇中充滿了浩然正氣。 劇中的張保皋,他的命運充滿了磨難,也充滿了奇緣。在他的一生中,經歷過牛馬不如的奴隸生活,也屢遭奸人陷害追殺。他以生命的代價,義無反顧地持守着他所認定的路,就算遭人背叛,也不會改變信念;即使賠上性命,被迫捲入危險的戰爭,他也不會向惡勢力妥協,而是一如既往地相信他所選擇的信念,堅持到最後。 正因他的寬宏和大義,上天在磨礪他的心志時,也賦予他重大的使命。他不畏艱險、剿除海盜、抵制奸商權貴的壓迫,救助朝鮮新羅時期在奸商、惡霸、權貴與海盜的多重苦難中痛苦不堪的百姓。張保皋以寬大無私的胸懷爲後人樹立了一個德才兼備、有膽有識、以民族大義爲重的千古義商的典範。 他創建海上貿易的商業秩序,連接大唐、新羅和日本,以及波斯、大食等國的文化交流,爲未來的世界格局鋪下了一條開闊的路。這個龐大的海上貿易帝國,表面看是從商業交易,實質聯繫着當時各國政治、文化與商業,貫穿着中土大唐與國外交往的歷史因緣。 《海神》藉由張保皋的傳奇一生,傳遞出正統的價值理念,唯有在正道開拓的寬恕中,才會爲世代子孫留下共生共榮、綿延不盡的希翼;也唯有在正道奠下的深厚基石上,人們才會從中享受真正的財富和自由。 開闢海上絲路傳奇 張保皋,生於公元790年,卒於公元846年。唐憲宗元和2年(807年)參加了武寧軍,因其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屢建戰功,於元和13年擢遷至武寧軍小將。公元824年,來到赤山浦,在赤山(今石島灣)建立了赤山法華院。 公元828年,張保皋回新羅平定海盜之後,開闢新羅、中國和日本三國之間的海上通道,致力於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成爲顯赫一時的「海上王」。 今天,位於山東榮成的赤山法華院設有張保皋傳記館,館後的蓮花頂上,矗立着15米高的張保皋紀念塔。館內有「大唐追夢、武寧從軍、緣定赤山、清海沉浮、源遠流長」5個展廳及一個影視廳。主要展示了張保皋入唐後參加武寧軍、建立赤山法華院、蕩平海島、發展海上貿易所做出的貢獻。院內矗立着8米高的張保皋銅像,雄壯威武。展館建築爲仿唐風格,雕樑畫棟,氣勢宏偉。四周長廊環繞,水榭迂迴,翠竹繁花掩映其中。 在日本的一處名勝古蹟——三井寺,至今保存着至尊國寶「新羅明神坐像」木雕和畫像,這其中有一段特別的來歷,被記載於《緣記》的歷史故事中。 公元858年6月,日本僧人智證大師搭乘商船從唐朝回國。途中,遭遇風暴襲擊。危難之際,僧人跪在船上,祈求平安,傳說中有位老翁閃現在海面上,告訴對方說他是新羅明神,從現在起將會保護他從唐朝帶回的所有經文,並指點他建造三井寺,把佛經置於寺中。因這位新羅明神,商船有驚無險地平安度過了大風浪,僧人智證攜帶的411卷經書也完好無損地傳入日本。 因此緣起,日本開始了供養新羅明神,不僅是僧人的守護神,也是日本傳奇武士新羅三郎的守護神。而這一守護神的原型,經由韓國著名學者崔仁浩的推測考證,正是1200多年前的新羅義商——張保皋。△

 
分享:
 
人氣:18,38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