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而在中国的历史中被称为「天马」或「大宛良马」。

【人民报消息】汗血马又叫阿哈尔捷金马。原产地在土库曼。产于土库曼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而得名。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故在中国,两千多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而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被称为「天马」或「大宛良马」。 根据头条网报导,汗血马身高一般在150厘米左右,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最大的特点是速度飞快,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比赛中,54匹参赛的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 在古代文学著作中,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般来说,马的极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过200多公里,而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在平地上跑完1000公尺仅用1分07秒,其速度之快的确令人惊叹。 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100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汉武帝元鼎4年(公元前112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质量,为夺取大量「汗血马」,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最初,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 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在西域用兵以骑兵为主,而良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 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2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2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汗血马体形好、善解人意、速度快、耐力好,适于长途行军,非常适合用作军马。引进了「汗血马」的汉朝骑兵,果然战斗力大增。甚至还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汉军与外军作战中,一只部队全部由汗血马上阵,敌方人数众多,刮目相看。 久经训养的汗血马,认为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对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马,见汗血马高大、纤细、勃发,以为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不战自退。 汗血马从古至今繁衍生息,从未断过血脉,但总数量仍非常稀少,总共只有31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库曼,每匹的价格均在人民币1000万元左右,被土库曼奉为国宝,将其形象绘制在国徽和货币上,并当做国宝赠送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