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衆多科學研究同樣證實,善惡有報,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人民報消息】美國研究人員在以「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爲課題的研究中發現,一個樂於助人且和別人和睦相處的人,其預期壽命顯著延長。相反,心懷惡意,損人利己,和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不同種族、收入高低、體育鍛練以及生活作風都不能影響這個具有普遍性的結論。 人的善念有益於人體免疫系統 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從心理角度看來,樂於助人可以激發人們對他的友愛感激之情,他從中獲得的內心溫暖,緩解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慮。而且,經常行善還有益於人體免疫系統。 反之,一個心懷惡意、損人利己的人免疫系統就很不好。如一個心臟病常常發作又對他人懷着敵意的人,其心臟冠狀動脈堵塞的程度就越大。再如視別人處處爲敵的人,往往一觸即發、暴跳如雷,容易使血壓升高,甚至釀成任何藥物都難以治癒的高血壓。至於貪污受賄和盜竊之類的人,因作賊心虛,易失眠、煩躁、精神壓力很大,這種人的免疫系統就會出現問題,身體狀況變壞。 惡念在血液中產生毒素 美國有雜誌曾經發表題爲《壞心情產生毒素》研究報告,報告稱:「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當人在正常心態下向一個冰杯內吐氣時,凝附着的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質;而當人處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體便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通過化學分析得知,人的負面思想會使人的體液產生毒素。」 英國加的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與美國德州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惡有惡報」有科學根據。統計發現,少年罪犯的身體雖然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強壯,但他們步入中年後,健康狀況急速下降,住院和殘障風險比正常人高出數倍。很可能跟犯人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 美國著名心血管專家威廉斯博士早在1958年就對500名醫科大學生開始進行追蹤研究,經過25年後,他發現,其中對他人「敵視情緒」強或較強的人,死亡率達96%,這批人中患心臟病者也是其它人的5倍。 付出與回報間 有神奇能量轉換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前生命倫理學教授、現石溪大學教授(Stony Broo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史蒂芬‧波斯特(Stephen Post)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Jill Neimark)從現代科學和醫學角度出發,對人的種種善行,在「付出」與「回報」之間究竟能產生什麼樣的關係進行了深度研究。 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詳細測量表,並長期追蹤一些樂於付出的人,分門別類的對每一種「付出」帶來的「回報」進行物理統計和生理分析,從而找出「付出」產生的「醫療作用」和「快樂指數」:「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人,他們的善行確實對自身心理和身體健康產生巨大而深遠影響。其自身的社會能力、判斷能力、正面情緒以及心態等都會得到全面提升。哪怕對別人一個會心的微笑,傳遞一個友好幽默的表情,都會引起唾液中免疫球蛋白濃度增加。 在綜合了40多所美國主要大學一百多項研究成果後,並結合長期追蹤的實驗報告顯示的數據,他們得出令人驚訝的結論: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轉換祕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他們在綜合40多所美國主要大學的100多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推出一本新書《好人有好報嗎》(南方出版社)。(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 此外,科學家也在神經化學領域研究中發現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得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啓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身體機能的良性循環會被破壞。 養性者 則治未病

唐代醫家孫思邈是一名長壽之人,他表示,「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延年; 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說的是做人之道,關乎生命的壽夭。

《黃帝內經》中說:「靜則神藏,燥則消亡」。靜,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淡泊寧靜狀態,神氣清靜而無雜念,可達到真氣內存、心神平安的目的。《黃帝內經》還說明一項真理:「養生要重德」。 重視道德包含:做事要認真、負責,做人要真心、誠實,心態要保持慈善、祥和,要有恆心、毅力、大忍之心。在受到外因衝撞時,能有豁達的心胸去包容體諒,而不是馬上進入熱戰狀態,脣槍舌劍一番。 相傳活到141歲的藥王孫思邈說:「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他主張治病須先治「心」病,治未病之病,不靠藥物,而在善於百行。百行就是人的各種行爲,就是上述的「五難」。百行端正,則無需藥物也可以延年益壽。這就是養生先養性的實際意義。 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科學研究也從側面證實,古人對善惡有報的信,並不是思想的封閉和愚見,而是那個時代,很大一個羣體對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對善惡有報的信,也正說明人的思想是開闊的、開明的。心態的開放傳達着生命對未知事物保持的謙卑。因爲信的本身,就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所以不會隨意的用極端的思想,去封閉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擺脫惡念的禁錮,開明的思想產生的效應,自然的能夠感應天地之間的協調。也正如醫學古籍中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