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五味杂陈的抢购食盐风潮
 
刘在中
 
2011年3月29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和海啸,除当场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导致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扩散……严重的次生灾难让人担心本来是完全正常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前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交界处的切尔诺贝利的核灾难严重,我们似乎不必过分惊恐。特别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全境尚未受到任何污染。

面对全人类的共同不幸,积极支援日本人民抗震救灾责无旁贷,各国政府从吸取教训出发慎重对待核能利用,有关部门加强核电安全,卫生部门普查大气和海洋放射性物质含量等,皆事出有因、无可厚非。然而,神州大地上突然冒出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抢购食盐风潮却来得有些奇怪:日本人地处灾难中心,在购买和领取食物时秩序井然,价格依旧,没有商家乘机哄抬物价,民众也没有抢购囤积;反而是在没有地震、没有海啸的中国出现民众抢盐的风潮,还有商家乘机哄抬物价,原来一袋盐几块钱,涨到30多元还买不到。这场闹剧让人五味杂陈、感触如鲠在喉,不能不说上几句:透过抢购食盐风潮,说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崩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长期实行愚民政策的“反动”。

请看!日本闹地震,东京平静;中国抢盐巴,全国沸腾!特别可怕的是,个别愤青在网络上大放厥词,欢呼日本大地震,这种可耻的行为根本不是爱国,而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表现,也太缺乏人性。须知,《左传.僖公十四年》的古训说得好:“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这说明,由于中共六十多年统治破坏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提高国民素质决非一日之功。

据报载,在福岛核电站出现严重泄漏事故时,有50个工作人员明知自己会有丧生危险,却为了全体国民的安全而主动申请留守现场抢险,在他们冒着高辐射为反应堆注水防止核燃料融化时,分明清楚地意识到很多人可能就在一、两周内牺牲,仍临危不惧、坚守岗位,其中有人发给妻子的短信只有一句话“我不回来了”,故被媒体尊称为“无名英雄”和“敢死斗士”。139位自愿报名冒死去抢险的东京消防队员,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这些抗震救灾的英雄人物,并不是“共产党教育”的结果,也不是中国电视台每逢自然灾害为党贴金和无端吹嘘共产党员“带头模范”作用造就的。我们从电视中看到,在日本的抢险现场,没有红旗飘飘、没有领导作秀,而那些不时涌现的英雄人物,却让“万恶的资本主义”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和道德的力量!

大陆抢购食盐风潮喧嚣于16、7号,由于网上和民间流传出海水被污染、海盐可能致癌的不实之词,又有人说什么“加碘盐可以预防和治疗辐射病”,以讹传讹、好生了得,比福岛的放射性物质还要扩散得快。从纯科学角度讲,不是空穴来风至少也夸大其词,设若碘盐能防辐射,你不如去品碘酒!但因长期以来大陆社会危机四伏、大众心理防线脆弱,见了草绳就喊蛇,兼之从众心理作怪,包括上海、宁波、杭州、成都等地的民众,都在抢购和囤积食盐。短时间内很多商店脱销,更有超市和黑心奸商乘机哄抬盐价,加剧了民众紧张情绪。最多的一个成都市民,一下子买走三大件180斤盐巴,若按正常食用量计算,足够他吃一辈子了。本小区并不启眼的小卖部,买盐的队伍长达200多米……

据说造成恐慌的原因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开辟谣不成反倒成煽动群众的罪魁祸首,兹因为老百姓深知中央电视台是个造谣台、《新闻联播》是假话乱播,所以,既然中央台在说“食盐干净”,老百姓根据“负负得正”的经验就认为食盐确实被污染了……谣言搅乱思想,思想支配行动,大伙儿都对中央台的说教反其道而行之,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抢购大军。其中,淘宝网开展“买衣服送一包盐”的活动,加剧了抢购势头。尤其搞笑的是,四川人吃井盐几千年了,与海洋污染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也来凑热闹?记得汶川地震后,国外媒体盛传该地震曾引起过地下核爆,地下水可能被污染(有人看见坑道被炸碎的水泥块大量抛出地面;有人看见穿白衣服的防化部队紧急进入;北川附近还以“汞污染”为名处理过水源)果真如此的话,抢购井盐岂不是自讨苦吃?!

再说了,中国什么都缺,恰恰不缺盐巴——柴达木盆地有的公路就由盐巴铺设,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如果制成食盐,足够全国消费,四川自贡的井盐源远流长,大英县的人造“死海”全是盐卤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盐可以将全世界70亿人做成“腊肉”……何况“吃惯”地沟油、化学火锅、三聚氰胺、毒大米和瘦肉精喂养出来的“健美猪”的国民久经锻炼,肠胃坚不可摧,消化出类拔萃,对毒食品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可能已在体内产生了某种“抗药性”。所以,老夫一方面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民众身体健康长期的忽视、累教不改的严峻“考验”,另一方面也奉劝诸位:面对大地震,既然日本人能够泰然处之,中国同胞又何必杞人忧天倾?!

 
分享:
 
人气:25,65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