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羅賢哲被捕 中共爲何如此興奮(圖)
 
李天笑
 
2011年2月1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臺灣陸軍少將通信電子資訊處處長羅賢哲充當共諜被捕,各界一片譁然。羅被吸收爲共諜長達七年之久,出賣許多重要軍事情報。羅曾經手一些機密通訊專案,其中包括臺灣和美國之間最重要的軍事網絡構建案「博勝案」的陸軍部份及陸軍全臺的光纖分佈圖,可能已對臺灣安全造成重大傷害。

羅身負重任和信任,但意志薄弱,不經中共色誘,鑄成大錯。其在外派泰國時獨自赴美,陷入中共美人計,先色後利,不能自拔,落得身敗名裂下場,於己於人都是重大教訓。

十分有趣的是,中共這次似乎沒有正式否認羅賢哲作爲共諜被捕的事實,也沒有抗議,反而在中華網、百度百科、鐵血軍事論壇等網站登出了羅案。中共媒體或海外親共媒體強調的有兩點。

一是強調羅賢哲是「國軍遷臺後涉共諜案層級最高的軍方將領」。羅曾歷練臺陸軍6軍團73通信羣指揮官、駐外武官和國防部聯2情報次長室國際情報處副處長,至通資處長並晉升少將。並提到這比三個月前情報局羅奇正上校共諜案涉案層級更高,泄密更深。

二是強調此案「撼動臺美軍事合作關係,美國對臺軍售恐會再盪到谷底,臺美軍事互信將出現空前危機」。由於「博勝案」是類似日本和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 「Link-16」數據鏈路,集成了臺灣參謀本部和陸海空軍的指揮通信系統,還能與美軍分享大陸的軍情,一旦這些東西全部都被大陸掌握,等於陸軍被透視,監聽,連帶影響與美軍的指管通聯繫統。所以令臺、美軍方高層非常緊張。

中共在對臺諜報工作上下了大力氣。羅賢哲被捕應是對中共的一個打擊,但中共卻好像很興奮,並不忌諱大談羅案。這是爲什麼?其中大有蹊蹺。

首先,從以往經驗看,潛伏共諜往往不是一人,而是一夥,分佈很廣很深。中共說羅賢哲是「共諜案層級最高的軍方將領」,可能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虛幌一槍,要遮掩隱藏在更深處的大魚。

從臺灣肅諜歷史看,來臺初期曾查獲包括國防部次長吳石中將等共諜,羅賢哲是近幾十年來犯案層級最高的共諜。但在國共內戰中,僅中共埋在蔣介石身邊的「重量級」間諜就不止一個兩個,其中有中將國防部作戰廳長郭汝瑰、中將國防部參謀次長劉斐、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設計委員、蔣介石和宋美齡身邊的紅人閻寶航、國策顧問陳布雷的女兒,華北剿匪司令傅作義的女兒等。其它各個層次的共諜多如牛毛。

有了這羣間諜臥底,中共對國民黨所有的作戰計劃、部署和行動無不了若指掌,國軍等於在聽中共調動,蔣介石仗仗捱打,精銳耗盡,哪有不敗之理?

中共的本質未變,當年能夠在國民黨內部安插那麼多間諜,今天不幹也難。僅從羅賢哲案看,就有「三羅」涉案,包括軍情局雙面諜羅彬、軍事情報局第四處上校組長羅奇正和羅賢哲。羅賢哲案是從偵辦羅彬羅奇正「雙羅共諜案」中「意外」發現的。羅賢哲接任通資處長並隨後晉升少將的過程也疑竇重重。羅07年接任陸軍司令部通資處長,並非陸軍原先提報的人選,但國防部卻改由羅賢哲擔任,並在08年元旦晉升上少將,其過程引人深思。臺灣政府應籍羅賢哲案順勢對高層軍政人員進行認真徹查。

其次,共諜的作用不僅是遞送情報,而且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挑撥離間,製造矛盾,動搖軍心。中共強調羅案「動搖美臺軍事互信和合作關係」,極可能是中共眼看羅賢哲已暴露,將計就計把羅拋出來離間美臺關係的計策。從近期看,中共這麼做有阻止美國對臺軍售的動機;從長期看,中共這麼做有讓美國對臺灣不放心不信任、以至減少支持的目的。

在歷史上,中共也曾利用間諜劉斐和郭汝瑰數次挑起國軍將領之間的矛盾。抗戰中立下卓越戰功的胡璉整編第十一師是國軍精銳的機械化部隊,原所屬陳誠第十八軍。這支部隊曾34年在江西廣昌等地大敗紅軍,也是後來徐蚌會戰中衝出重圍的唯一部隊,與邱清泉第五軍一樣都是中共的眼中釘、肉中刺。本來第五軍及整編第十一師理應相互獨立,各自獨當一面相互配合,但劉斐硬是後來將其劃歸第五軍,故意挑起兩者之間的矛盾,使其在中原之戰中無法整體配合。

今天羅賢哲涉及的博勝案是美國替臺灣建構的指管通情繫統,不僅事關作戰情報外泄,而且影響美臺信任。可能的情況是,雖然羅賢哲掌握了陸軍博勝系統,但羅接觸的只是一個點,相對於國防部和海空軍,陸軍建構的博勝案系統最少,而且當時美軍售臺灣博勝系統時未提供系統原始碼,因此當中共眼看羅要被識破時,考慮到羅的作用已用到極限,把羅拋出去反而能在離間美臺上再用一把。

從中共2012年不戰而拿下臺灣的大戰略看,隔離美國使其不爲臺灣而戰是其中心環節。中共利用朝鮮挑起事端,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爲了用其作籌碼交換美國不插手臺灣事務,以便中共可以用軍事高壓、經濟、政治、文化統戰並下,吞併臺灣。

在臨近2012時,尤其在新一輪美對臺軍售之際,中共渲染羅賢哲案的主要目的就是掩蓋臥底和離間美臺。否則,美司法部提起的中國間諜訴訟案自08年3月以來就有26個(其中已有44人被判有罪),怎麼沒聽見中共大聲喘一口氣?

 
分享:
 
人氣:18,56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