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突尼斯风云突变 中共"光明"赞词成历史笑柄(图)
 
2011年1月17日发表
 



突尼斯爆发“茉莉花”(国花)革命。──图为1月14日在突尼斯内政部前的示威集会中,一位抗议者拿着“阿里下台”的标语,要求独裁总统下台。

【人民报消息】突尼斯“茉莉花(国花)革命”成功后,阿拉伯国家第一个因为民众的抗暴而推翻的独裁政权,一夕成为世界焦点。中国问题专家认为,突尼斯的巨变对中国大陆民众有很大的启示和鼓舞作用。没有什么文化和宗教可以阻挡全球的普世价值。

突尼斯与中国现今社会状况有许多相似之处,贫富差距悬殊、粮食价格飙升、失业率高企、政府贪污独裁,社会对立严重,突尼斯同样的状况会不会在中国出现,几位专家对此进行了各自的解读。

民怨积压 街头小贩压垮独裁政权

去年12月17日,突尼斯的一名26岁的高教毕业生因无牌卖蔬果,而遭警察侮辱并没收营生所有物品,投诉又不被接纳,愤而自焚身亡,事件被人在互联网公布后,引发抗议潮。当局不但未予理会,还以武力镇压抗议民众,更激发愤怒民众的不满。

逃亡总统阿里以铁腕手段,一直连任总统至今已23年,严格控制新闻自由,令反对声音噤声。由于高失业率、物价高涨和腐败引发的动乱日益恶化,阿里未思改善,反而宣称人民抗议行为是恐怖行为。

政论家胡平表示,突尼斯的政变相当有戏剧性,起因为城管欺负小贩,演变成一夕变天的大事。

他指出,突尼斯原来的执政党实行的方针就是“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和中共喊得口号如出一辙,突尼斯的(经济)发展被认为是比较快的,这方面和中共类似,这件小事反映出群众的民怨积压很深,演变成这样大的事件,对中国人是很大的鼓舞,一个专制独裁政权是以这么一种方式垮台,中共看了是非常的紧张。

普世价值 不分国家、文化、宗教

政论家陈破空先生指出,实际上突国的民怨、压制部份跟中国很相似。突尼斯的变动有二点值得关注的,虽然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和宗教的不同,但是在过程中他们大声喊出了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普世价值,所以没有什么文化和宗教可以阻挡全球的普世价值,这是其一。

其二,在共产党的统治下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世俗国家,既没有西方这样的基督教的情怀,也不像阿拉伯这样严格的伊斯兰的原教主义情怀。中共讲中国模式、中国特色,与普世价值区分。但即便连突尼斯这样阿拉伯的伊斯兰国家,都不能回避普世价值,它的人民都喊出了自由、民主的口号,这对中国人民是一个启发和很大的鼓舞,中国想躲避世界的普世价值,根本是行不通的。

一旦发生,对共产党将是致命打击

胡平认为中国和突尼斯相比有些情况还不太一样,中国要大得多,中国十几亿,突尼斯人口才1000多万,在中心城市一件小事老百姓不满就敢于表达出来。类似的事情在中国出现好多次,从很多事件都可以看出民众对(中共)政府积怨已深,但是鉴于中国这么大不太容易汇集起来成为一个全面的运动,很难造成整个社会大的变化,但一旦很多地区同时发生这种运动那专制当局就岌岌可危了。

政治评论家文昭表示突尼斯只是个小国,发生一个比较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就立刻会变成全国事件,而在中国,一个地方发生了一个事情,当局立刻就切断当地的通信和交通连系,然后从外地调武警去镇压。因此在中国对当局能构成挑战的是,第一许多地方同时发生大规模的群体聚集,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如用QQ、MSN或微博可以短时间内将讯息迅速传播。

第二就是说如果这种大规模群体聚集发生在北京、上海这种政治中心,现在的共产党领导人士不可能有邓小平那样的权威,要军队进行开枪镇压,他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一旦发生,对共产党将是致命打击。

网络热议突尼斯巨变

有网民在博客上表示,“突尼斯的风云突变着实让其吃了一大惊,一来是突尼斯为非洲经济不错的少数国家之一;二来像街头小贩遭遇城管暴力执法的案例在中国几乎天天上演,根本就是司空见怪了,更惨的是那些房屋遭强拆的老百姓甚至被活活打死。

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有一些国家的执政者将此奉为治国秘方,以为只要保证经济增长就会永保统治地位,他们实在该从本-阿里身上获得教训和启示。”

维权律师刘晓原微博上表示,“突尼斯失业青年摆摊自焚事件,成了压垮强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友章文的博文“突尼斯政变的启示”中指出,“本-阿里曾经不可一世,如今不堪一击,看上去完全是一只纸老虎。逐步了解暴乱深层内因,发现一切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原来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积累,大学生布阿齐兹的自焚犹如一根导火索,点燃了社会上久蓄的炸药桶。

一位当地专家说得好,政府一向态度是“虽没有自由、没有民主,但是政府保证民众生活好过”,这套说词已不符事实。突尼斯人民用行动表明,他们不仅要面包,还要民主和自由。这一次,没有外国势力的“阴谋参与”,完全是突尼斯本国民众的自发行动。”

网友马勇表示,2004年,光明日报力挺突尼斯总统说:“突尼斯政治稳定。……本-阿里在政治体制问题上,没有盲目照搬西方的民主政治,而是注重把政治民主进程与国情结合起来,对政治改革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针,并在改革中特……”,才六年时间,就成历史笑柄了。

(大纪元记者万平、骆亚采访报导)

 
分享:
 
人气:20,02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