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裝醒哥」與美國「瞌睡哥」(多圖)
 
伊天劍
 
2010年6月21日發表
 




(上)美國的學生在總統演講時睡的很踏實。
(下)中國幼兒園的孩子打瞌睡都半睜着眼。

【人民報消息】網絡上一個幼兒上課打瞌睡的視頻目前傳得很火。孩子也就四、五歲吧,他瞌睡的神態確實讓人忍俊不禁:眼睛剛剛閉上,又趕忙強打精神,努力睜開眼睛時,眯縫的雙眼露出的是眼白,如是者多次,孩子的無邪與純樸在他幾欲睡着與努力醒來的過程中得到了完整的呈現。中國的網友們也太有才,不說他是打瞌睡,而以「裝醒哥」來稱謂他,體現出深深的關愛、體諒和些許的悲哀。

與「裝醒哥」同時被放到網上的還有一個美國中學生打瞌睡的視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密歇根州一所中學的畢業典禮上演講時,他背後合唱團的一名學生竟然不顧總統的演講,打起連連呵欠,瞌睡得前俯後仰,雖說也能強打精神隨着同學的掌聲勉強應了幾下,接下來仍然照打瞌睡。

這兩個視頻放在一起,很值得玩味。我們就從一個小的側面來對比一下吧。


中國小小「裝醒哥」!
中國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從小小 「裝醒哥」的睡姿中可以看出來。這麼小的孩子,也不過就是上個幼兒園,可是他卻是在課堂上接受着正規的教育,因爲有課桌與書本爲證。這麼小的孩子被教育得如此有毅力,可見老師提前是怎樣給孩子灌輸的了。當然,老師給幼兒教育也自有他自己的一套,如要做個好孩子就要聽老師的話,上課不能睡覺,睡覺了就不是個好孩子之類的。時間長了,老師強調得多了,加上再時常表揚幾個不打瞌睡的孩子爲好孩子,我們的「裝醒哥」想不「裝醒」就很難。當然,這只是第一步了,下面呢,老師會告訴孩子們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不自覺的要加上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裏真幸福,要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等到了小學,加入少先隊,你看孩子們舉起右手莊嚴宣誓、時刻準備着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場景時,就沒有一個老師和孩子感到不是自然的了。

當然了,筆者的話扯得有點遠,講到了中共是怎樣從孩子開始進行奴化教育的。話再收回來,咱就說眼下的,他這麼小,放到幼兒園裏也是應該,適當接受一點集體環境的薰陶對孩子也有好處。可是,爲什麼要這麼教育孩子呢?連個瞌睡都不能打?還那麼正規,高桌子低板凳的。他畢竟是那麼小的孩子,適當順應一下孩子的天性發展不行嗎?該睡就讓他睡嘛。難怪我們的網友這麼的同情,用「裝醒」來稱謂不適合他年齡的瞌睡。

看完視頻,確實有許多人笑不出來。今天的中國,「裝醒」的可不只是「裝醒哥」 一個。有多少中國人早已被中共有意灌輸的信息弄迷糊了,可是他卻能「裝醒」:共產黨腐敗,世界上哪個黨不腐敗?集權不好,那臺灣開議會時還大打出手呢? 「天安門自焚」是假的,你見了?……

這樣的引申我們就不說了吧,對有些人來講,「裝醒」也已經成爲了常態,讓他真正的睡着都很難了。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的這個「瞌睡哥」。

看到美國學生打瞌睡,感慨的人可能會更多。那是美國總統在演講啊,你再困能打瞌睡嗎?要是在我們中國,不要說胡錦濤了,見個省級高官,孩子們也許都能激動得終生難忘。當年,有多少紅衛兵一見到偉大領袖當場就暈了過去?那種發自內心的崇拜與興奮對孩子來講有什麼好處?孩子們怎麼都被灌輸得如此的沒有理性?可是看看人家美國中學生,竟能在總統演講時打瞌睡,真夠瀟灑的。

美國學生能在總統演講時打瞌睡,這不是他的心中沒有總統,而是在他的心目中,總統也是一個人,和他的人格是一樣的,平等的。我可以和大家一樣用掌聲來表示對你的欣賞,但是我也有我的自由,雖說這自由也要受到一定的約束,因爲畢竟是在畢業典禮上,自己作爲合唱團的一員,沒有理由缺席,可是我打個瞌睡也是我自己的權力。沒看到嗎?我打瞌睡時,也是很照顧你總統的面子的:大家鼓掌,我不也跟着鼓掌了嗎?


美國「瞌睡哥」!
我不能說美國人沒有教養,我也不能說我們中國人太有教養。有多少中國人,不論年齡大小,見個稍微官銜大點的,就不由自主地激動起來。是誰給你灌輸了如此不平等的思想?你的奴才感情怎麼就那麼的豐富?看來,中國的應試教育可不只是針對孩子。胡錦濤在玉樹地震後在教室的黑板上寫了幾個字後,竟然有幾個專家不辭勞苦的爲完整地保護那幾個字去做科技攻關。

欣賞奧巴馬的中國人着實不少,欣賞他的年輕、才幹、雄辯,可是從他身後的「瞌睡哥」身上,人們在欣賞美國教育自由平等的同時,也似乎明白了成就奧巴馬的人文環境。那麼,看看我們中國,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裝醒」了。十幾年的教育下來,以及經年累月的洗腦中,中國人連打瞌睡的自由都變異了。這是我們全體中國人的悲哀!

什麼時候我們的孩子能不再「裝醒」?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在大人物面前很自在的打個瞌睡呢?我們渴望着這一天。

這一天到來時,也就是全民清醒時。

 
分享:
 
人氣:17,90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