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开启历史新篇章 赞《九评》发表六周年(图)
 
2010年11月27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破除中共党文化:《九评共产党》在中国大陆触发的精神觉醒运动,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对中共多年来刻意营造的党文化的彻底破除,这包括了三个方面:

首先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彻底破产;其次是对共产党体制的彻底绝望;最后是对共产党话语系统的彻底抛弃。

中国人民对于共产党理论的抛弃并不起始于最近,早在十多年前,中国民众就从不满、怀疑转而唾弃它。最近的两年,这种唾弃已经化为普遍的行动。中国的知识份子不但继续成立民间政党,甚至建立了中国在野党联盟,一位土地被强迫征收的农村老太太,也能说出“共产党从来都不是好东西”的总结。

随着中共的继续作恶,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放弃了对中共的幻想。一位失业民众投书大纪元表示:“以前认为中央政策是好的,只是地方政府执行不对。现在我已经看清楚了,这个党从上到下,根本就是一群强盗。”长期前往北京上访的民众,其主要的目标,也从以往喊冤叫屈,到现在的“也不让你们舒服”,而杨佳的“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更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句名言。

在中国民众私下和一些公开的谈话中,中共所营造的话语体系也在土崩瓦解当中。“爱国不爱党”、“摆脱共产统治”、“血旗”、“邪党滚回西伯利亚”等言论,在中国的互联网上随处可见,虽然大多是以某种错体隐晦的文字进行的表达。人们在公开和私下的场合以《九评》的辞汇批判中共,而且矛头赫然直指这个政权本身。

毛泽东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共产党的文化和文艺作出过这样的定义:“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因此,共产党的文化,就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显然,对于共产党来说,文化只是一个夺权和掌权的工具。

中共推崇和提倡的口号,几乎每过几年就发生变化。无论是早期的仇恨和斗争,还是近两年的“三个代表”和“和谐社会”都是如此。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认识到,无论中共如何变幻它的说法,目的都是为了它自己的政权。

实际上,中共自己因为无法自圆其说,也推出了所谓“初级阶段理论”、“生产力决定理论”等否定正统共产主义的讲法。《九评》推出后,中共抛出新口号和新理论的节奏明显加快,几年间,中共从“三个代表”到“保鲜”再到“和谐社会”,但仍然无法获得中国民众的共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中国会大乱”、“新中国”、“党和人民政府”等等这类党文化辞汇,受到了中国民众的无情嘲笑。

文化,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没有民族的文化,便没有民族可言。共产党几十年来在中国所灌输的党文化,充其量来说只是一种次文化现象。它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为根基,形成了一系列的低层次似是而非的思维模式和语言氛围。随着《九评》的推出和广传,人们有了穿透党文化欺骗性的利器,而中共邪党的根已经被拔除。

“豹死犹留皮一袭”,随着民众的日益觉醒,中共这个只撑着一张皮的行尸走肉,必然被中国人民彻底抛弃。

转自《新纪元周刊》

《九评》开启中国历史上一场震撼人心的精神觉醒运动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十九日,《九评共产党》横空出世,并引发退党、退团、退队的“三退”大潮。《九评》的问世,标志着中共必须解体,也从此走向解体与灭亡的命运。

《九评》历数中共不光彩的起家、谎言与暴力、暴政与杀戮,以及邪教与流氓的本质。以崭新系统的视角、前所未有的高度,彻底粉碎了中共长期精心编织与灌输的谎言。对很多在中共谎言下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们来说,《九评》不仅还原了真相,更带来了全新的思维与勇气,让他们可以直面荼毒中国近百年的共产邪魔。

《九评》与轰轰烈烈的退党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场震撼人心的精神觉醒运动。她远比欧洲的自由运动来得不易,也远比人类任何一次精神运动来得规模巨大、意义深远。《九评》问世之后,中国民众开始了从被动承受压迫变成主动解体中共、制止迫害的历程。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全新的、巨大的历史转折点。

《九评》以惊人的智慧和勇气,道解中共。当初有明眼人指出,《九评》就像九颗原子弹、九道天符,《九评》敲响了中共的丧钟。事实证明,《九评》是解体中共的最有效利器。面对《九评》冷静、犀利、深刻、精辟的论述,中共毫无招架之力。通过阅读《九评》,人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共的本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选择拒绝谎言,脱离邪恶。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8400万人在网上发表声明,退出中共的党、团、队组织。这是中国民众一次最大规模的良心净化、道德回升的精神觉醒运动,是历史的奇迹。

时值《九评共产党》六周年之际,愿更多的中国民众,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为未来的选择,为中国社会的和平转型早日完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
 
人气:16,79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