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截訪到接訪,不過是中共維穩術推陳出新。可能是久病成良醫的道理,中國的百姓們虧吃得多了,對於中共的技量也能識得幾分了。
此次活動的口號——「迎亞運,促和諧」,一看便知解決百姓疾苦並不是市領導們的任務,市領導們的任務是迎亞運,把不「和諧」因素統統「和諧」掉。
接訪活動時間前後共兩個半小時,訪民們多是想見市長本人反映問題,如果每個人只被允許說一分鐘的話,那麼只有150個人有機會對着市長說話。其餘的兩千多人只是背景圖片。
能以這種方式上訪的老百姓,基本都是有重大冤情或嚴重不公平對待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僅兩個半小時的活動,就有三千冤民前來喊冤,可見這社會並不和諧。
活動要求,所有訪民必需到當地派處所登記,準備好書面材料才能有上訪資格。這個規定作用很多,第一,是排除首先需「和諧」掉的棘手要案。其次,是確保了對有資格參與活動的訪民們的控制。再就是對於絕大多數沒機會說話的訪民們,至少讓他們可以交一份材料上去,不虛此行!從而活動才能圓滿結束!
再看看這些訪民,這其中有七旬老伯、白髮阿婆、退伍軍人、下崗職工……。這些弱勢羣體的代表們爲了能夠見到官爺們一面,從17日晚便露宿在會場外面排隊等待。而一則搜狐的新聞中竟寫到,「市長張廣寧在忍受着餓肚子的情況下,連續接訪了6個多小時」。市長延時吃頓飯竟然也要宣揚一翻,黨媒文章向來是無良心與羞恥之心可言的。
在接訪大廳裏,看到訪民們有長跪不起的,有失聲痛哭的,有面色憔悴的,個個如披枷帶鎖,希望化爲失望,失望變爲絕望,便是如此。
截訪是壓制,接訪是疏導。政府亦懂疏導之理。看看政府是如何疏導的呢。首先一定要解決幾例問題。被解決的問題,一定是人民內部矛盾,不可以是政府失職之類有傷官家顏面的案例。並且還要指靠被和諧的訪民們站出來感謝黨感謝政府。其次對於多數不好解決的案例,復以回去調查,回去研究等,敷衍了事。當然對於更多的連官員的面都見不到的人,就收上一份材料來。政府給了冤民「希望」,冤民給了政府時間——有多久?不需長,保證亞運結束即可。
我們在中國大陸的民衆都知道,按照學校教課書的觀點,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被視爲歷史發展的最進步時代,往前推衍是一代不如一代。那麼不妨我們來看看比之封建社會都不如的奴隸社會——周王朝的一個「接訪」故事。
周武王的弟弟姬奭,也就是召公,是歷史上有名的賢臣。史籍記載召公在地方上治理有方,很得百姓擁戴。傳說召公深入民間,經常巡行鄉邑。爲了方便當事人,他在棠樹下受理當地百姓提起的訴訟,並即時進行審判,晚上就在樹下搭建臨時的草屋中休息。他聽訟清明,上自侯伯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各得其所。召公死後,後人懷念召公的平訟親民的政績。傳說他曾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後人爲了紀念他,捨不得砍伐此樹,並作《甘棠》之詩歌詠其德政。這首詩在《詩經》中保留下來,並且還留下了「甘棠遺愛」、「甘棠之思」的成語典故。
看看這一則被世代傳頌的召公聽訟的千年舊事,再看看眼前的這一幕接訪秀,歷史是在進步還是在倒退,便不言而喻了。事實上,這些訪民所反映的問題多數都是因國家失政,政府失職而造成的,比如強拆問題,社保問題,就業問題等等。當所有的社會問題因制度的致命缺陷而無法解決時,便只能惡化出更多更亂的危機,比如校園血案,幼兒園屠童案等等。中共製造了訪民、冤民、亂民、愚民,製造了這一切亂象和並欣賞了你全部的痛苦與屈辱之後,再以救苦救難之姿挺身而出,爲的就是要你一句「感謝黨感謝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