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樂壇享有盛譽的鋼琴家 吳美樂。 |
---|
一首首動聽的音樂,從吳美樂的手指尖輕快的流出。這位3歲就登臺演出,擁有音樂博士學位的年青鋼琴家,是香港罕有的具有世界級演奏水平的鋼琴家之一,出道以來獲獎無數。著名音樂大師曼奴軒(Yehudi Menuhin)、貝利慕特(Vlado Perlemuter)等人曾公開讚賞,她的演奏具濃郁詩意和有音樂天份。對於新唐人舉辦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提供藝術家交流平臺,她連連贊好。
她高興的說:「我覺的這個比賽很好,尤其是在外國可以將華人聚在一起。比賽是一個很好的渠道,你可以聽到別人彈奏的時候,就可以學習很多東西,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吳美樂希望比賽能夠促進更多人欣賞音樂,一方面參賽者可以享受其中的樂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中挖掘有天份、善於演繹音樂的鋼琴愛好者。她並寄語參賽者,要以平常心對待參賽,「我覺得最重要是學習處理贏和輸,有贏是一個好的開始,好的肯定,但不等於你要很得意,因爲你有很多東西要學。但輸也不是最失敗的事情,你要想想那裏做得不好,然後再進步。」
反叛過後 最愛還是音樂
出生於音樂世家的吳美樂,自小受到音樂的薰陶。父親吳東是香港早年最著名的音樂指揮家之一,母親黃瑞貞既是鋼琴教師也是她的啓蒙老師。家中六個孩子中,除了吳美樂外,姐姐吳恩樂、吳禧樂都是出色的鋼琴家。三姐妹06年曾經爲慈善捐款同臺演出,傳爲一時佳話。
不過,吳美樂的藝術之路並非一路平坦,她也曾經迷茫過。「小孩子當然不是很珍惜,到了14、15歲的反叛期的時候,就想這是不是我真的想做的?」當時她想嘗試其它好玩的事情,比如打乒乓球等,也因爲這樣,她上堂就睡覺,不想溫書,直到兩個校長對她怒目而視,差不多將她踢出校,才令她豁然覺醒。「回想起來,自己似乎最愛都是音樂,所以就回到學習這條路。」
神聖的語言融入生活
現今簡單快樂的她,形容音樂已經融入了她的生活,不能分離。「沒有音樂我會覺得很孤獨,已經是音樂的一部份,我也覺得這本身是一個很讓人愉快的事情,也不是爲了自己,而是一個分享。」在她眼中,音樂是神聖的語言:「它很豐富,有喜怒哀樂,也有很多哲學在裏面。很多作曲家認爲這是神給他們的,也都寫很多給神。比如巴哈這樣的。」
尤其鍾愛演奏古典音樂的她,談起大賽指定的四個大師的作品如數家珍。「這四個我都很喜歡。巴哈的音樂雖然好像很簡單,但兩隻手的重要性很大,他會教你如何協調這些手指,協調音色,以及最基本的大小聲的運作。莫扎特很喜歡歌劇,對他來說,聲音最重要,他寫的時候都在想唱歌。貝多芬是很有性格,我覺得彈他的作品很高興,而且很高尚。蕭邦也很喜歡,不愧是鋼琴的詩人。」
高尚心境才能彈出好音樂
但演奏好這些大師的作品,則需要豐富的閱歷和高尚的人格。「很多人說音樂是靈魂的反映,我覺得外表不一定要很高尚,但一定要有這個心境能夠欣賞這些,才能彈得出來。而且人生經歷很重要,如果具備這一點,彈奏起來有一個特別的味道。」
近年來,吳美樂演出不斷,還任教於中文大學和演藝學院,致力於教導學生。面對諸多的壓力和忙碌的生活,她處之泰然的說:「世界這麼大,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我覺得你盡了力已經足夠,一定要做好自己,而且不要怕和別人分享。」
她還透露自己減壓祕方,閒暇時練習太極,令自己放鬆之外,又可以用內力增進彈琴的效果。她又說,彈琴特別要集中精神,頭腦清醒才能彈得好。
多才多藝的吳美樂,近年來還灌錄了8張唱片,頗受樂評界讚賞。最近還會再推出一張節奏輕鬆的唱片,明年初並準備到歐洲和姐姐一起同臺演出。
吳美樂簡介
吳美樂畢業於英國曼奴軒音樂學校、倫敦皇家音樂學院,並自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考取博士學位。她曾奪得無數獎項,包括皇家音樂學院的查普爾金章獎、古鍵琴獎及古鋼琴獎,皇家海外聯盟音樂比賽第一名,亞洲莫扎特二百週年大賽首獎,及於紐約的卡茨鋼琴比賽中贏得一個獎項。吳美樂曾以院士的身份出現於鄧肯活音樂節,又曾應邀於1996年在本港舉行的國際現代音樂節上表演,98年於同一音樂節上首演日本作曲家柳慧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她亦是紫荊鋼琴三重奏的創立人。她曾與小提琴大師曼奴軒在英國和德國合奏,又與鋼琴大師貝利慕特在英國伊利沙伯女皇音樂廳演奏,與布斯維和孟殊在加拿大表演。
除了錄音及演奏外,吳美樂現爲香港中文大學的駐校音樂家。自1992年起先後於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擔任教職。2003年被評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